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恶行之外》的案情并不复杂,但在港产电影的加持下,还是拍出了很多的心意。

可惜的是,虽然有古仔和林家栋的卖力演出,还是输给了流量。

这是这个时代的“恶”,想要超脱在“恶行之外”,实在太难。

当然,故事的节奏也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无法回避。

...

古天乐和林嘉欣,应该是中产了。

但是,他们好不容易“熬”来的中产,在一次意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这是最大的悲哀,也是最大的不幸。

其实,看过太多类似的悲剧,比如前段时间的《彷徨之刃》,王千源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儿,王景春之流可以不咸不淡的来一句,这都是“社会的问题”,然后无疾而终,比如前段时间的《浴火之路》,刘烨也曾经是个“小中产”,因为孩子家破人亡。

这样的题材实在是太多太多,然而,电影拍了一部又一部,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如果说“文学作品”能起到“唤醒”的作用,那么,吃了一打安眠药的也应该醒了吧,但就是没有“唤醒”,那只能说明,你无论如何,也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恶行之外,就是那些“纵容”恶行的混蛋。

...

张继聪这些年演技磨炼得应该相当不错了,然而,在这部电影里头,完全是个小透明,直接拉胯。

唯一的亮点,就是“继续审,审到他认为止”。

不能细品。

...

古仔在故事里头,其实好歹也是个“内部人”,但是女儿死了,案子就一直悬在那儿。

但是,后来议员的女儿也失踪了,全局上下像死了亲娘一样发疯的找,这让古仔相当的不服气,怎么,自己就是没做到一哥,女儿死了就没人管是吗?

说实在的,林家栋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路边摊老板的女儿,随便杀啊,照样没人管,好死不死,偏偏找上了议员的女儿,而且,竟然失手了。

...

为了调查女儿的死因,古仔只能单枪匹马。

忽略了同样失去女儿的林嘉欣,这绝对是个问题。

所以,张继聪们(王景春们)都会按照惯例劝古仔,你已经失去女儿了,难道还想失去家庭?

这个问题对古仔或许适用,但对王千源完全不适用。

所以,有一个通用的“和稀泥”的方式,那就是你还年轻,还能生,别折腾。

难道,老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女儿,除了王千源,除了刘烨,除了古仔,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么?

再说了,他们何其幸运,能凭“自己的能力”找到杀害孩子的凶手,普通老百姓怎么办?

“他们”的孩子,出入都有人陪着,当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老百姓专属”,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再说了,现在的“拐团”多精明啊,社会背景调查做的那个仔细,有身份的人绝对不碰,彼此形成默契,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拐团”提供的资源呢。

...

张继聪们抓到了凶手,又放了。

当然,这个“放”也没什么问题,毕竟缺乏充分的证据,如果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叔叔就有权利抓人,那你我牛马,都有被叔叔无缘无故逮进去的一天。

但是,本身身为叔叔的古仔,还是相当有经验的,认定了凶手。

拿掉了“叔叔”的身份,古仔也就没有了顾忌,好好做个“父亲”的身份不香么。

有意思的是,他遇到了“护犊子”的父母,这位犯下罪行的凶手,在古仔找上门的时候,也不是在悔改,而是在玩游戏。

...

林家栋,把这一切归咎于不会教育孩子。

和王景春最后的归纳结果一样一样的。

但,都是如此苍白。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父母单方面的责任,也不是家庭单方面的责任,而是整体环境的责任。

甩锅,谁不会呀。

...

这个玩意儿,最后撕心裂肺的喊了一声“爸”,但是悔恨来得太迟。

我们不是不允许孩子犯错,但什么样的错可以犯,什么样的错不能犯,孩子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有些错,一旦犯了,终身都需要付出代价。

然而,制造问题的“他们”,却从来没有想着解决问题,而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终止所有争论。

“他们”的孩子,压根不会面对这个问题。

...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老百姓的孩子,有这个“资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