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兔繪本

1902年,英國作家碧雅翠絲·波特創造出一隻穿藍色外套的兔子,從此,這隻調皮搗蛋的兔子火遍全球。彼得兔之所以能夠走紅,是因為它高度拟人化的個性得到了孩子們的共鳴。撇開彼得兔的長耳朵和棕色皮毛,它就是個淘氣的小男孩,它的那一幫動物朋友,就是幼兒園的縮影和暗喻,所以盡管它們做了許多壞事,孩子們看得還是興高采烈。

...
托馬斯和貝伊

電影《彼得兔2逃跑計劃》的主題依然是成長,開片就是托馬斯和貝伊的浪漫婚禮。貝伊的事業有了突破,她繪制的彼得兔系列繪本得到了讀者的青睐,托馬斯已經習慣和兔子們一起生活,并在心裡期待成為一位父親。兩位撫育者生活狀态的改變,也給兔子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彼得兔和小夥伴從風景秀麗的鄉村變成了摩登城市,接觸新事物的同時也接觸到了新的危險,在城市裡,它們展開一系列冒險活動,并在冒險中認清内心,獲得成長。

不管是彼得兔系列的書籍還是電影,故事裡都有個揮之不去的角色,它從未正式出場過,卻又時時左右着彼得的決定,對故事的進程有着深刻影響,這個角色就是彼得的爸爸。

看過彼得兔的人都知道,彼得很小時就沒有了爸爸,在一次去農夫麥格先生的花園冒險(偷盜)時,彼得的爸爸沒有成功逃脫,變成了兔肉餡餅。彼得身上的那件标志性藍外套,就是他爸爸的舊衣服。正是因為沒有了爸爸,所以彼得必須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作為年齡最大的哥哥,身手最敏捷的男孩子,它帶着弟弟妹妹在森林裡讨生活,在饑餓迫使下,也會進入危險的人類領地,去麥格先生的花園裡偷取蔬菜和水果。找不到食物會餓死,被人類抓住會被殺死,作為食物鍊裡最底層的小兔子,彼得兔的生活從來不輕松,它憑借着聰明和運氣一次次在夾縫中求生。

(畢翠克絲·波特)

《彼得兔》電影裡,貝伊小姐的存在可以說是兔子們的救星,這位愛好藝術,善良和善的年輕小姐毫無疑問帶着波特小姐的影子。一樣的喜歡繪畫,一樣的喜歡小動物,一樣的寬容對待彼得。貝伊小姐會從麥格先生手裡救出小兔子,會讓它們進入她的房子休息玩耍,還為它們畫了很多精美的畫作。如同繪本作家波特小姐是彼得兔之母一般,電影裡貝伊小姐也充當了一個母親的角色,她保護撫育小兔子,并且從心底裡覺得小兔子沒有壞心眼,它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生存。可是當托馬斯從倫敦來到鄉村之後,一切都變了,貝伊小姐被年輕帥氣的托馬斯吸引了,很快兩人就墜入了愛河。

彼得不能容忍殺夫仇人的侄子時時在自己眼前蹦跶,更不能容忍貝伊的愛被他分走,為了趕走托馬斯,彼得兔将計就計,設計了托馬斯觸電,墜落,最後還來了場華麗的炸藥煙花來證明托馬斯的殘忍惡毒。這裡面的每一個搞笑的橋段,付諸現實都會讓一個成年人喪命,可以說是彼得不懂事,也可以說是電影設計的誇張,但從潛意識來說,也證明了彼得兔想要托馬斯死,它不願意他名正言順站在貝伊身邊,成為它的父親。

雖然《彼得兔》結尾時彼得和托馬斯達成了合解,但彼得心裡的蠢動并未完全平息。《彼得兔2逃跑計劃》開片的婚禮儀式上,該新郎為新娘戴戒指了,拿着戒指的彼得卻在走神,幻想着踢爆托馬斯的臉,和夥伴把婚禮鬧得雞飛狗跳。但它忍住了,隻是幻想,因為不能這樣做,會傷了貝伊的心,所以它隻能乖順地目送拖着胡蘿蔔的婚車開往蜜月目的地。

