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技術,初看時真的把我的下巴驚掉了。這就是一鏡到底嗎 第一個鏡頭整整一個小時,我大受震撼。後來讀了一篇科普才了解到原來有22處遮擋剪輯,雖說是“僞”一鏡到底 但其魅力展現的淋漓盡緻。雖然前半段在戰壕中的劇情有些拖泥帶書枯燥無味,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最能體現長鏡頭功底、視聽體驗最好的一個片段。光影與配樂更是稱得上精彩絕倫,電影的光影效果再搭配上每切換下一個鏡頭就進入新章節的叙事手法讓我很難不把他聯想成戰地1的劇情模式,Imax還搭配上了120幀率,這還要什麼自行車啊!!視聽效果我給滿分 但正所謂成也視聽敗也視聽。

...

這部電影我給了滿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贊不絕口的視聽體驗。但更重要的是我很意外的接受到了導演傳達出的閹割版情感理念。

...

學過曆史的都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曆史上最為慘烈的戰争之一,二戰與一戰不同。前者不少國家還帶有保家衛國的使命在,後者是純粹的到不能再純粹的資本戰争。列強為了自己能占據歐洲以及世界的利益而發動了這場“撒旦之戰”,一戰的本質是什麼?貪婪,人性的貪婪在此顯露無疑。那為何我們還要宣揚這場戰争?首先當然是為了銘記曆史,不少人認為曆史作為過去所發生的事他帶來的價值便以是陳舊迂腐無價值的了。李世民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曆史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來說,便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老師,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近代史是一部壓迫史、屈辱史,對于世界來說 近代都更是一部殺戮史。銘記曆史 堅決反戰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同住地球村村民必盡的使命嗎?

回歸電影情節本身,兩個詞便可概括。其一是使命,為了挽救1600人的姓名,男主角被“臨終托孤”前去為身處前線即将陷入德軍陷阱的郡克團送信,我相信使命感絕對是本片的重要線索之一,經曆過好友在面前離世,來不及悲傷的他匆匆背起了行囊。途中卡車輪胎深陷泥沼,他幾乎是聲嘶力竭的懇請其他部隊的戰友幫忙一起推車,雖然導演也給出主角詳細的面部特寫 但我從他筋疲力盡卻又幹勁十足的背影中讀出了那份永不言棄的使命感…..

其二便是勇氣,從開頭的穿越鐵絲網 到後期的孤身闖德營,無一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難道他們不熱愛自己的生命嗎?不,生命誠可貴 每個人都畏懼死亡,但人類最難能可貴的精神 勇氣仿佛如同基督教中所宣揚的與生俱來的原罪一般和每一個都密不可分,其中有兩幕令我印象最深。

在布雷克因為自己的善良救下墜機的德軍飛行員後 卻上演了農夫與蛇的一幕,布雷克被匕首貫穿腹部,臨死前對史考菲說的這句台詞使我記憶猶新。

“替我給我媽媽寫信,告訴她我不曾害怕”

...

第二個便是史考菲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郡克團後卻苦苦找不到麥肯錫上校。情急之下他不顧德軍的掃射從戰壕中沖了出去,身後的英軍也都被感染 盡數沖鋒。

...
...

從這兩幕我們看到了什麼 為何人類總是能在一次次劫難中逃過一劫,因為有勇氣,它驅使着我們前行 它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勇氣 是人類的贊歌….

我看了豆瓣上關于這部影片的評價 ,大多是給到7分左右。為何我開頭說《1917》這部電影成也視聽敗也視聽。因為導演過于注重這方面而顧此失彼 所以在情節方面确實有過于單調的成分在,對于人物立體度的刻畫也不夠優秀。我讀到北京電影學院老教授,中國知名老導演謝飛老師的一句話“技巧大于内容的作品,永遠也達不到滿分“我确實贊同,因為我事後回想起來,我接受到本片所傳達出的反戰、贊揚勇氣等思想大多都是自己yy出來的…..

《1917》站在大衆的審視角度上稱不上是一部滿分作品,我給他滿分确實有我的私心在 因為他實在太對我的路子。但是《1917》絕對稱得上是優秀 起碼我覺得這是我看過最好 也最美的戰争片了。再看現在院線大火的某湖 雖然它傳達出的曆史背景理應讓我們立正敬禮,可惜電影本身的品質實在令人感到咂舌……

最後引用溫斯頓丘吉爾閣下的一句話。

“沒有緻命的失敗 也沒有最終的成功,難能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