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态度 一种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壶老酒 一部电影 一个知己,文章原创,欢迎品影。

电影里的宅院,故事从燥热的夏到寒冷的冬,再以夏结尾。不见重阳的菊花,不见紫藤花架,不见一点绿意,白,黑,红,剩下的较多的色彩就是尘土的黄。她却只有黄土一抹,就像那天空的雁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张艺谋笔下的电影人物丰富饱满,都已经到达顶峰,最出彩的群体就是剧中有老古董似的大太太,有菩萨面蝎子心的二太太,有戏子出身的三太太,还有虽接收了新文化的熏陶却仍旧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颂莲,她们都是被这封建社会所折磨的可怜人。

虽然这些女人们如鲜花一样娇艳,然,这些副册又副册的人物,似是那衬托红花之绿叶,所谓怡红快绿,缺一不可。

而今天我要说的是一抹极带主观色彩的一抹独特风景,说实话啊,准备写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为此我又多去看了几遍大红灯笼里的配角,她什么都没有。说是配角呢,却连这些配角里的姨太太都不如,充其量就只是一个炮灰,却也是有着小人物的独特亮点。

从哪里说起呢,人物太多,出彩的不少,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总述,才会让大家清晰,不至于混淆。

她就是我今天文章的主人公 —— 雁儿。

...

她今天不是以配角的形式来写,而是让她也可以做一回主角,人生的主角。

其实从一开始见到雁儿,我并不十分喜欢她的性格,我一直觉得既然身为丫鬟,就要安分守己一些,做丫鬟该做的事,飞上枝头做凤凰未必是件好事,反倒做自由自在的麻雀,或许会更惬意些。

小时候第一次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被这部电影吸引主要是因为有气质漂亮的巩俐饰演。后面再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觉得有一种诡异的和谐,四四方方的屋檐像一口棺材一样埋葬了无数的女人。

但我从一个小小的配角雁儿身上看到了更多普通人的影子。

第一次见到雁儿,她坐在门廊的角落清洗衣服,初初一瞥,无法给人“一眼惊艳”之感。一抹短短的刘海留于眉头,背后留着长长的麻花辫,泛黄的脸庞,漆黑的双瞳。身穿粉色花盘扣衣服,一看就是一个年纪只有十六七岁的女孩。

女孩正在搓洗衣服,穿了一身学生装的颂莲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出现在了陈家。好奇的雁儿看着颂莲,看她蹲下用盆子里的水洗手,问道:“你是谁啊?”随后管家地一声:“四太太,请进来吧。”

雁儿的神情迅速发生了变化,略带怒意和不甘的说了一句:“你就是那个四太太啊。”又把装着水的盆子从颂莲面前拽走。这初见的一系列对话,举动,无不显示了她的恼怒。她在恼怒什么呢?

第一句话开头,没有如老管家的恭维与礼貌,而是一句淡淡地不屑,语气中表现着明显的敌意。如果没有接下来的剧情,我觉得这个小丫头还是蛮可爱的,很有个性。

...

颂莲的行李箱不让老管家提,却独独留给了雁儿,由雁儿提进来,而小丫鬟雁儿只是放在了房间门口。

接下来的影片中,雁儿后面被派来了给颂莲做丫鬟,当时这样的下层女性,她本身是下房的女仆,给颂莲当使唤丫鬟其实是升职了。想来雁儿也不是愿意的,可是自己只是一个丫鬟,没有办法拒绝。

雁儿对颂莲还是一样按照自己的个性来,你说你的,对你,抱歉,我不欢迎你!

为什么会发生丫鬟不敬主子的事情呢?我在想是不是陈府的规矩不严,后面一位老妈子说出了丫鬟雁儿行为的原委,道破天机。

雁儿依然是对颂莲耍着小性子,走出房门外就恰好遇到了好心的老妈子,从她的话语间还是很关心雁儿的。

“看着老爷喜欢你,就想当太太啦?”老妈子顿了一下,又接着说 :“就算老爷这次不娶,四太太也不会是你。”

这句话道破原委,原来雁儿心比天高,有一颗想要做太太的心!

她想这样的一个女人长得也不怎么样,凭什么她就能当四太太,而我不能。

颂莲的丫鬟雁儿有着与颂莲一样倔强的性格,虽然被分给颂莲做丫鬟,但对她的厌恶丝毫未减——在她看来,颂莲抢了本该属于她的四太太的位置。可想而知,这两个女人必将上演精彩的宫斗。

...

