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原著,隻對劇版的結局說說自己的理解。我給這部劇會打9分,劇我會二刷三刷,真的很喜歡這部劇,也會買來原著去看。)

...
...
平原上的摩西 (2023)7.82023 / 中國大陸 / 劇情 / 張大磊 / 董子健 海清

1.莊樹為什麼說平安夜那天忘了沒去?

可能就是單純的賭氣,和傅東心賭氣,和小斐賭氣。首先是從小到大自己都是親眼目睹着傅東心對小斐的上心和對自己包括自己家的冷漠。其次再說的直接一點,莊樹是直接從機場到公園的,在機場剛和傅東心分開,被傅東心的決然氣得苦笑;到公園在湖上見到小斐,小斐也問傅老師在幹嘛;當着小斐的面給傅東心打電話卻無人應答,結合莊樹從小就愛面子的性格(尤其是在李斐面前),莊樹當時在船上肯定是不痛快的。

可能莊樹見到李斐的目的就是為了确定真相,進而幫李斐洗脫罪名。因為莊樹是支持李守廉是兇手的,但他不樂意也不相信李斐也參與了當年的案子。但沒想到見到李斐之後上來就被弄得很沒面子,莊樹的那幾句“沒去忘了”其實聽起來很像是小時候的賭氣話,而見到小斐,像小時候那樣賭氣說話再正常不過了。

2.小斐為什麼拿槍指着莊樹?

小斐手裡有槍不是原先計劃好的,因為李父在警局門口發現槍被調包,一方面他知道女兒在幫自己減刑,因為那把槍可以證明李父殺了兩個城管;另一方面他害怕女兒拿它做傻事,不論是對莊樹還是對自己。

所以小斐拿槍指着莊樹很明顯不是她提前計劃好的,莊樹在賭氣說自己沒去,李斐何嘗不是在賭氣?

我的看法比較積極,我覺得劇版的結局講述的故事應該是個美慘的愛情故事。兩個青梅竹馬多年未見,相約在湖中劃船相見。兩個人沒有客套寒暄,而是依然聊着天,開着你像個土豆這樣曾經的玩笑。莊樹想談論案情,李斐卻不願再提;李斐隻想變成小斐,和她的土豆小樹聊天。前戲中多次鋪墊莊樹的記憶力好,加上莊樹看過日記,他不可能忘記平安夜去赴約;而小斐意識到小樹在賭氣,小斐也拿着槍跟他開玩笑,甚至開槍動作故意比劃得有模有樣。可她越是這樣,他就越相信她不會開槍,她還是他的關系最親密的好朋友。

李斐的日記本裡夾着平原煙盒,說明蔣不凡口袋裡的煙就是李守廉給的(因為平原煙沒有量産,但煙盒上畫了小斐,隻能是傅東心給李守廉的那兩盒)。李斐讓莊樹把水分開,莊樹說“我不能把水分開”,換句話說,水分開是傅東心教你的,和我沒關系,我不會這樣做;“但我能把它變成平原”,換句話說,我能用我自己的方式保護你,你别相信傅東心的,你相信我。

當莊樹拿出本應該夾在日記本裡的平原煙盒時,李斐一定感受到,暗潮洶湧的水已經被莊樹變成了平原,他就是她平原上的摩西。

3.為什麼設計李斐被趙小東射殺?

我的直觀感受是,在這部劇中,導演好像有意無意的在放大趙小東的失敗,或者說是無能。這一點在他的師父蔣不凡死後表現得更為徹底。

蔣不凡是因為誤會李守廉而被其錯殺;趙小東同樣是因為誤會将李斐射殺;

蔣不凡因為李斐懷裡的汽油瓶的味道才誤會的;趙小東因為李斐手裡的槍才誤會的;

李斐懷裡的汽油是為了給小樹放焰火,變相的說是屬于小樹的汽油;李斐手裡的槍是蔣不凡的槍,是因為莊樹賭氣說自己沒去才舉起來的槍;

蔣不凡是趙小東的師父,趙小東是莊樹的師父。

設計趙小東開槍,不言而喻。

4.對傅東心一角的一些理解:

很明顯,導演所表達的含義是,把傅東心刻畫成不得志的文藝女青年,而李斐就是傅東心的希望。隻因為一個簡單的劃火柴,傅東心就将本屬于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李斐的身上,可見傅東心是多麼的需要慰藉。這種慰藉是莊德增和莊樹都給不了的。

傅東心和她姐姐去菜市場買蔥回來,她姐姐有一言沒一語的說着童年的舊事,突然蔥掉了一地,傅東心捂嘴去旁邊流淚不止。畫面的後面擺的正是李斐和孫天博的結婚照。

後來全家團聚給傅東心過生日,愉快地許願,老莊剛剛上頭起來唱歌,傅東心笑着将離婚協議書遞給老莊簽字。

按照劇裡這樣的情節設計,傅東心大概是全劇結局最好的人之一,因為她最後真的擺脫了一切她認為的枷鎖,提着屬于她自己的東西前往她自己的世界。她擺脫了對丈夫的耿耿于懷,對自己青春逝去的耿耿于懷,對時代迫使她和李家分開的耿耿于懷,顯然也有對丈夫和兒子的愧疚和矛盾。

美中不足的是,海清的演繹讓傅東心看起來過于軟弱無能,她最有力量的思想體現得不是很到位。但也能理解,因為劇中開頭、傅東心就說了紅樓夢是偉大的作品,而她大概也會覺得自己有點像沒有賈寶玉的林黛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