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仿徨之刃》

《仿徨之刃》,是東野圭吾的社會犯罪小說之一,講述了一個凄厲的故事。妻子死後,長峰重樹與女兒繪摩相依為命,女兒也成為了他心中唯一的支撐。沒想到女兒卻慘遭綁架、虐殺,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兩個未成年人。這兩個未成年非常清楚他們即使被抓也不會被怎麼樣,所以肆無忌憚;而長峰也知道這一點,于是他決定親自追殺兩個惡魔,為女兒報仇。然而,法律所代表的正義并非如此……

在《凱文怎麼了》那本小說裡也刻畫了這樣一個惡毒的有心機的少年,他算好時機,在自己年滿16歲前獵殺多人。但最可怕的是,這個故事是根據多個真實事件組合改編而成的。

竹野内豐主演父親的這部電視劇,雖然不比《坡道上的家》,但完成度也算高。尤其是對被害人-警察-法律三者之間的暗流湧動進行了生動描寫。

日本在界定“成年”這個概念上本來就很迷惑,直到2018年以前,法律上都規定男女成年的年紀是20歲,但女生16歲就可以結婚,男生是18歲。我還記得當年留學質疑這點時,我的同學才好像第一次去想這件事的違和感。

20歲才是法定成年年齡,意味着很長時間裡,日本人在20歲前都受《少年法》保護。這造成了80,90年代發生的多起由未成年人犯下的惡性事件都被寬容了,一些少年犯在成年後更是繼續犯下惡性事件,也說明了少年感化院并未發揮其作用。2004年的“福田孝行案件”中的主犯因虐殺了一對母子(而且小孩尚在襁褓之中),而且毫無悔過之意,獄中持續寫下侮辱被害人的言辭,在父親上訴到最高院後才判了死刑。這也成了唯一一起日本未成年人犯罪者被判死刑的案例。

但并未修整其法律構造上根本的問題。現如今日本法務部下調了《少年法》适用對象年齡,從20歲改到18歲,2014年對懲罰機制進行了嚴懲化修正。但如何解決一般少年犯罪上的改造問題和惡性事件的遏制問題依然是待解方程組。

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等于寬容惡魔,青少年犯罪的複雜性不僅僅體現在保護和懲戒之間的微妙距離,也是對司法機關在處理個案時提出了關于法律解讀和社會道德關懷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