再次我看到较为震惊的是,颂莲被三太太梅珊唱戏吵到睡不了觉时,回来却见到了雁儿和陈老爷的厮混。

虽然事情被颂莲打断了,雁儿却没有一点惊慌,她直勾勾盯着颂莲走出房门,眼中除了挑衅,尽是渴望。这是雁儿作为对名利和身份的渴望。

她单纯地认为只要老爷喜欢自己,她就应该和太太平起平坐。

为什么我会觉得震惊呢 ?因为我是一个现代人,真没有办法理解丫鬟雁儿的态度,你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竟然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在一起,还想做人家的小老婆。有那么好吗?

然后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

封建制社会的普遍状态:女子可自由买卖

中国步入封建社会之后,许多陋习也在一点一点地摒弃在历史长河里,最少强买强卖的事情从法律上来讲不在被允许,而变为自主性买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绑了中国女性。

然而现实总是万分残酷,在贫穷的驱使下,更多的时候她们还是只能妥协,沉默地接受父母的安排。或卖做丫鬟,或卖做童养媳,更惨一点的则是卖入风尘场所。卖身丫鬟与雇佣丫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她们失去了所有的自由,一生都只能沦为奴才。

可生活在古代的真实丫鬟们呢?这个就不宜多讲了。总之,丫鬟从卖身的那一刻起,一切的一切就都属于了自己的东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买一个丫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贵。在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中曾有这么一段详实的描写,一个贫苦妇女不小心得罪了一个富贵人家,为了赔偿损失,只好把女儿卖给他们,仅值五两左右。据此可以推测明朝末年一个丫鬟的价值:四五两左右。这还是一个未成年小丫头的价格,成年之后的价格应该更便宜。

若将明朝的一两银子与现在做换算的话,一两银子大约是现在500块钱左右的购买力。也就是说,在明朝买一个丫鬟也才两千块钱。这还是盛世之下,若是多灾多难的一年,那简直称为“白菜价”也不为过。

比如康熙四十五年,河南一带遭受洪水的侵虐,老百姓流离失所。那些在洪灾中丧失父母的孤苦女子为了让父母体面的下葬,甘愿以一副棺材钱卖掉自己,这是何等悲惨的事情。

这种“卖身”之事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还未彻底的根除。

...

所以,我对雁儿的“献身”精神,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表示可以理解,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和所处生活。没有办法去指责一个无依无靠,甚至是孤儿的雁儿,但是我却佩服她的想法和勇于突破自身的封建思想。

是,雁儿是想做姨太太,想过好日子,想摆脱做丫鬟的命运。一个没有读过书连大字都识得一个的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却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心气儿,我就是想做姨太太怎么了,我错在哪了?

如果是我,或者是任何人,我们如果生活在雁儿的时代里,没有父母亲人,不识字不有见识,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贱卖的下人,我们会有雁儿一样的豪气吗?

我想,不会!

在随后的剧情里,作为颂莲的丫鬟,雁儿都是跟在颂莲的身后,做一个不起眼的小丫鬟,心却比天高,雁儿这个丫鬟,每日看多了院里的灯来灯往,看明白了这点规矩,又得老爷摸过自己两下,便也作起了太太梦,寄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于此。只可惜,让颂莲杀出来做了四太太,她便以为是颂莲抢了自己变天鹅的机会了。

老妈子一语道破:“老爷这次不娶四太太也不会是你,你就不是太太的命。”

原来是这样。她是下人,就注定是个下人。太太们挖空心思要被干,她连被干的机会都没有,或者说干了也是白干,她也别想换来什么。一条咸鱼,不想承认,也不能否认,说白了,现在所说的屌丝罢了。每晚,听见空院传响的沙锤声,雁儿何不脚痒?

雁儿在自己阴暗的破屋里,就着自己动手点的红灯笼,把脚跷在两个小凳叠起来的脚架上,幻想是自己坐在太太的屋,曹二婶在给自己捶脚,马上就可以成为老爷的姨太太,第二天中午自己便也能点菜,美美地幻想上一回。

这时,四太太一声“雁儿!”,恰似现实中的一声“醒工砖”。

原来,只是一场梦而已!

