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家康》对三河一向一揆的描写很有趣,起始过程结局的九成都和真实歷史完全不同——古泽良太试图用(现代式的)民眾视点去影响、重塑作为领主的家康,但又不能过分越界违背歷史將家康激化成绝对的爱民之人,脚本为民眾视点与统治者视点找到了下述平衡法。

早在第8回家康被民眾逼至生死绝境时回忆起今川义元劝其爱民之告诫而自省落泪,就已交代他心生后悔,但之后后悔的深化很快就被对家臣的怀疑覆盖过去,而直到第9回解决与家臣的互信关係后,仍未见家康对民眾的態度有任何反省,就连议和也是满心小算盘。

要等到家康与本多正信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谈,才令人恍然大悟。原来家康虽早已心生后悔,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仍然要將战爭继续下去;而假装议和也並非他的点子,他不过借坡下驴,来柔化自己对叛眾的处理。为了重整三河国这个最大目標,就算他知道错的完完全全是自己,他都必须將这份过错掩盖掉,而对正信与佛寺作出处置(维护自身权威,警示他人莫再反叛),然后决心从下一刻开始全心全意守护自己的家臣与民眾。

这种明知自己错了却还要粉饰自己,並且处置无错之人只为维护自身统治,然后夸口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自己从现在开始就会改变的心態……如果拿来审视今日之建制的话,確实可以看到很多荒唐可笑的丑恶嘴脸,极度可疑的宏大敘事。但如果將它放置在一部以战国时代的领主为主人公的大河剧中,就再妥帖不过,成就出一种现代视点与歷史现场的磨合,很符合想像中统治者带有极度思想/时代侷限去关照民眾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