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成年的都市情感劇,不該再限于童話式的造夢筆法。

《這就是生活》以中産精英的事業、婚姻為切口,展現生活剖面,伴随快節奏的叙事起伏,女性在婚姻、職場中的多重困境也呼之欲出。

“現在的我,認為命運是一個隻按自己套路出牌的強大對手。他出招,我接招。我不去妄圖揣測未來,竭盡全力過好每一個當下。”

劇中,男女主角不斷解鎖新身份、邁入人生新階段,過程中細膩的内心成長與觀念變化,向觀衆述說着生活裡的困頓與美好,而劇集對“複合型都市劇”的類型創新,也可視為一場配比實驗:平衡各項元素的比例,尋找都市題材劇集的最優組合,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證觀感。

成長故事交織現實思考,愛情調配生活的柴米油鹽,擠掉糖分泡沫,《這就是生活》更新了都市生活劇的配比原則,觀衆自然也能從中咂摸出一番生活的滋味。

職場、情感、家庭,探尋都市生活的剖面

在生活裡,每一個人都曾經是“小白”。

故事的開篇,陳都靈飾演的職場新人葉小白,由于初出茅廬沒有經驗,工作上頻頻踩雷:前腳剛憑借會議上的表現讓上司刮目相看,後腳就因為喝醉之後當衆捅開上司的感情傷疤而經曆“社死”瞬間。

而大結局時,劉恺威飾演的精英男管一鶴,又成了照顧寶寶的“小白”。由于對孩子的情況一問三不知,還被母嬰店的店員質疑父親身份。

《這就是生活》主人公在步入職場、組建家庭的不同人生階段中的成長經曆與身份轉變,也是無數普通人的真實寫照。雷厲風行的高管精英管一鶴,在婚後學會了體諒妻子,平衡家庭與事業;資曆尚淺的葉小白,解鎖了妻子、母親的新身份,又成為了團隊的管理者。就像一路摸爬滾打成功升職的葉小白,和最終晉升合格父親的管一鶴一樣,沒有人會永遠是“小白”。

前6集的相識相許,勾畫了都市男女快節奏的愛情。管一鶴在危急時刻保護葉小白而受傷住院,英雄救美、公主抱等基本操作甜而不膩,面對追求自己的趙金子與有好感的葉小白,大寫的“雙标”又再次戳中觀衆的少女心。

而從閃婚開始,劇集開始聚焦兩個家庭的磨合、新手爸媽的育兒生活、事業與家庭的平衡,描摹了一幅極具代表性的當代家庭圖景。

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兩位長輩見面之後,小到廚房料理、大到婚禮日期,摩擦比比皆是,讓夾在其中的管一鶴和葉小白負擔更重。不少觀衆在彈幕裡感歎:代入感太強,已經在尴尬了。

迫于公司内部的戀愛禁令,管一鶴與剛轉正的葉小白協商,希望她離開職場照顧孩子。而在葉小白母親的施壓下,管一鶴卻為葉小白放棄了風投集團高管的職位,甯願背上300萬的賠款也毅然辭職。

孩子出生後,忙于事業疏于照顧家庭的管一鶴,又成為“中國式父親”的典型代表。“新手爸媽”一族的普遍問題,困擾劇中人的同時,也給屏幕前的觀衆會心一擊。

一直以來,婆媳矛盾、家庭與事業的平衡都是曠日持久的社會辯題。摒除脫離現實的懸浮筆法,《這就是生活》直擊痛點,呈現家庭關系、職場關系,糅合甜寵與都市、職場元素,均衡配比,拍出了都市人的生活圖鑒。這種對生活剖面的如實呈現,對現實的關照,也讓觀衆産生代入感與共鳴感,留下思考空間。

困局新解、正向輸出,複合型都市劇療愈焦慮情緒

2020年,“姐學”席卷熒屏。

30+選秀、中年人生活觀察,在綜藝、劇集市場掀起熱潮。鮮活而多元的女性形象,成功占據大衆視野C位。而實際上,“姐學”背後,還有另一股熟齡化趨勢。

成熟的中年人身上,交織着更為複雜、深刻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矛盾。對于他們而言,自身所處的職場即是一個風暴中心,婚後背負的兩個家庭有更多雞毛蒜皮,同時還需處理與長輩、孩子的代際問題。無論作為觀察類綜藝中被觀察的對象,或是都市生活劇中的主角,他們的故事都能輕易引起話題與共鳴。承載熟齡故事的都市生活劇,也因此展現出與衆不同的魅力。

站在生活的交叉路口,探讨戀愛、職場、家庭、女性成長,《這就是生活》為“複合型都市劇”提供注解,也讓熟齡故事實現更強的能量輸出與價值創造。

“拿事業成功與否衡量一個男人的價值高低,拿老公和孩子的成就來衡量一個女人的價值。遺憾的是,我并不想這樣。”女性意識覺醒的當下,《這就是生活》中的葉小白,為都市女性樹立了标準姿态。

高學曆的葉小白,“無法适應、也沒有辦法從全職太太這個角色裡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和成就感”,打破女性必須犧牲事業投身家庭的刻闆印象,從職場萌新蛻變為獨當一面的葉總,用言行诠釋女性獨立意識。諸如“家人和領導的期望就是我的指南針。現在我明白了,我需要明白的是真實的自我,所以以後,我都不會再活在别人的預設裡了”等金句,也完成了劇集的正向輸出。

除了展現女性力量,劇集也将“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這個被認為帶有性别歧視色彩的争議性問題,抛給了男性。

管一鶴與葉小白的婚姻危機,是在男方承擔起父親的職責,兼顧家庭與事業後才真正化解的。“第一次感受到她之前的付出和辛苦。因為我的兒子現在終于會因為我出差而哭個不停。”

對焦生活的一地雞毛,并不是為了制造話題販賣焦慮。《這就是生活》不僅科普了“杠杆男”、“漁夫男”等新概念,也深入探讨了立項式育兒、女性獨立意識、家庭抗風險能力等話題,對劇中反映的女性成長、家庭與事業、婚姻困境,一一提出了破解之道。

正如劇中所說,“世界上最好的關系就是志同道合”,夫妻雙方的尊重與共情,是同舟共濟的基礎與前提。而這也暗合了卡夫卡的名言:“凡是提高、充實、豐富我們生活的東西就是愛,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東西就是愛。”

聶魯達在《大地上的居所》中如是寫道:如果問我曾到過哪裡,我應說“曆盡滄桑”。我會細數被石頭遮蔽的大地,一路流淌的河流,消逝遠方。從閃戀閃婚的甜蜜,到新手爸媽的倉促慌亂、疏忽家庭後走向離婚的不舍與無奈,《這就是生活》曲折的曆程在大結局到來之後終于圓滿,觀衆與主角一起體悟生活的真谛。

如何将衆所周知的社會熱點與生活話題講出新意?《這就是生活》坦誠表達所有的情緒和語言,用畫面和影像傳遞感觸與共鳴,讓觀衆看到真實生活的縮影,與劇中人共同曆練成長。在劇中躲避生活的瓢潑大雨,又在劇中建造溫暖的壁爐,正是都市生活劇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