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的我忙碌卻麻木,日複一日的平常生活中,隐藏着最深的虛假與絕望。我連張愛玲的華麗袍子都沒有,俯視垃圾桶裡的甘蔗渣子,我覺得那就是我的生活,恨不得連自己一起也扔進垃圾桶裡。

麻木此時不是冷眼旁觀的嘲諷,而是一種古老的生存智慧。它讓我不死卻也不活,就像進入了冬眠。甘願沉淪在無腦視頻中,被瑣碎溫暖的日常所收編。

直到電影《沙丘》将我喚醒,第一次看就被視聽震懾,鬼使神差般地進了三次電影院(IMAX 2D杜比最佳)。被虛假日常追趕的我需要這一場、場、場的淨化與激勵,也促使我不得不寫下這篇文章。

我還看了B站上不少的視頻,但沒來得及看原著,所以也許會有出入。敬請諒解。

看完沙丘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太美了!宏觀的場景,配合漢斯的配樂,是完美壯麗的史詩。讓我宣洩掉生活中雜質的感情。

我曾在中東短期居住過,電影裡主角來到沙丘星球的時候,響起的音樂瞬間讓中東的回憶閃現。我立刻意識到漢斯抓住了中東音樂的essence,雖然并非當地的标志性樂器。随之而來的是極富力量感的女聲,我在中東也常看到MV,但是多是衣着暴露的女性不斷舞動身姿圍繞在男性周圍,與街道上裹得嚴嚴實實隻剩兩個眼睛的女人形成鮮明對比。可以用很多形容詞去形容當地的女歌手,但絕不是配樂中的高昂。然而,漢斯的音樂“殖民”了我對中東音樂的印象。

“神秘主義的宗教内容以逼真的表現手法處理,整體場面非寫實,局部形象極為寫實,是中世紀演出造型藝術的突出特征。”

導演大費周章多用實景拍攝。聖母戴着面紗像中世紀修女。

“音樂運動和眼睛在觀看造型結構的線條時的運動是完全相合的,音樂結構與造型結構的基礎正是同一個運動。”

都說導演溫和好脾氣,我想正是他包容了現實世界(演員環境)的不完美,而力求把他可以把控的電影世界做到極緻的完美。

鏡頭的運動與音樂的運動,維神和漢斯天衣無縫的合作,讓我得到了極大的美感享受。

另外我把自己代入了保羅。每一天的工作都像是在和這個世界貼身肉搏,而且還是我不想做的工作。他也一樣,不想成為the one,但是他不得不接受這一份“神谕”并走上求索自己命運的道路。它将我的懦弱與恐懼加以淨化,賦予我勇氣,激勵我去去清醒地經曆當下的生活。就像甜茶自己說的,保羅是一個在和命運抗争的普通人。

有的觀衆說,這不就是一個老套的王子複仇記的故事嗎?确實,用詞Ay,陰郁的王子,善良得幾乎愚蠢的老國王,蘇格蘭樂器,這無不讓我們回憶起了《哈姆雷特》。但是莎士比亞的戲在全世界上演了幾百年,莎翁與古希臘戲劇仍是西方戲劇史上的兩座高峰。人們知道這個故事仍會一遍又一遍地去劇院,一次又一次地與本民族融合并進行改編。就說明了這個故事的巨大魅力,以及與全世界人們的深刻共鳴。

又有觀衆說,冷兵器顯得幼稚,但我并不這麼認為。因為武器軍隊是掌權者才有的。無論是做勞動密集型工作(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或是腦力創意型工作,都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是少數。如果換成了槍、炮,甚至核武器,那麼就和遊戲或者爆米花電影差别不大了。

甜茶訓練學習了好幾個月武打,甚至desert walk都由現代舞舞者指導,這種用心與質樸,讓我深為感動。

The director has the deep,deep respect and admiration for Frank Herbert.導演深深崇拜着原著小說作者,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感情壓倒理智與技藝。1967年出生的導演不可能對原作中涉獵的衆多領域和課題視而不見,小說中涉及了宗教、殖民、地球生态、神經類毒品等多樣主題。但他和編劇仍質樸地講好了一個故事,用極大的克制既保留原作宏大的世界觀,又能讓第一次進影院的觀衆不接受過量的信息而疲憊,模糊了真正的焦點。

電影開頭保羅女友的叙述是一種社會背景或者說是前史,我認為第一個鏡頭是保羅那美麗的頭,第一場戲是姐妹會的降臨。從一開始,導演就讓我們明白主角是誰,與誰共情,期待誰的成長。

有些原著黨認為影片砍掉了父母之間更為複雜的感情,改掉了嶽醫生背叛的真正原因,還有哈克南家族一些人物的複雜特性。但我認為這正體現了導演和編劇的強大功力——知道什麼應該舍掉。

他們作為扁形人物已經有了足夠的存在感。他們是襯托主角的存在。在小說中他們可以是複雜的多面性的人物,但是在這部影片中,他們隻能是為了烘托主角保羅,甚至隻是一種障礙或者說惡勢力的“人化”。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刺激性的大場面,符合男性觀衆口味的宏大世界觀,是人們所期待的,但是導演緊緊抓住了普遍的情感。“特寫中人物的意志就是進展部分中的推動力量。”無論是對甜茶的面部特寫,傑西卡夫人精準的表情,還是隻是在海邊心亂地拔拔雜草,漢斯的配樂,都讓我們坐在屏幕前與保羅情感共振。

這種叙事的克制,使得導演心目中好電影最重要的因素——詩意 得以完美,而全世界各地的我們也為之觸動。

請大家一定要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去電影院看哦!

(本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