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019年的五月份有一部特别的片子來到了電影院,沒有色彩,沒有大牌。它的名字叫《羅馬》,頂着金獅獎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獎等多個獎項的光環。首先從洗衣的鏡頭開始,女傭的生活瑣事開始照進這個富裕的在羅馬街道的家庭,家庭裡非常和睦,隻是爸爸永遠回來的遲 。照進了階級間的親切,卡隆的鏡頭像一把刀子一樣控訴爸爸和那個抛棄女傭的男人,這個世界似乎充斥着冷漠和黑暗如畫面的黑白一般,不斷暴動的遊行,懷孕的孕婦,女主人和女傭之間的互相照顧。

在某些東西面前,階級鬥争也會平衡,因為愛可以突破一切,正是這樣的溫暖,才讓後面的海灘,女傭奮不顧身的救孩子們,正是去救孩子,表達出了女傭身上的高貴,她超越了羅馬,這也是羅馬因為普通而璀璨,平凡的人也會在最危難的時刻,不平凡。

我非常欣賞卡隆對女性偉大的描述,她闡述了母愛,闡述了家鄉母親永遠在保護着我們,我們很渺小,在電影院看的潸然淚下。

很難忘羅馬,即使它在墨西哥,也在訴說不一樣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