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峰爆》開篇,當空中鏡頭壓向崇山峻嶺,雄渾與翠色鋪面而來,峭壁危岩,淩空聳立,李白的《蜀道難》中的詩句脫口而出: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越是這樣的高絕之地,越是風光秀麗,電影裡最初的鏡頭,導遊帶着熙熙攘攘的旅遊人群,穿過景點,場面安甯繁盛,之後,斷壁殘垣,天崩地裂,鮮明而慘烈,對比氛圍兜頭而下。
這隻是電影中一個小小的呼應,更大格局,在于影片展開到完結後,你所能體會到的燃點、淚點、無不在體現着于災難救援中體現出的國人之精神:勇而不莽,哀而不傷。

...

災難片是“以自然界、人類或者幻想的外星生物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大規模災難為題材,以驚慌、恐怖、凄慘的情節和災難性景觀為主要觀賞效果的類型”,《峰爆》作為災難救援片,不隻是突出人與人,人與自然發生強烈的矛盾沖突,最重要的是,彰顯了普通中國人在天災面前,勇于承擔,勇于在前,勇于犧牲的勇氣,這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不衰的精神脊梁!老洪和小洪,平凡的退休鐵道兵,普通的基建爆破工程師,面臨天塌地陷,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矛盾猶豫,一個滑下深坑救人,一個攀上峭壁救人,于生命的取舍之間,勇字為先。但是,從上級的救災指揮部,到最普通的工地工人,都沒有因勇忘智。所有的群體決策、所有的個人決定,都是在無數的高科技模型推演、高科技爆破技術、高科技的地質數據庫基礎上做出的。現代的中國人,讓自己的勇敢,更加的有價值,勇而不莽!

...

中華文化熏染下的中國人,執中守和,溫柔敦厚,長期以來倡導克制悲傷,倡導樂觀的人文性格。哪怕是面臨災難,失去生命、家園盡毀,卻依然會哀而不傷,克制内斂,更會以直面痛苦的勇氣重建家園、重啟人生。在災難救援片裡,災難甚至成為人性光輝與制度優勢顯現的契機,人民也擁有了對抗災難的信心與勇氣。《峰爆》中,孩子們害怕痛苦的哭泣聲此起彼伏,但一個歌唱的聲音讓孩子們加入了合唱,漸漸成為主要的旋律,童聲歌唱着希望,歌唱着陽光……洪翼舟在父親犧牲的瞬間,瞳孔裡滿是絕望和哀痛,他卻能壓抑住痛苦,繼續為了挽救生命攀岩而上……哀,是悼念失去,不傷,是重啟的勇氣。

一部主旋律的影片,能夠以小處見大局,以平凡見英雄,以救援見精神,以合力見家國,其叙事能力可見一斑。一部影片既能兼顧全程不斷的燃點、淚點,又能彰顯這樣勇而不莽,哀而不傷的民族精神,《峰爆》的叙述語言可見高效。
勇而不莽,哀而不傷,謂之《峰爆》的内涵,謂之國民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