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6日晚,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落下帷幕,此前深陷紀錄倫理風波,出品方甚至一度主動退出競選的《給十九歲的我》獲得了最佳電影獎。而當時提名公布後,出品方英華女校希望此片退出競選的意願并沒有獲得大會的接納,因此《給》才有了最終獲得此獎項的可能。由于《給》在正式公映後數天便宣布下映,而此前《給》隻有小範圍的展映與點映,所以看到的觀衆并不多,尤其是身在内地又看過的觀衆更是少之又少。就目前的情勢來看,《給》在将來重見天日的概率并不高。無緣得見此片的網友們難免會産生這樣的疑問:《給十九歲的我》頂住了席卷全港的輿論風波,依然能夠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是否意味着它真的有過人之處呢?

作為看過這部電影的少數者之一,我想要回應一下這個問題。

在拍攝對象站出來指控之前,《給十九歲的我》在電影節展映與優先場也大多收獲好評。個中理由不難理解:《給》的拍攝時間跨度很大,不可避免地記錄到了近十年香港的社會變遷,而拍攝對象也因這足夠長的時間跨度而在鏡頭前呈現出了鮮活的形象(姑且不論她們是否願意以這種方式被記錄下來),因而很容易就引起當地觀衆的共鳴,乃至于他們對已逝舊時代的懷念。但紀錄片本身制作的水準,基本上就是香港電台做的電視紀錄片的水平,片中那些令人動容的點,與制作組本身的關系并沒有那麼大。

而金像會員與評審們為何又要不顧這些争議,堅持把最佳電影這一至高榮譽頒給《給十九歲的我》呢?他們評選的标準我不得而知,這裡隻能進行一些無根據的推測。在《給》的紀錄倫理争議爆發之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已經宣布《給》獲得本年度最佳電影。而在争議爆發及片方撤映後,評論學會沒有撤回此獎項,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也繼續把本年度最佳電影頒給《給》。考慮到金像會員及評審與前二者的重合頗高,評論學會與導演會的強硬姿态會延續到金像獎,已經初見端倪。金像獎的會員與評審均是行業内把持着話語權的人,他們的這種強硬,或許是要對抗全港市民對電影制作者專業性的質疑,維護自己對行業的控制。或許,業内還有很多個「張婉婷」,他們不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所以此時此刻,支持張婉婷,就是在支持自己。當然,這些都是我無根據的猜測,事實到底是什麼,有待當事人進一步的回應。

作為在倫理争議爆發前就看過《給十九歲的我》的人,我想再分享一下當初觀看時的感受,并「劇透」一些内容,幫助大家判斷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給》的出品方是英華女校,而校方在紀錄片中的「在場」甚至于介入,從一開始就已經能看到了。校方表示,由于舊校址需要重建,當前的這批學生會轉到臨時校舍去上課。而根據重建計劃,拍攝對象們所在的那一屆學生,會在新校舍落成後回到全新的學校完成學業。校方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能在一屆學生身上凝結英華百餘年的變遷,所以希望張婉婷及制作組紀錄下來。換而言之,在校方的視角裡,這部紀錄片是「校史」,拍攝對象們不是真正的主角,學校才是主角。

拍攝對象們作為英華當時的學生也是這麼理解的,從後續她們的指控中能看到這一點。拍攝進行到中段,由于重建的進度不如預期,拍攝對象們已經可以肯定不會在新校舍畢業了。而拍攝對象們對制作組的拍攝方式也多有不滿,認為制作組過度侵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間(比如家裡)。片中可以看到,多位拍攝對象因為這兩點提出了要退出拍攝。

張婉婷當時和主要的拍攝對象一起坐下來面對面地談論了這個問題。就在此處,我通過張婉婷的回應隐約地察覺到此片可能存在倫理問題:「但(如果你真的退出拍攝的話)你的人生就有一部分不會被記錄下來,就會缺了一塊了喔!不會很遺憾嗎?」

片中張婉婷多次在旁白中介紹信息的口吻,再加上此處她的回應,不難看出她具有很典型的中式家長思維:「我覺得這樣對你有好處,我做的事情都是為你好,我沒有要傷害你的想法」,繼而不顧當事人的意願自作主張地為對方做出決定。也因此,她在拍攝中往往沒有界限感,缺乏拍攝與紀錄的倫理自覺。校方要拍校史,而她的拍攝則頻繁侵入到拍攝對象的私生活中,記錄下她們并不一定願意現于人前的姿态。這些被記錄下來的人是很鮮活沒錯,觀衆們在觀影過程中也被她們的多面性給吸引住了,問題在于,她們在拍攝時知道了自己正在被拍攝,并且将來有一天可能要被全香港人審視了嗎?她們接受這一點了嗎?

别忘了,她們最初以為這是「校史」,是不會公映的。

紀錄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英華女校新校舍的航拍。當時看到這裡,我是有疑惑的。雖然片子大部分時間是在拍「人」,是關于這些鮮活的個體,但最終主角似乎是「學校」。這不得不讓我認定英華女校在本片制作過程中介入得很深,擁有相當大的決策權。再加上中段拍攝對象提出退出時張婉婷的反應并不專業(作為紀錄片制作者而言),我對本片的紀錄倫理是有懷疑的。但此片能夠走到即将公映這一階段,而評論學會又将其評為最佳電影,出于對業内人士專業性的信任,我沒有對此作更多的質疑,隻表示其作為紀錄片的質量并不高。直到拍攝對象們站出來指控張婉婷與學校。

所以,《給十九歲的我》在拍攝倫理上與制作水準上,都配不上它獲得的榮譽。它不值得你們對它抱有期待。而那些應該對此負責乃至付出代價的人,至今依然安坐家中,肆無忌憚地繼續對拍攝對象們施加傷害。

香港電影界應該對此感到羞愧。

本文首發于知言新聞,點此可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