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節發展是《局外人》的荒誕味兒,人物塑造是現實主義的諷刺。男主Ed作為一個老是被人記不住名字的人,在深沉穩重的外表下每天做着一鳴驚人的春秋大夢,不是空手套白狼成為成功商人,就是發掘璞玉成為成功經紀人。但實際上他對幹洗一點也不了解,萍水相逢的人告訴他什麼都不用操心就真什麼都不過問(正合他意了),協議就在眼前也不看,搞錢也是靠勒索(作為丈夫的尊嚴能賣一萬塊估計他還挺高興);對音樂也是一無所知,專家告訴他小女孩其實沒啥天賦(這一點拍出來了,細節好評,斯嘉麗約翰遜彈琴的發力方式有問題,用的配音版本也是讓人昏昏欲睡)他還不服。車禍前小女孩看似很突兀的那啥啥,其實正戳破了Ed自欺欺人的假面孔:那些拍腦門的雄心壯志,不過是欲望經過了社會化的包裝。“現代人”。主張眼見為實的檢察院是現代,主張眼見不為實的律師是後現代,出軌的老婆在聽到出軌對象Dave的真實人生後的眼淚和嗫嚅,則像從始至終響在背景裡的古典至浪漫主義時期奏鳴曲一樣,仿佛在沉痛緬懷“人”還有個定義的時候,石子路沒被鋪成柏油路的時候的,good old days。

雖然這出軌對象是個混球,雖然這個出軌也未見得是什麼真情,雖然old days未必多good,雖然前現代現代後現代人類反正也就都那個德行,但她那個表情真打動人啊。

意義,或許隻是像頭發一樣,無謂地增長的東西。不及時剪,還可能會出事兒。理發的剪刀把意義理得像現實一樣,坐在椅子上的荒誕對此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