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這部電影是因為主演吳慷仁,他在這部作品裡的表演打敗了《周公除三害》拿了影帝。
看完的想法:這個影帝實至名歸!!在獄中用啞語和僧人對話的那個長鏡頭表演足以封神!!
這部電影盡管獲得了很多獎項,但在小紅書和豆瓣上,吐槽不斷,尤其是女社工被無厘頭殺死這一情節。
對這段情節。我勉強是這麼理解的:遠離男人,至少不要與那樣境遇的男人單獨相處。兄弟兩那樣的生長環境,根本沒法用正常的邏輯和道理解釋。有些人的生活,就是荒唐、狗血又混亂。
哥哥一直勤勞憨厚,正如money姐所說:“他是個好男人。”他在電影中告誡弟弟:“要做個好人。”但為何最後他會殺了幫助他們的女義工?因為他沒有身份,像下水道的老鼠,随時要躲避警察。殺人的瞬間,或許是出于對警察恐懼的本能反應。在應激反應下,他沒有理智和人性,就隻是不想引來警察,他的大部分人生都在躲避警察。
他沒有身份,無時無刻不在擔驚受怕,隻能沉默。做苦力,說好給50塊,老闆就給30,也不能聲張,不然警察會來。他從小就是聾啞人,也沒法發聲。他隻能一直沉默,一直默默忍受。
弟弟就說了:“有照片的證件都沒有。還有别的啥方法可以賺錢?有嗎?”哥哥是死于這場誤殺嗎?我覺得他是死于絕望,他不想再躲了,他放棄掙紮了。原來極緻的不幸可以讓人不畏懼死亡。
這部電影的人物都活得太慘了,社工最慘,而阿邦(哥哥)甚至絕望到不怕死,死亡對他而言似乎更輕松。弟弟無言以對,最後他拿到了身份,然而,這一切的悲劇卻由他引發。
給我啟發是:不應該随着自己的善意去幫助他人,有時會給自己招來不幸;不要讓自己陷入貧困與困境,不幸會繁殖,帶來更多的不幸。。人在順境中做好人很容易,在逆境中還能做好人是很艱難的,苦難會滋生很多惡。有些人熬過去可能就守得雲開見月明了,有些人是熬不過去的。
我在電影院哭得稀裡嘩啦,鼻涕都哭出來了,鼻涕一把接着一把。這部電影的人物都活得太慘了,女社工最慘,而阿邦甚至絕望到不怕死,死亡對他而言似乎更輕松。我對弟弟很無語,最後他拿到了身份,然而,這一切的悲劇卻由他引發。聾啞哥哥在整部電影中拼盡全力,隻說出了三個字:“我想死。”
僧人輕飄飄的勸他:“活着的時候就好好活,就這麼簡單。”
可吳慷仁崩潰,他活着并不簡單,所以他不再沉默,他爆發了:“你知道我活得有多辛苦嗎?你無法理解我的生活。我沒有未來,我想死。”“你别來說教我”
對他而言,死亡似乎比活着要輕松。這一段啟示我,以後不要随便給别人建議,因為我無法理解他們的處境,不要自以為是的給建議,甚至說教。
整部電影充滿了悲劇,難以接受,但或許現實本就如此,現實哪有那多大英雄,happy ending?也許是人為的制度,令許多人活得不如畜生,而人性本身也成了最可怕的動物。醜惡的現實擺在我們眼前,真的很難接受。但可以不原諒,不能不接受現實。
馬來西亞那種制度,真的讓人窒息。電影中的角色仿佛陷入無法擺脫的困境,面臨低收入、無法申請合法身份和無助的境地。偷渡的勞工為了辦理假證而借債,卻被販子冷酷地告知:“錢不夠,怎麼幫你?錢不夠,就滾。”這樣的現實,似乎也是無處不在:錢不夠,就得滾。
我告訴小夥伴這個故事,小夥伴說:“他傻啊,可以去别的國家,為什麼非要呆在那裡?”底層的人選擇本就不多,更何況他是聾啞孤兒,未受過教育,根本無法逃離。所以啊,人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建議。
窮人在這樣的環境中,體力是最重要的,至少他能出賣勞力,在逃跑的時候也能跑快一些。之前看小說,說窮人在舊社會,男人賣力,女人賣肉。這部電影裡,弟弟也賣肉,做鴨。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什麼。
看完這個大悲劇,我除了哭和無奈,也沒别的情緒了。似乎也在哭我自己的人生,使勁掙紮,依然也改變不了不了什麼。在悲劇世界裡,怎樣努力或是掙紮,都是徒勞。毀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