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工期短、道具簡陋、曆經久遠的黑白影片在IMBD影片排位高居第5名!并且使得貧民窟出生的索菲亞·索托馬約爾因為看了這部電影,選擇法律為終身職業并最終成為最高法院第一位拉美裔女性大法官,這部電影就是《十二怒漢》。這部電影有何過人之處,能夠曆久彌新?我覺得就兩個字,專業+精深,在專業領域做到了最好——在講述陪審團的這個範疇,可謂經典,是個無法被繞過的素材,不斷被借鑒和改編。

...

排名第5的《12怒漢》,要比前四名年長很多。

目前為止已經被俄羅斯、日本、和中國分别改編和翻拍成《十二怒漢:大審判》、《十二個溫柔的日本人》和《十二公民》,但是不論形式怎麼變化,這部電影的内核不變—— 當一個人的生命攥在你手裡時,你是否願意獨立思考,哪怕做一點點的懷疑?接下來從三個角度聊聊這部電影。

一、陪審團制度的來源。

約翰·亞當斯寫道:“陪審制是人民的安全保障,避免他們像馬一樣被稱,像羊一樣被修剪,像牛一樣被驅使,像豬一樣被馴養。”

電影雖然是美國電影,但是陪審團制度起源于英國法律,英文法官“judge”一詞又有判斷之意,意味着司法權即判斷權。然而上古社會并無職業法官對凡人俗事作判斷是神靈才能行使的特權。希臘時代的雅典以抽簽方式選出6000名30歲以上的公民,充任審判人參與具體案件,根據案件類型重大程度,少則501人,多則1500人以票決形式作出裁斷。哲人蘇格拉底就因教唆青年信仰新神被501名雅典公民以360票對141票判被處死刑。經過各種的演變。神判、火判,水判、面包判等各種審判方式以後。演變出12人參與判決的說法,有人說是源自希臘神話,有人将之歸因于耶稣有12門徒,已不可考。

在1670年“小威廉·佩恩”案中,被告佩恩因涉嫌非法集會而被起訴,陪審團始終堅持無罪裁決被,被法官威脅停止供暖、斷水斷食也不屈服,結果這十二硬漢被集體打入大牢,交了罰款才獲自由。佩恩出獄後繼承家族巨額遺産并在北美特拉華河西岸買下一塊後世稱為賓夕法尼亞的土地,他為這塊土地親手拟定了憲章,其中一句就是:“所有審判應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裁決裁斷,這些人皆從鄰近的同階層或同地位的居民中挑選,且應公正無私。”由此,12人組成的陪審團制度被保留下來。

二、陪審團的發展。

不屈不撓的懷疑精神和尊重事實的态度,才是美國如此強大的原因。(這難道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強大的原因麼?)

陪審團成功抵抗英王的暴政,并在1776年,将“剝奪殖民地人民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作為英王喬治三世的罪狀之一,被寫入《獨立宣言》。之後發布的《美國憲法》和《權利法案》都将接受陪審團審判作為公民的憲法權利。托克維爾遊曆美國後,更在著名的《論美國的民主》中大贊陪審團制度體現了國民主權,也有利于推進公民法制教育,陪審團制度也在不斷調整完善之中。

1957的《12怒漢》還都是白人男性,這一設定完全貼合現實,雖然美國那是早已廢止奴隸制。以自由世界的橋頭堡自居,但陪審權利主要還歸屬于有财産的白人男性群體。到1968年才逐步取消對陪審員性别,膚色,種族财産的限制。1975年女性才逐步坐上陪審席,黑人還得靠社區、領袖、甚至神職人員推薦才可能被列入陪審員名單。


...

1vs11,不僅僅是人數上的以少勝多,而是敢站出來的勇氣。

聯邦政府、哥倫比亞特區、乃至50個州都有自己的陪審團機制。陪審團一定12人嗎?是不是必須達成一緻意見?法官是否可以推翻陪審團的裁定?可以看看下面的事件,來了解陪審團發展的一些重要節點。

1993年,大陪審團制度就被廢除,并大幅限縮民事案件,适用陪審的範圍僅限于毀滅名譽,惡意訴訟,不法監禁等。

1948年,民事案件不再适用于陪審團。

1967年,刑事案件裁決不再要求全員一緻陪審團評議時間,超過兩個小時以上的10人意見一緻即可下判。

1970年,最高法院判定6人構成的陪審團也符合憲法要求,随着辯訴交易的廣泛使用,刑事案件适用于陪審團的比例已降至3%左右。

1972年,聯邦最高法院終于同意,在非死刑案件中,陪審團未必要達成一緻意見才能作出裁決,換言之陪審團以10票對兩票或9票對三票,也可以判定被告有罪。

1988年,廢除在遴選陪審員過程中,不附理由,即可排除候選人的機制(即無因排除)。

1994年,允許陪審員在審判和評議期間返家,不用在旅店居住。

上述變化固然有适用發展提升審判效率的考慮,但也提出一個問題,未來是否保留陪審團制度?

三、《12怒漢》這部電影的精髓何在?

從欣賞影視作品的角度來講《十二怒漢》的劇情專業但是又不晦澀,普通影迷可以看到社會責任,不要衆口铄金,歲無大場面,但是最後反轉,大呼過瘾,很多國人對陪審團的認識都來自《十二怒漢》,可謂寓教于樂。

從電影愛好者角度來看,就算是在50年代,這部作品也談不上是大制作,絕大部分場景都在紐約法院合議室内完成。《12怒漢》的拍攝總共用了21天,其中彩排用了14天,全靠大量對白撐起整部電影。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絕對應歸功于劇本創作者雷金納德·羅斯。

...

同名書籍《十二怒漢》,有台詞,可以細細揣摩。


如果大家對類似的故事感興趣,可以去看《十二怒漢》的同名書籍,講了在電影中一些演員的情況,電影的拍攝經曆等。這本書有4/5的篇幅是電影台詞。學習編劇或者寫故事的人可以好好揣摩語言的魅力,學習“說服他人的藝術”,揣摩語言和表情表達的多元背景和人格,以及如何才能不屈服于群體思維帶來的壓力。在2010年在福特漢姆大學法學院,這部優秀的作品由索菲亞·索托馬約爾大法官推薦,與法學院全院師生共賞。

我們國家雖然沒有陪審團制度,但我們也進行了翻拍,還很成功,有一個觀點在任何國家都是共通的,就是“當一個人的生命攥在你手裡時,你是否願意獨立思考,哪怕做一點點的懷疑?”這不光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希望各位能有機會欣賞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