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對《紅毯先生》的評價有一部分可以沿用到《爆款好人》。兩者的氣質與定位非常貼合,似乎想走商業類型片,但叙事結構、運用的元素與點子都達不到商業化,戲劇張力始終差那麼一口氣,要說現實主義卻又并不是現實主義,看得人比較憋屈。
前期主人公的戲劇目标與情節的展開完全是割裂的,轉折缺乏設計核心事件去支撐叙事,導緻大量時間都是碎片式度過。
但我喜歡甯浩對互聯網大環境、網紅人設的批判與諷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被流量捧起的終将會被反噬,一夜之間爆紅的就注定有一夜之間跌入谷底的風險。你不知judge你的是怎樣的人,ta可能隻是平凡的小學生,你也不知别人怎麼就能順着網線找到你的所在地。
當反噬後,主人公竟需要用更巧妙的騙術去表達真實,與代表着純真的孩子發生沖突時,内在矛盾的張力達到了極緻(哪怕外在沖突的設計依然稍顯刻意)。而緊接着主人公不得不通過将自己一黑到底,通過“反向操作”去做一件好事時,則是對互聯網與現實之間的錯位的極緻諷刺。
我尤其喜歡最後的設計,大概是有一絲“元叙事”的意思,甯浩甚至是跳出銀幕進一步對“曾經與張藝謀拍出影史經典《活着》的葛優”的身份的解構,與《紅毯先生》最後劉德華學代步器的設計異曲同工,頗有脫去身份,返璞歸真的人生哲理之美!不要被抽象的網絡綁架,要愛具體的人與生活。
(但不得不說,甯浩還是挺“犟”的,明明不是一部迎合大衆的“喜劇”,卻偏要挑國慶上映,這是又想落得去年《紅毯先生》名利全不占的下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