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講訴了一個絕望的父親為了替女兒報仇,手刃将她性侵至死的未成年罪犯的故事。

影片如一把利刃,直指未成年人犯罪問題。

古話說“人之初,性本善”,而片中的惡童正與之相反,在形成健康三觀最重要的青春期階段,他們或欠缺父母的管教,或被父母畸形的價值觀所影響,就猶如一張早已塗黑的空白紙,展現出純粹的惡。他們對女孩進行性侵、強行注射毒品,最終折磨緻死,也毫無悔過之心。

張宥浩飾演的羅志誠缺失父親的關愛,他的父親隻會一味的指責他,這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敏感懦弱的性格。

王千源飾演的父親李長峰被迫成為善惡的審判者,他的女兒被淩虐緻死,可殺人的惡魔卻無法受到相應的懲戒,對于他的複仇,我們同情、理解,當他手刃惡童王天笑之時,作為觀衆會覺得“爽”,因為壓抑的情感終于得到宣洩,而罪惡者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王景春飾演的警察面對在絕望之中複仇的李長峰内心情感十分複雜,他理解李長峰的所作所為,作為警察的他也曾看到過未成年人犯罪,卻以年齡為“保護傘”而不以為意,他深刻地知道縱容這些惡童的結果。因為他同情,所以我們看到他對走向犯罪深淵的李長峰更多的是善意勸告,同時他也在堅守作為警察的底線,維護社會治安的安定,但面對犯罪的未成年人,他仍然堅定自己的立場“這些壞孩子,不管判多少年,都抵不了他的惡”。

“法律會制裁他們,也會給他們機會,可是我女兒呢,她再也沒有機會了”這是失去女兒的父親無助的呐喊,也是現實的寫照,這些加害者未來還會有結婚、生兒育女、重新來過的機會,而已經死去的受害者卻再也沒有機會了,這平等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近幾年來,關于未成年犯罪問題的讨論愈來愈多,影片也傳達出了觀衆的心聲——嚴懲未成年犯罪!

回到開頭的問題,家庭、社會、法律,該如何對未成年人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避免犯罪問題的出現。看完電影後,答案也浮出水面,首先家庭要去進行正向的引導,社會和法制要做到嚴格的監管與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讓未成年人沒罪可犯,有罪無逃。

整部影片在複仇的“爽”和現實的“真”之中傳達着對關注未成年犯罪問題的呼籲,片中的案例從來不是個例,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我們需要更多像這樣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讓社會産生讨論,從而完善相應的制度,非常推薦前往影院觀看這部十分難得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