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了,說的裝逼點就是對社會的解構,說實在點就是告訴你社會的荒謬,屬于延續了前作《方形》的主題,但比《方形》更加平易近人、更加細緻。想法可謂是一針見血,并且嚴肅但不沉重,看完會讓人會心一笑。
影片是經典的三幕劇,第一幕比較短,開場就用H&M和巴黎世家廣告拍攝的區别來揭示上層階級對底層階級的臭臉和不屑一顧。
随後是模特carl和網紅yaya這一對情侶在餐廳就餐時的付賬問題,carl覺得自己付的已經夠多了,yaya應該付一次款,而yaya身為網紅很有錢,而且也認同現代兩性關系應該基于平等,但在付賬單這件事上,她卻希望尊重傳統,有人可能會覺得冒犯,但其實就是這麼荒謬,而這個父權社會下的付款老梗,與接下來第三幕的母系社會成了一種巧妙的互應。
第二幕開始,carl和yaya獲得模特公司的贊助,參加了一次免費的遊輪旅行。導演和他的制作團隊,借着遊輪這個舞台,狠狠的秀了一把調度和剪輯。而這充滿權貴的高級遊輪,卻是個社會階級極度分化的縮影。
富人們在甲闆上曬太陽,享受旅行,享有特權,他們的一切要求都會被滿足。而遊走于遊輪的是一些白領員工,全都屬于白人,他們對上層階級展現出奴仆般的溫順,轉頭卻對底層員工帝王般的指使,象征着現代社會的中産階級。而與東亞人和菲律賓人組成的勞工則住在船底,任勞任怨的幹着苦活重活,象征着底層階級。
而這些富人都各有各的奇葩,患有妄想症的老年夫婦;說自己維護着民主的軍火商夫婦;帶着情婦和妻子一起旅行的俄羅斯大亨,他過着紙醉金迷、及時行樂的生活,因為買肥料發家,所以見人就說自己買屎;還有一位來自德國的老婦人,她隻會重複說一句話:“在雲裡”,可能是導演想借此表示上層階級已經與現代社會脫節,生活在雲裡。而這些各式各樣的富人則告訴你,上層階級并非你想的那麼崇高。
這些稀奇古怪的人在遊輪上上演了一幕幕獨角戲,每一幕都代表着這個社會的荒唐可笑。yaya在遊輪上穿梭,用她那誇張的濾鏡進行拍照,點出了影片的法文譯名,翻譯過來就是“無濾鏡”,隐晦表達了導演内心的想法:不要濾鏡,不要僞裝,撕毀這層虛僞的面具。
而一場carl檢舉清潔工的戲,很明顯的揭露了遊艇上的權力關系;在遊輪上經常光着上身的carl去檢舉一個沒穿衣服的清潔工,除了諷刺之外,還呈現了carl此刻的自卑和緊張感,他極其需要在底層員工那裡獲得優越感,那他為什麼會感到自卑和緊張呢?因為在這個富豪們做主的遊輪上,他的外貌優勢不被重視,因此他極度的擔憂自己的女朋友會被其他人所占有。在這座處處是有錢大亨的遊輪上,他隻能孬孬的看着女友去試圖攀附這些有錢人。而最荒唐的是,在這遊艇上的種種荒唐,在我們現實社會,則被認為是相當正常的。
直到一場極度瘋狂的晚宴過後,客人們離去了,清潔工們入場,精準本分的清理這些有錢人所制造的垃圾(就像現實世界一樣),遊艇上的這一幕荒謬喜劇被升華了起來,而這一幕驚鴻一瞥的阿比蓋爾也成為了下一幕的主要角色。
在我認為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個酸酸笑笑的諷刺喜劇時,來了個驚天大反轉,遊艇遭到海盜襲擊,幾位主角來到了一座荒島上,第三幕就此開始。
剛開始他們還保持着原本的階級關系,但當他們認清很難等到救援時,荒島上就有了這樣一出精彩的階級反轉。原本是底層清潔工的阿比蓋爾,因為有着獲取食物的能力,成為了大家的船長;幾個原本的上層階級,為了活命,聽命成為了阿比蓋爾的下屬,而原本擔心女友出賣色相的男模carl,此時此刻處在這個母系社會下,也義無反顧的出賣了自己的身體。carl的顔值确實有它的價值,但在這個母權社會下,也隻是成了上層階級的消費品。
後來他們漸漸适應了這裡的生活,也誕生出了自己的體系:屬于上位者的阿比蓋爾,給阿比蓋爾獻媚的白領中産和一些藍領苦工。直到阿比蓋爾和yaya走到荒島深處,發現了這壓根不是一座荒島,而隻是無所不在的資本世界的一環。但就在yaya期待着衆人即将要回到舊的秩序時,阿比蓋爾在yaya身後舉起了石頭……
奧斯特倫德無論在劇作上還是在表現手法上都極具原創性,島上的一切都是那麼寫實、那麼精明,比任何荒島故事都要來的真實而精彩;導演看的很透徹,影片最後的落點來到了資源的分配上,擁有資源的就是身處最高位者,人的不平等源于資源的不平等,而資源都在一人手上,世界将被獨裁統治。因此這部片不太像是對打壓者的憤世嫉俗,更像是對人性悲哀的刻畫。
影片中有一段商業大亨和社會主義者船長的精彩對話,大亨說到:“共産主義隻有在天堂這種不需要它的地方才可能實現。”其實仔細想想,共産主義不就是人們想人為創造的一種天堂嗎,但這種天堂,人類怕是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