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勞達(弟弟)單方面的理解:哥哥的罪過是高潔和傲慢。

明明有我的存在,卻一個人背負「弒父」的原罪;隻有我一個人能理解兄長的優點(merits),哥哥卻去和根本理解不了他的好的女人走到一起
(米奧莉奈還害得女朋友佩托拉差點死掉);已經有了我這樣處處為兄長著想的人,卻竟然不被兄長給依賴。我作為弟弟就這麽靠不住嗎?隻要坐上高達,即使技術不如哥哥,也能平等地站在你的身邊被妳高看一眼了吧?(哀求:請看著我,哥哥!)

古埃爾的辯詞:
這些全部是我一個人的罪,我自己承擔。

編劇潛台詞:古埃爾最後的傲慢,必須由弟弟來終結。

【弒父】這麽嚴重的罪過,本來就不可能靠弒父者一個人自我反省就獲得原諒的(參見埃斯庫羅斯)。真正的贖罪結局必然在於受害當事人的近親家屬的復仇和寬恕。勞達即使作為情婦的孩子,為父親報仇也是責任和義務。

但他作為兄控,立場非常微妙。因此他與哥哥進行交叉詢問(?)的溝通是編劇寬恕之道的神來之筆。

一、弟弟是非婚私生子,他的存在合法性全部仰賴古埃爾的包容。

劇情中穿插了一段襯托古埃爾的胸襟、氣量大的回憶殺:擁抱弟弟,第一時間承認了他(非法私生子)的身分,給了他在家庭與集團中的立足之地。

非婚私生子是屬於錯誤的精子就該射死在下水道臭水溝的那種存在。其實我在動畫一開始看到設定就很奇怪,為什麼勞達不是二婚後的兒子,偏偏要設定成情婦的兒子:有必要給他一個「私生子」這麼慘的下賤出身嗎?但仔細想了一下,這位編劇還發明了桌角女啊。

二、隻要是弟弟,一般總是在追逐兄長的道路上迷失。

兄弟之間的關係,在嫡長子繼承制的家庭中,弟弟往往是安全感和資源缺失、心理落差最大的一位。哥哥有的我沒有、哥哥有的我一定要有。這種扭曲的想法是常態。勞達因為古埃爾願意承認自己,所以獻出了無保留的忠誠(最後一次決鬥感言:「我一直相信著你!」)。他在技術、品德上完全無法和古埃爾相比,這層被壓抑的心理爆發出的結果就是坐上了高達(作弊。。),想與哥哥至少在一個立場上能平起平坐(「你要阻止我就殺了我吧!」=死了都要愛。)仍然在尋找身分認同,且隻能是來自古埃爾的認同。

勞達最終選擇反悔、原諒哥哥的心境轉化,也算給「弒父」的贖罪交代了一個完滿的結果。否則這麼大一樁家族人倫慘案,古埃爾自己原諒自己未免還是傲慢得太看得起自己了。當然,你說一定要賣玩具,這個兄弟情的賣法一般編劇還真寫不出來吧。

p.s. 這款戰騎兄弟高達帥死了!(笑)

...

...

...
私生子的兄控設定還蠻帶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