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是李安導演68歲的生日。
除了他一鳴驚人的“家庭三部曲”、挑戰技術極限的《雙子殺手》、還有為他拿下奧斯卡小金人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知名作品外,
能夠令他火遍全網的,當屬他出圈的表情包們——
不願工作的。
尴尬但不失禮貌的。
自我調侃的。
當然要論流傳度,還要數這張——
這句話出自李安在紀錄片《打擾伯格曼》中,描述自己第一次觀看《處女泉》時的經曆。
他坦言,“在電影院裡看到這部影片,有一種童貞被奪去的感覺。”
正是這部電影,促使李安走上了導演之路。
而這位伯格曼的“硬核迷弟”終于在2006年如願以償,有幸在伯格曼健在之時,在其晚年住所——法羅群島見面。
在伯格曼的諸多神作當中,有這樣一部作品。
被豆友評論為:“如果你能看完并接受這個電影,就可以結婚了”。
今天就來聊聊——
豆瓣9.1,被譽為是描寫婚姻最真實的電影,沒有之一。
1973年,瑞典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為瑞典電視台拍攝了這部六集電視迷你劇《婚姻生活》。
之後由長達5個小時的電視版,被濃縮成一部時長為167分鐘的電影,同樣也奪得了金球獎最佳外國影片獎。
《婚姻生活》片名直譯過來,是「一段婚姻的幾個場景」。
每個場景選取的,都是婚姻中頗具諷刺或戲劇張力的段落。
用類似舞台劇的簡單設置和大段的長對白,來讨論婚姻中的核心話題。
“簡約”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五個多小時的時長主要由兩個人人物間的對話完成。
用簡單的方法講述複雜的事情,是伯格曼的偉大之處。
影片主要講述,約翰和瑪麗安這對“理想夫妻”的婚姻生活是如何從“完美”走向破碎的。
影片開場,約翰和瑪麗安作為模範夫妻在接受一家婦女雜志的采訪,講述他們十年的婚姻生活。
約翰,42歲,心理學教授,醫生家庭出身。
瑪麗安,34歲,專門處理離婚案件的律師,父親是位法學家。
他們經濟寬裕,有兩個乖巧可愛的女兒,事業蒸蒸日上,是典型的中産階級家庭。
他們與親戚朋友的關系處理得很好,有自己的事業,身體健康,相互信任。
十年婚姻生活中,他們幾乎沒有發生過任何矛盾,在彼此的親戚朋友之間都被視作是“模範夫婦”。
甚至于雜志社都要将他們的幸福生活當成典範,并寫成文章刊登出來。
一次朋友聚會上,約翰把文章念給皮特和卡塔琳娜夫婦聽,他們相互調侃、氣氛融洽。
很快,彼此厭棄的皮特夫婦開戰了。
皮特形容他現在的生活:
“說實話,眼下我們過的日子比狗都不如,不是生活,簡直是地獄。”
但是,因為他們夫妻在工作中一直是合作關系。
他們的一切富足生活都建立在彼此的聯盟上,因而不得不被捆綁在一起。
他們既無法分開,又無法融洽相處,隻能互相傷害。
甚至從傷害、侮辱、折磨對方中獲取快感,逐漸淪落至非人道化過程。
他們家常便飯的龃龉、諷刺和挖苦,對于約翰夫婦美麗氣球般的婚姻狀态來說,無疑是平地一聲雷。
在聚會結束後,約翰夫婦之間迎來了第一次摩擦。
瑪麗安未告知丈夫,私自做了流産。
約翰贊許了妻子的做法,他說:“一想到喂奶、孩子哭、尿布等等就害怕。
沒完沒了的忙碌、不眠之夜,“所有這一切都見鬼似的一團糟”。
瑪麗安總結了他們現如今的婚姻生活:
“我們過的是那種玩偶似的日子,沉湎于愚蠢而舒适的生活。”
原來瑪麗安深知自己的婚姻宛如一個鼓脹的氣球,飽滿卻經不起針大點的觸碰。
夫妻倆彼此隻不過是在艱難維系,矛盾過後二人依舊像以往那樣努力恢複“理想生活”,彼此理解。
可是問題依然存在,并悄悄埋下禍根。
一日,兩人去看了易蔔生的《玩偶之家》。
從劇院回來之後,夫妻倆因為“娜拉”引爆了一場争吵,兩人依舊通過理智平息了此次的沖突。
但是隐藏起來的矛盾,終究有爆發的一天。
一日,約翰突然向瑪麗安娜宣布:
他愛上了另一個女人,預備和她一起私奔。
這消息對于瑪麗安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她始終愛着眼前這個男人,并以成為他的好妻子作為首要任務。
不僅如此,更讓瑪麗安絕望的是,原來整整四年,丈夫都在想着如何擺脫她。
原來,所謂完美的妻子,乖巧的女兒,一切在丈夫的眼裡都不止一提。
他隻想着怎麼擺脫妻子、擺脫女兒、擺脫令人厭惡的婚姻與家庭,隻要能離開,他什麼都可以舍棄。
在丈夫的突然爆發下,瑪麗安脆弱無助,屈辱無奈,隻能默默地看着丈夫離開。
然而,一心想擺脫痛苦婚姻的約翰在出走之後過得并不開心。
情人讓他感到疲憊,他徹底感到了厭煩。
瑪麗安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走出了婚姻失敗的痛苦。
她找到約翰,預備辦理離婚手續。
再次相見的倆人,由起初虛假的和氣,轉變成一場争吵、厮打的悲劇,他們淪為婚姻折磨下的瘋子。
兩人再相遇的時候,已經分别再婚。
各自都可以輕松而無挂礙地向對方談論自己的現任。
他們又仿佛終于能擺脫一切的規則和束縛,确認了對彼此的愛。
在紀錄片《打擾伯格曼》中,有這樣一段話:
“《婚姻生活》短短半年内,就讓瑞典的離婚率增加50%,真不可思議!”
确實,伯格曼在片中對于這場失敗婚姻的闡釋真實的令人恐懼,然而這份真實或許來源他自身的生活。
影片女主角瑪麗安,也是由伯格曼曾經的妻子麗芙·烏爾曼出演的。
這部影片可以說就是伯格曼婚姻生活的自傳,或者是他情感上的縮影。
伯格曼在《伯格曼論電影》中說:
“故事的骨幹取自于我自己真實的觀察心得及回憶。”
從小到大,他始終生活在父母相互沖突、令人窒息和無法理解的家。
在家庭陰影之中,他不相信永恒的愛。
事實上伯格曼拍《婚姻生活》的時候,已經經曆了四次離婚。
他曾經在自傳《魔燈》中講述過自己小時候,目睹母親因為婚外情想要離婚,父親以自殺為要挾大鬧,最終兩個人被迫和解繼續捆綁在一起的全過程。
成年後伯格曼的戀情和婚姻,也一直遊走在激情和背叛之間。
一生都在追尋一種夫妻相知、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對婚姻與家庭無情的解剖,是伯格曼電影永恒的主題之一。
有網友評論道:“希望民政局婚姻登記處24小時循環播放這部影片”。
誠然《婚姻生活》中的婚姻是面目可憎的敵人、是無盡苦難的地獄。
婚姻會是這個樣子,但婚姻不止這一種樣子。
《婚姻生活》的開頭,來采訪的女記者天然地認為,支撐幸福婚姻的是“愛”,因此請瑪麗安為“愛”來下一個定義。
不妨你也來為“愛”、為“婚姻”下一個定義,如何?
*本文作者:淺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