(俄狄浦斯情結)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男孩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産生弑父情結,也被稱作俄狄浦斯情結。一開始,我們需要保護者,需要被指引,可是當我們自己的力量成長起來時,這種保護就會變成一種桎梏,指引就會變成讓人煩躁的唠叨,在新生力量的壯大和老舊力量的衰弱時,父子沖突不可避免。兒子隻有戰勝心中的權威,打破桎梏,才能迎來自己人格的發育和精神上的獨立。當然現代社會中這種沖突不會以暴力的形式出現,而是以觀念的沖突展現,大部分會在一次次摩擦中互相讓步,最後走向緩和的理解和包容。

彼得已經不可能趕走托馬斯,但也不能愉快生活。它的前科太多,不僅托馬斯不信任他,就連小夥伴們也認為他是個淘氣鬼,貝伊又被出版計劃分走了注意力,繪本出版商更是給它貼上‘天生壞種’的标簽。當它在城市看到把自己畫成暗黑風格的宣傳畫後,壓抑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它選擇逃避——離家出走,去尋找一個認同它的地方。

(彼得和巴拿兔)

彼得在路邊遇到了一個偷水果的兔子——巴拿兔。巴拿兔一臉滄桑,經驗豐富,重點是還認識彼得的父親。在巴拿兔的安慰下,彼得長期的委屈壓抑得到了釋放,在這裡它可以做自己,可以盡情淘氣,沒有人批評,沒有人說教,這裡隻有無窮的冒險和刺激。就這樣,彼得離開了家和夥伴,投入巴拿兔的懷抱,和沉迷遊戲的青少年一樣,叛逆的彼得走進了自我認同的誤區。它為自己找了個新爸爸——完完全全以它的喜歡選擇的,理解它縱容它的完美家長。

擺脫了托馬斯的彼得,像是走進新的人生,一切都是新鮮的有趣的,而它的能力也得到了新團隊的認可,為了展現出自己的本領,它甚至搭上所有朋友去幫助巴拿兔完成農貿市場的偷盜計劃。可惜,彼得缺爸爸,巴拿兔缺不缺兒子,它缺的是打手,這隻是一場徹底的利用。彼得終于領悟過來,卻晚了,它的朋友們都被抓走了。

(鬼媽媽裡的考羅琳)

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完美家長的。一個百依百順,鼓勵小孩在惡作劇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爸爸,大概率不是親生的,這樣的縱容肯定有着更深沉的利益關系。就像電影《鬼媽媽》一樣,搬到新家的考羅琳不滿父母在生活上的疏忽,在家裡探險時發現了一條通道,通道對面是另一個家,裡面有另一個媽媽,一個完美的沒有任何缺點的媽媽。可惜這個媽媽是個以小孩為食的鬼媽媽,沉迷于鬼媽媽糖衣炮彈裡的小孩都被縫上了紐扣眼睛,靈魂永遠關在鬼媽媽的巢穴裡。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白晝不能永恒,鮮花盛開後會凋謝,隻有接受生活中不完美的存在,才能擁抱真實的生活。

這個世界上不僅沒有完美家長,也沒有完美小孩。

一個聰明伶俐,有主見有想法的小孩,不可能不犯錯,但是犯錯并不可怕,沒有人永遠不犯錯,犯錯之後沒有反思和改正才是最可怕的,而監督本來就是家長的責任。托馬斯的嚴厲未嘗不是為彼得好,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類都是貝伊,沒有人會一直包容犯錯的彼得。坐在馬路邊,托馬斯對彼得說,他想過要做一個爸爸,做彼得的爸爸。這是他第一次以彼得爸爸自居,但彼得沒有憤怒,在它心裡,這個男人會批評它,會對它失望,但他沒有放棄它,他用并不寬闊的肩膀一同承擔了錯誤造成的後果。

總體上來說,《彼得兔2逃跑計劃》繼承了前作的水準和風格,并且在親子關系上進行了更深的探索,雖然在結尾走向了爆米花電影的橋段,卻在搞笑之餘給觀衆帶來了反思,算的上是一部合格的兒童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