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交給老師應付差事的一個小作業,最近翻便簽又翻出來了。
人們通過認知結構來認識和把握外界事物。我認為,認知結構是由少到多不斷積累并不斷完善的,而這一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對種種作品無偏見的見解,即是人的一種自我實現。
通過審美來打開自己的認知世界,并實現對自我認知的一種革命,我認為是文藝作品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甚至可以說是最終目的。
而我個人,恰好就有一個對我而言由不解到思索,再到和解的作品,我認為它可以很好的诠釋這一說法。今天我不談文學作品,也不談雕塑繪畫,要說一部動畫。
《EVA》(又名《新世紀福音戰士》),這部動畫和我的相遇是充滿偶然的。因為媒體上很高的評分,因此就下載了一部在電腦上,開學之後第一個月因為忘了開通校園網,因此隻得觀看已經下載好的動畫、電影。于是我就耐着性子看完了這部26集的動畫片。其中有不少感受,最大的還是爛。因為是上世紀的動畫,很老,因此它并沒有華麗的畫面,而故事也隻是打敗一個又一個的使徒,不斷的重複,其中最要緊的,其實還是主角的非普遍化。他并沒有往來熱血主角的決斷力和自信心,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在做與不做之間不斷延宕,下定決心後又不斷後悔,不能把握機會又因為自己的性格原因産生一個又一個矛盾,身邊人的不理解,自己又不停地和自己過不去,最終迎來悲劇的結局。
先說結論,我是很讨厭這個主角的,因為如果不是因為沒有網絡我也不會看這部動畫的,而我又是懷抱着一種“有目的的合目的性”來耐下心觀看,想象這部動畫的結局會給自己帶來一種延遲的滿足——但是他卻窩囊到了最後。
世界是灰色的,而人與人是不能互相理解的。
大概是這部動畫主要想表達的東西。而當時的我不知道的是,它可能不會為現代人所共情,卻有反應日本泡沫經濟的那個悲劇的時代,它也許不是一部優秀的爽片,但是卻是一部有思想的,有設定的,能反應時代的思考類動畫,而主角更是代表着那個時代青年的大多數精神面貌。我大概隻是不解主角的失敗與窩囊,因此憤而感覺它浪費了我的時間。
可以說,我當時并沒有太過廣闊的眼光與胸襟,不能像個局外人一樣與動畫産生距離而去從外部宏觀地看待,隻是從單純的故事性以及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它,因此它在當時的我這裡就落得一部爛片的下場。
但是一部作品對于某些人而言,就算不能讓他看懂,哪怕它的主角爛到能夠讓人記住并思索其原因,也就是有特色,另辟蹊徑,大概也足夠了,這樣他也可以成為一個獨特的典型。
而這部動畫就做到了這一點,而在目前的結果而言,不得不說它拓展了我的認知心理圖式,一種審美的廣闊度。它也告訴我,一部作品對人的影響也不會與個人的評價對等。作品并不僅僅可以帶來感官上的快适,也可以另辟蹊徑,帶給人不解,疑惑,以及日後的反思。
我在後來也在不斷思考其原因,并在不解中懷抱着一條路走到黑的心态,觀看了他後續的劇場版,是TV版本的重做與改編,在2021年推出了最後一部。而因此我也因此發生了與這部動畫的和解。
了解了更多的設定之後,再來看主角最後做出了和TV版本的結局不同的選擇,也因此把這部動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我看來,這部動畫片的劇場版,就是對TV版本的互相補全,也是新時代對舊時代的一種“救贖”,在新世紀推出的新劇場版中,主角在最後的最後,終于勇敢地,如我所料地踏出了最決絕的一步,并做出了承擔一切的決定。
站在審美經驗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段很長很長的“審美體驗”。從最初的不解到了解,再到最後的欣賞,是種種原因推着我自己完成了這一體驗,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決心,和偏見在思索中不斷消融的包容,當然最終要的還是,世人對這部動畫的優秀評價以及各種二次創作(比如知名歌手宇多田光為劇場版演唱的片尾曲),讓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原因,并一次又一次懷着想要了解的心情去思考。并在思考中觸及了這部作品的内涵。人與人是不可能互相理解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去努力避免因為不理解而造成的悲劇,可以試着去理解,實現與作品,與日常生活中人與事的和解。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在面對自己認知圖式之外的作品時,直覺上确實是會排斥的,但是由于人的理性存在,以及對作品“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審美心理,會消解這種排斥,并将之納入自己的心中拿來作為類似作品的審美典範,而這或許就是一種審美經驗。
而面對這類作品最好的欣賞的方式,便是杜夫海納所說的開拓與後退。融入其中去沉浸式地欣賞固然重要,但是距離亦可産生美,一個人的理解和體驗是有限的,無法做到與所有的優秀作品産生共情,于是不妨有意識地将自己和作品抽離開,站在俯視的角度去查看作品的全貌,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有意識的間離。這也是文學研究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心态,而在産生間離和距離之後,我們就可以沉下心閱讀、觀看這類作品,從而拓寬自己的認知,并在一定基礎上拓寬自己有限的理解和體驗。
美是沒有形狀的,難以把握的,但是在欣賞一部作品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做一定程度的想象,也就是腦補,用自己有限的認知去面對人類無窮的想象力,并将這些想象化作自己内心強大的共情力,做到認真客觀地去理解和評鑒一部優秀的作品,去看清它背後所反映的東西,才能做到真正的“體會”。
而這種體會是很重要的,能夠感受到一般生活中無法感受和理解的東西,能夠與以前漠不關心,甚至不了解的東西去共情,甚至為之熱淚盈眶,我認為,這就是審美的一種最本質的東西。
耐心閱讀、觀看各種作品,積累經驗,并在經驗的基礎上拓寬新的經驗,以達到在心理上與人類不同個體的不同意志,以及共同意志的一種包容與趨近。去無畏地前進,去感受,有餘力的話,再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