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剪輯手法,壓抑的鏡頭語言,小學生式的台詞,我還以為是小學生在抖音發布的微電影。

我在電影中想觀察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身後的場景,人物臉部特寫鏡頭一般不超過10秒鐘,而打鬥時刻的人物臉部鏡頭更不會超過3秒,導演似乎是害怕觀衆看出這部電影的粗制濫造。

鏡頭在面對舞女時會給她的頭部留一部分空間,也不夠多就大概空了畫幅上面的五分之一。當鏡頭打到觀衆席的人物時,就隻留下頭部的四分之三,頭頂直接消失。十分壓抑。

每當線索出現時,身邊警察都會用小學生式台詞來解釋一下線索,對話蒼白無力。我似乎被電影“奴役”着,不能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電影。

以上也是華人電影的通病。

劇情層面的話,是掃黑主題,新官李洛夫上任,讓得罪過黑社會被英國佬強制下崗的警員,重新上崗,最後黑社會人員落網。不過劇情也很空白,這些裡面也沒啥好說的。我想問問導演是不是也得罪了黑社會或者上層階級的利益,拍出了這麼個奇怪的掃黑電影。幾個房子幾台車,小學生都能弄的到,甚至在剪輯劇情方面能更強。

在動車上看的,感覺時間白白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