直到颂莲无意识地打开了雁儿房中的秘密 —— 满屋的红灯笼。 

这些灯笼都是雁儿捡回来修补的旧灯笼,对于雁儿来说只是她的梦想,这还不算是最大的秘密,颂莲发现了雁儿诅咒自己的人偶,打发雷霆之下才想起雁儿不识字。雁儿只是哭泣,对于颂莲的指认对象,直到颂莲自己猜中背后的对象是卓云,可是和雁儿有什么关系。

雁儿只知道要讨老爷的喜欢,做姨太太就好了,其他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她从颂莲踏入陈家大门,就认为是颂莲抢了自己四太太的位置,所以什么事都在和颂莲对着干。无论好话坏话,她都听不进去。

电影剧情都发展到后面了,从刚来不喜的颂莲都有了身孕,雁儿还是丫鬟,身份还是丫鬟,直到雁儿给颂莲洗白裤子时,一边吐口水,一边发现了裤子上的红迹。

雁儿也是姑娘了,知道这是什么,立马就报告了二太太卓云,所以二太太卓云才能一举搬掉颂莲这个眼中钉。颂莲又何尝不是雁儿的眼中钉呢?

相当于被打入冷宫的颂莲,只能拿雁儿拿来报复,颂莲说道:“好好的,高医生怎么来了,我那条白裤子呢?”

虽然雁儿只是丫鬟,她不喜颂莲,但是当颂莲问的时候,她只是沉默,却没有回答,就已经是承认了是我干的。

...

一般像这样的事情,对于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事情,如果雁儿撒个谎,或者说自己不知道,那也是可以滴。因为外面的生活确实很难,为了生活撒谎也无所谓,可是雁儿一句辩驳也没有。

随后,颂莲当着所有人的面进了雁儿的房间,丢出了一堆红灯笼,随后雁儿被大太太罚跪在雪地里反省,只要认错,都可以既往不咎。

雁儿看着这些破破烂烂的红灯笼烧成了灰烬,对于雁儿来说这些可以不只是纸灯笼,它就像自己的梦没有了,最后的幻想也没有了,烧的体无完肤。

雁儿从白天跪倒晚上直到晕倒也拒不认错,因为她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可是我在这里看到了属于她的骄傲,宁死也不认错。

这里我是很佩服雁儿的,一般像我们这些人,做错了事就是父母的指责,最多被打一顿者被老师罚站。哪怕是在社会上,大家都是成年人,说话办事都是有根有据,也不会随意惩罚他人。

雁儿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跪在冰天雪地里,任雪覆盖了她一身,在昏迷中,直至老爷道貌岸然的话响起:“尽量用好药,钱不要在乎,不要让人家说咱们不管下人的死活!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爷是喜欢雁儿的,可是她永远不明白自己不是输给颂莲,而是输在了出身。门不当,户不对,不是当红的戏子,也不是大学生,甚至都不是落魄小姐。

在当时的时代悲剧中,她甚至连身份都没有,最后在一个老婆婆的话语中才知道——雁儿,死了,临死时还在喊着颂莲的名字......

雁儿死了,她的身子被裹起来地草席,随便往哪乱站岗一丢,她就好比天上的雁儿,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了......

死了,最悲哀的是她做着姨太太的梦,看着颂莲进门、夺宠、失宠......然后就等老爷说 “雁儿,你以后就是姨太太了。”,致死也没有等到这一句。

她的身份卑贱,在这内宅争斗中她甚至没有资格参与。上位者对的争斗,下位者想处于上位者的身份做事,绝对不可能。她很想很想很想往上爬成为太太,去讨好老爷,一直做着一个太太的美梦。在屋里点满了红灯,想象自己被锤脚。

因为封建的思想深入了她的骨髓,与颂莲不同的是,她没有接受过教育,字也不识一个,更不用提提倡平等民主的新式教育了。颂莲是自己走入陈家的,而她生在大宅,长在大宅,陈家大宅对于她而言就是整个世界。成为姨太太是她人生唯一的追求。

...

打个比方,一个从小被灌输苹果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果的认知,从小只见过苹果的孩子,又怎么会知道这世上还有许多其他水果,也自然更加不会晓得自己其实生而有选择权的。在影片当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雁儿的倔强和坚持。

她敢于突破封建,聪明,刚烈,是敢于追求自由,勇于向黑恶势力反抗的代表。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她是封建传统那一抹独特的风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炮灰,却也是有着小人物的独特亮点 。

做了就是做了,我绝对不后悔 。—— 雁儿 (总结雁儿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