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劇情極為簡單,兩個生性孤僻的男女在冰冷的城市中互生情愫的故事,但由于一些問題使得兩人的情感無法發展下去,最後走向新的方向。故事劇情不值一提,但妙在電影的氛圍上,冷峻的環境,冷峻的台詞,冷峻的表情卻在描繪一段愛情故事。男女主角的相見其實就是這段愛情的概括,兩人都是孤僻的人,而幾次相互的偷偷窺視不但展現了雙方互生情意的拉扯,也體現了他們的膽怯和内斂。兩人的幾次相見都互有互動,但卻都淺嘗則止沒有更加深入的交流。這種内斂和冷峻的情感鋒利而又尖銳,沒有絲毫相互交融的感覺,但又讓人感受到兩人的愛情頗為妙哉。路人的面癱式的表演更是加重了人人都是一座孤島的感覺,孤獨的感受宛如鋼筋混凝土下的機器人一般,内斂而又克制。色彩也是本片的一個亮點,冷峻的色調加劇了人們的分離感,而在女主家中的一場戲,女主身着紅色衣服,試圖放開内心的火熱也被男主的 冷漠所熄滅。
在觀看本片前有幸先觀摩了導演的另外一部作品《火柴廠的女工》,把兩部電影放在一起觀看頗為有趣。兩者都有驚人的相似性,首先則是兩者極為相似的冷峻的風格,人物的情緒都極為内斂,甚至表演出來似乎是沒有表情和情感,二者都試圖使用大量的工廠的環境來突出人物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孤寂,冰冷的機器聲音将人物從社會中剝離,三則都通過新聞來描述了社會的冷漠,電視機中反複播放的背景,另外一個則是收音機中不停更新的戰争報道,但人們似乎都對其莫不關心。《火柴廠的女工》中,女主是因愛生恨,最終進行了報複,而本片中熱情最終還是換來了回報,算是在這個冰冷環境下的一絲絲希望。将兩者放在一起比較更為巧妙的是盡管時間已經過去30多年,社會的背景也過去了30多年,而一切仿佛又都沒有什麼變化,還是一樣冷漠的環境,一樣冷漠的人和同樣渴望被愛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