我其實想了好久一直沒辦法提筆去寫這部電影的影評,因為有點難,專業性太強,立意高遠。我俗人一個,也就隻能通過N刷的形式記錄一下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大家讨論一下罷了。以下内容涉及多篇幅劇透,但電影已經上映十幾天,相信大家不會介意吧,介意就先去看再來讨論吧。

我先說一下這部電影的兩個線索,一個劇情線索,也就是炸山清方工程方案的多次确認和推翻,我印象裡是五立四推,這種變幻莫測正好印證了小洪一開始跟精密探測隊隊長吵架時說的山體内部每兩小時發生一次變化,内部像旋轉餐廳一樣的說法,不愧是小靳口中的天才洪!另外一個線索就是水仙花和平安扣,這兩個物件分别代表小洪的父親和母親,是從開始到最後一直貫穿劇本的感情線索,亦是父母給小洪愛的寄托。感恩最後一刻平安扣與山風有感應,托住了縱身一躍的小洪,水仙花經曆了山崩地裂也依然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正是印證了愛的力量之偉大。

劇情一開始是十分專業的隧道爆破和引水救災場面,各種技術參數灌輸到耳朵裡,就覺得雖聽不懂但很專業嚴謹,基建人真的不是蓋的。劇情非常驚險刺激,沒想到開局幾分鐘就這麼高能,通過一次透水事故就順利引出了電影的兩條主線,一個是透水事故背後隐藏的巨大山體滑坡災難隐患,另一個就是小洪對水的恐懼引出了他對母親亡故的痛以及對父親遺憾缺席的傷。

等到陳數出場,我不由得贊歎,真的好穩啊,不虧是大青衣好演員。她一句最後一公裡拖不起了,簡明概括了隧道工程現在處于最關鍵的階段,也就是很快就可以通車剪彩慶賀了,更可見大家後來聽到不得不炸隧道的方案時,現場所有人得有多心痛,真的就像是何工說的,孩子養了10年,馬上就要長大了,卻要活活把它掐死,這種感受也許隻有基建人能懂吧,因為人生不過幾個十年,可以拼搏的10年是自己的,下一個10年,或許自己已經拼不動了。

來到小洪獨自開車去雲蕩峰,這段拍攝讓人感覺心曠神怡,BGM一起來,俨然一幅登山考察紀錄片的感覺,小洪在萬丈深淵獨自下墜,在我們看來如此驚險,但卻是他們基建人的日常,尤其是發生塌方的那一刻,幾乎所有繩索都要崩斷了,實在太兇險了,後來小洪飛速驅車趕往河貢洞這段也是真實感max,非常酷!

接着老洪和小靳遭遇塌方,黃志忠演的老洪真的厲害了,把老一輩那種頑固但又略微有點開化,經驗老道不服輸的特征表達得惟妙惟肖。在地陷坑裡指揮小靳,指揮衆人離開,還要監督救援人員工作。年輕人讓他離開,他認為大家是在嫌他礙事,這點恰恰表明了他内心作為老一代鐵道兵,已經與時代逐漸脫節,退休了就感覺自己沒用了那種難過的心情。在最後的日記裡他也提到過,現在都是高科技,用不上他們了,談到這兒讓我又不由地想到老洪下定決心赴死的時候說的那句話:“今天是我退休後最高興的一天,我這個老兵,還能派上點用場!”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老一輩的鐵道兵精神,就是這種不怕死敢犧牲的硬核精神吧!

再就是焦焦演的物探技術員,真的是蠻接地氣的,感情也很真摯,尤其是最後在山洞裡跟孩子們那一段刻畫,非常能引起觀衆的共情,最後跟小洪的訣别電話裡她說道:“洪翼舟,如果我們還能再見面的話,我想永遠和你在一起。”就瞬間破防的感覺,最後的時刻,愛人生死未蔔,我隻想你活着,我們還能在一起!

這部電影講述的人物群像,除了幾位主角,還有很多讓人動容的角色,比如隧道總工程師何工,一生都奉獻給了工程基建,自己的髌骨還在最後一次隧道修建中摔碎了;比如工頭周明,雖然因為救援已經身負重傷,但仍然願意認同炸隧道的方案,隻為了救人于危難,當看到他因為受傷不便脫手套跟丁總握手時,丁總給予的擁抱,非常鼓舞人心;再比如喬振宇演的消防人員,舍己為人死的太壯烈了,N刷都不敢看那個場面,還有最後實施炸牛冠山方案時候第一個挺身而出的小夥子,以血肉之軀撞擊山體的那一刻,觀衆真真地感受到了那份疼!

