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首先要承認的是觀感是爽的
第一部分Everything其實做的不錯。在動作戲加持之下,視覺和剪輯顯得出彩,有幾個打鬥的鏡頭移動也有印象。但當影片進入Everywhere的第二部分,整體的表達依賴于Everywhere at once感受的共情,而仍然使用類似的踩點剪輯技巧就顯得停滞不前,主題表達也難以更進一步。淩亂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兩位導演在快節奏技巧中并不擅長動靜結合,以靜态形式深入角色内心。
黑暗貝果是一個有點無厘頭,但可以自圓其說的點子。媽媽給女兒的貝果上加了太多東西,也給自己的貝果上加了太多東西。貝果不堪重負,變成黑洞吞噬一切/在多元宇宙中以最失敗的姿态,可以完成最多可能的暢想/自己的願望在其他宇宙實現/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平凡的愛:第一部分在介紹世界觀和發展完了幾乎全部劇情後抛出了過多主題,在第二部分才發現這些意圖是在鋪墊第二部分的放飛自我,而非留到第二部分集中發展與解決它們。兩個導演總是想出一個好點子,然後在視覺上發揮到極緻,卻在主題表達的完整性上擺爛。
但也不能說是剝削視覺感官,看的時候還挺爽的 隻不過不知道最後講了個啥
短評放不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電影已死,被Chazelle整活了!
4形式整整齊齊的三幕Decadence消亡史:第一幕是一體荒淫奇觀的兩面并置———淫趴是群戲調度自如、在爵士樂和舞者間擺動的低俗影像,拍無聲電影是不計成本的露天精神淫趴,both不計後果,而後果被男主Manny安頓妥當;一顆金老鼠屎 ...
半場災難,半場平庸
2+美法兩國早早出席坐在了曆史與現代罪狀的被告席,而瓦坎達與塔洛坎,兩個寄托着被蹂躏文明的幻想國度之間的戰争一觸即發,這主劇情線用腳都能寫出來:代表主流秩序的真正反派暗中作梗,挑起戰争。而影片卻在保留兩國正面性的同時隐匿主流秩序的存 ...
führe mich
5 #導剪版以Rammstein的führe mich(引導/駕馭我)作首,知識分子老白男與女性瘾者展開對話。Seligman接連抛出知識點,似引導似試探,似教化似賣弄;Joe以之為出發點講述自己的不可信故事,似坦誠似戲言,似順從似 ...
三顧雨林——穩紮穩打的古典劇作
5-膠片攝影質感,三次亞馬遜叢林探險經曆為主體的古典原型叙事為家庭、上流社會和戰場(西方文明重要三件套),三個充滿沖突的國内的場景所串聯,始終抓住主角的内心。特别好的劇本遊走于殖民時代末期的文明與野蠻之間,文明的野蠻是殘酷的,而野蠻 ...
一、電影中的色彩元素“20世紀30年代, 電影從黑白進入彩色時代, 一開始, 由于科技方面的制約, 電影都是黑白影像為主, 随着技術的發展, 出現了彩色電影, 但是當時電影中的顔色隻是創作者們對現實世界進行簡單的還原, 并沒有注入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