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好多天,今天終于找到哈爾濱唯一一家還上映《沙丘》IMAX的影院了。

起了個大早彎彎繞繞坐了兩個小時地鐵轉公交大中午趕去看的我算不算真影迷?!。

為什麼一定要看IMAX呢?

《沙丘》被導演稱為是獻給大銀幕的情書,專為IMAX打造,而且必須看2D版本。

...

誕生于1960年代的《沙丘》由于其深度的政治曆史描寫、宏大的宗教哲學思辨、極緻的生态未來學說,被稱為“最不可能改編成電影的科幻小說。”

幾十年來經曆過一波又一波改編失敗後,導演維倫紐瓦終于将《沙丘》成功搬上銀幕,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原著。

《沙丘》的故事發生在公元一萬年後。

人類發明創造了人工智能後,人工智能逐漸覺醒,最後在機器人和人類間發生了生死之戰,史稱巴特蘭聖戰。

聖戰以人類慘勝結束,随後人類重建了秩序與規則,頒布了禁令“絕不準再制造類人思考的機器。”

政治制度也退回了封建時期。

各大家族以各個星球為割據領地,同時聽從整個宇宙的皇帝号令。

沒有了人工智能,人類隻能研究如何将自身的心智潛能發揮到極緻。

這樣,最珍貴的資源“香料”就出現了。

香料不僅能延長生命,還能啟動超越常人的潛力,甚至使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

但這種香料隻存在于一個叫厄拉克斯的沙漠星球,那裡由是一群落後野蠻的原住民“弗雷曼人”守衛。

主角保羅的家族作為宇宙間最有威望的貴族家族之一,被老皇帝派遣執掌沙丘星球,開發香料。

殊不知,這一切背後隐藏着複雜的政治鬥争、家族世仇、陰謀利益……

在經曆家族劇變之後,保羅在冥冥中神秘的命運指引下,踏上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英雄之旅……

...

我很喜歡這種中世紀封建制度嫁接宏大星際戰争背景的片子,類似《星球大戰》、《木星上行》,有一種奇妙的反差感。

先進的未來科幻外殼下包裹的是經典王子複仇記的古典内核,算是西方文明叙事下最喜歡的太空版莎翁戲劇。

...

《沙丘》是科幻小說中殿堂級的存在,可以說是一切類似太空歌劇史詩的始祖。

很多後來的作品都借鑒了它的靈感。

它比《星球大戰》更深刻,比《權利的遊戲》更神秘,比《阿凡達》更宏大,比《指環王》更具未來感。

《沙丘》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指環王》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

--圖書館雜志

影片的導演同時也是《降臨》、《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所以也把他獨特的美學理念注入到了電影中。

每一幀畫面都美輪美奂,甚至有一種詩歌般的迷人姿态。

...

由大師漢斯季默打造的電影配樂也十分經典。

無論是畫面,還是配樂,都營造出了原作應該有的宏大、悲怆、神秘、悠遠的史詩般氛圍和質感。

比文藝科幻片更商業,比商業科幻片又更文藝,可以說《沙丘》是一部頗具文藝感的工業科幻電影,一部震撼心靈的史詩巨作。

何況,誰不會沉溺在甜茶小王子的深沉憂郁眼神裡呢。

...

美少年甜茶這次演繹了一個背負着宿命般命運的俊美貴族少年,神秘預言中的“天選之人”,真是太适合他了。

隻可惜女主角不太稱他。

...

女主角也是小蜘蛛荷蘭弟“女友”。

...

誰跟我一樣不明白小天後贊達亞為什麼這麼火?感覺長得好一般啊,還收割了這麼多男神。

除了蜘蛛俠女友,該片還集合了海王、毀滅者、滅霸等一衆“名人”。

...

...

...

這是《沙丘》向超英宇宙的緻敬?!

被漫威、DC 的超英片喂慣的很多觀衆都覺得《沙丘》沉悶冗長,令人昏昏欲睡,導緻排片一路走低,貓眼上也隻有7.8的評分。

但其實這部片相對于晦澀深刻的原著來講,已經算很好地進行商業呈現了,需要帶着一顆心細緻欣賞。

(所以還是推薦一定要看IMAX版,極緻沉浸式的視聽享受。)

借用某個外媒的評論“當下看《沙丘》,就像1968年看《2001太空漫遊》。

故事雖然發生在一萬年以後,我們卻能從中看到曆史、現實與未來的影子。

...

影片中引發慘烈争奪的核心資源“香料”可以想像成石油,“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生活在沙漠中一直被壓迫的弗雷曼人顯然是中東土著,前去壓迫掠奪資源的各大家族像不像西方殖民者?

有人覺得都已經在那麼先進的宇宙紀元了,居然還都用冷兵器搏鬥,有些無法理解。

其實無論文明發展到什麼程度,擁有多麼先進的科技,人性的本質還是無法改變。

無休止的争鬥,對資源利益的争奪還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

這可能就是《沙丘》最現實的意義所在。

原作一共六部曲,實在太宏大。

《沙丘》可以說隻拍了一個序曲。

真正的故事還未開始。

期待《沙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