電影還為我們展現了許多鐵道和基建領域鮮為人知的科普知識,比如老洪在山洞利用羽毛測風向,利用石頭落地的時間來測距離,最牢固的布林結繩索系法,所謂炸山清方的科學原理,山洞裡的渦流、石膏晶花等地理結構,地下河如果測到有溶腔可以用來換氣,小洪使用的全國地質家協會系統來勘測岩石結構變化,老洪砸玻璃時候畫的标識防止車内人靠近以免劃傷等等,都十分漲知識。當然有一個特别必要的知識點就是系安全帶的重要性,在電影裡小洪雖然開車飛快,但一直系着安全帶,所以即便是車輛紮進水裡側翻,人也不至于被甩出去,而喬振宇演的消防員就是一個很慘痛的教訓,當然客觀原因他當時也來不及系安全帶,但如果他有安全帶或者别的遮擋物,也不至于會犧牲,所以真的提醒所有人,上車必須系安全帶,因為誰也不知道哪裡會出現安全隐患!

我們再來談論一下朱一龍和黃志忠演的父子情。兩個人都屬于那種典型的中國式父子,愛在心口難開,不知道也不願意去溝通表達的狀态。父子倆在山洞裡碰到的時候就很好地解釋了倆人的相處狀态,真的就是都為對方着想,但嘴裡永遠不說出來,比如老洪在看到兒子從洞頂一點點爬過來救自己的時候,嘴裡不停誇着好,好,可是孩子過來了之後,雖然也心疼孩子趕緊托住兒子的頭,看到傷勢也着急,但聽到外面塌方的消息就又立馬指責他為什麼不去隧道救援;在兒子放棄探路的時候,父親也非常自豪地說兒子登山和遊泳都是他教的,都很棒什麼的,但一看到兒子退縮了就直接軟蛋慫包這種詞招呼,妥妥的嚴父式棍棒教育。而小洪呢,對父親毫無疑問是關心的,也是極度信任的,比如跟小靳打電話時就說父親是個老鐵道兵,他相信父親一定會有辦法自救,比如在最後關頭,自己再怎麼努力都過不去那個難關,小洪對父親說,爸,我們可能過不去了,那種作為兒子的無力感以及對父親深深的依賴信任感,十分到位,當然這些完完全全不能定性小洪是弱小的,相反,他很強大,他第一時間接到老爸掉進地陷坑時的果敢判斷,直接沖往河貢洞救援,還有他在看到大家沒辦法往牛冠山送炸藥時候毅然決然主動請纓的舉動,都說明了他是個鐵血硬漢子,隻是,僅是在父親面前,他是個孩子,那種來自兒子對父親的,從心底裡的信任和崇拜,這種複雜的感情很難诠釋,但他們做到了,這種中國式父子我覺得十分能引起共鳴,讓人幾度落淚!

當然,藝術作品本身會有很多地方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望,因為藝術雖然取源于生活,但往往高于生活,這或許可以解釋有些人非要說小洪跳崖抓住飛機很假,非要說老洪能爬上去幫助小洪很難,非要說攀岩飛躍實難做到等等。

不得不承認《峰爆》是一部有瑕疵的作品,但絕對瑕不掩瑜,這部作品的誠意足以掩蓋本身藝術性實現過程中産生的一些小問題,我為什麼說它有足夠的誠意呢?首先這是一部獻禮片,電影是在傳遞一些中國人内核的東西給我們自己看,是一些我們與生俱來就具備卻不以為然的品質,說句不好聽的,現在很多國人慣會崇洋媚外,缺少基本的文化自信,總以為隻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其實我們自己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有太多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的了,就像晚清大學者辜鴻銘先生提到的,中國人本質上都是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的,骨子裡的“仁禮”色彩濃厚,在面對災難時,我敢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可以做到像中國一樣團結起來,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中國人的行動也已經說明了一切,中國人的精神,就如丁總在電影裡說的,不是虛無缥缈的諾亞方舟,而是動天撼地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另外這部電影的誠意還在于對基建人這個群體的人文關懷方面,說實在的,你不拍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知道中國速度中國基建很牛,但都不知道基建人的前身是鐵道兵,他們集體轉業後變成了現在的中鐵基建,他們也是血肉之軀鑄成的,我們熟知的火神山,雷神山還有小湯山都是中鐵建的手筆,就連電影裡面的隧道和縣城,也是基建人實景搭建的!看到電影末尾介紹成昆鐵路工程建設難度之大,堪稱一公裡一忠魂,不得不油生敬意!

最後,感謝峰爆的匠心制作,讓我認識到中國基建人這個群體,也給中國的文化自信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