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在思考真實事件應該如何做藝術加工——既不過多主觀介入,也避免拍成紀錄片。看電影前,我沒有抱很大的期待。但《爸爸》這部片子的完整程度超乎了我的預期。

電影采用非線性叙事,以人物分章節,故事有時代感,演員們的演技在線,電影配音也沒有香港電影常有的“錄音棚感”,可以說在今年香港電影中獨樹一幟,甚至給我十年前、二十年前港片的感覺。

看之前看到了一些評論說回憶太多太亂,我認為這是一種叙事風格,為了讓故事不那麼悶,讓觀衆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看懂。章節間相互關聯,形成環形叙事結構。

影片并不是在歌頌誰,也不是在美化誰,而是講一件不尋常的事,極小概率事件。

經曆了不尋常事而唯一幸存下來的人,成了電影中的“觀察對象”—老婆女兒死了,兒子是殺人犯,爸爸應該以何姿态接受這個現實?

既是親人,也是仇人的矛盾交織着。

會有一個糾結的點是為什麼沒有把媽媽的篇章放大一些,但後來也覺得,一切都是活着的人在講述,殘留的記憶來自于生活的點滴,傳遞的是個人感受。

這部電影對于情啊愛啊的描繪會頗瑣碎一些,沒有被框在條條框框之中,像篇散文。如果硬要營銷父愛,我覺得是偏離了中心。

看完電影我的感受是:主人公之間的感情是瑣碎的淩亂的,一些流于意識形态的東西,一個問号。留白讓觀衆去解讀,這應該也是翁導的想法。

我的淚點比較低,電影後半段我哭了很多次,爸爸的背影,媽媽那句“都是一家人,不要計較這麼多”,兒子回家後,三花和奶奶擺在桌上的相……一切細微的東西,都讓我有些哽咽。

P.S. 電影裡也提到了一些香港傳統民俗,比如破地獄,很有質感,@HKMovie6 做的物料也好喜歡!

《爸爸》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圓滿的問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