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大表妹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4年,初出茅庐的温子仁用120万美金+5天时间+几个演员拍出了第一部《电锯惊魂》。
斩获1亿美金票房的同时,他也成功打开了好莱坞工厂大门,名利双丰收。
这个系列重新定义了恐怖片,不再靠鬼魂的惊吓或是超自然能力的控制震慑观众。
而是通过精神上的折磨,一个个“生死选择”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欲罢不能。

同时在作品中加入哲学性的思考环节,“生死选择”并不是空穴来风,是通过自我牺牲让人理解生命的意义。
这一哲学理念的输出者,正是前文表妹提到的那个“神人:
可以叫他竖锯(Saw)、拼图杀人魔(Jigsaw Killer),或是约翰·克莱默(John Krammer)。

2004年到2010年,7部《电锯惊魂》造就了一个传奇的恐怖片时代。
2017年上映的第8部,虽口碑一般,但竖锯老爷子的惊喜现身还是让不少系列迷男默女泪。
最新出炉的第九部是该系列的“软重启”,对于没看过该系列的影迷还是较为友好的。
所以非粉也可放心观看,只需要知道上述表妹介绍的关于竖锯的背景即可。

作为恐怖类型片的爱好者,表妹觉得这部《电锯惊魂9》的优缺点相当明显。
先来说说优点。
影片以一起极为血腥的游戏审判作为开头,其实是向过往系列电影做致敬。
熟悉系列的观众都知道,每部电影的开头必然都有场尺度大开的杀戮戏。
这次审判的对象,是一名作伪证的警探,因为他的“巧舌如簧”让不少无辜人入狱。
所以想要活命,他就得牺牲自己的舌头。

而后几场的生死游戏所使用的手法都极其残忍。
拔手指、热蜡滴脸、玻璃喷射。
这些脑洞大开的杀戮手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恐怖片影迷们的胃口。
当然,对前作的致敬也是随处可见。
方才提到的每部电影的开头都得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洗礼。
还有经典台词“玩个游戏”(play a game)的出现。
经典的漩涡标志,出现在案发现场,扰乱泽克的断案方向。
老7部使用录音机传递信息,在这部中也能发现。
当然,猪面人也是少不了的环节。
上部中,竖锯老爷子曾解释过为何自己对猪面具有执念:
因为猪是很有同情心的动物,看到人类或同类受苦会表现出悲痛。
嗜血但不滥杀,这是老爷子的原则之一。
让不少人意外的是,这部中更是将第一部最为经典的手铐戏如法炮制了一番。
还记得那个阴湿昏暗的地下室里,医生选择了锯腿保命。
在这部中,泽克同样面对了生死的选择。
他的手被铐在水管上,随后他拿起了锯子准备锯手铐,甚至试图想要锯手。
上:电锯惊魂9,下:电锯惊魂1
本片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
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猜谜游戏,饱受诟病。
编剧大概是用心来致敬,用脚写剧本。
二是剪辑相当凌乱无序,有一种浓厚的工业制品的味道,像是流水线生产的血浆B级片。
再个问题,就是本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如果将其看作是一部独立存在的恐怖片,它的完成度算是中规中矩。
血浆感很足,但不至于到让人看完做噩梦的程度。
可这是《电锯惊魂》啊!这片打着的噱头是恐怖片影史大IP啊!
监制是温子仁啊!导演是曾经操刀过2、3、4部的B级片牛人达伦·林恩·鲍斯曼啊!
顶着saw的名字,却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着实可惜。
中间那位就是本片导演
本片少了灵魂人物竖锯,的确遗憾(一张照片的“友情客串”,和“含腾量”可一较高下)。
纵观整个系列,4-7部竖锯都没以主角身份出现过,但电影的核心仍然是他。
门徒们局中局的游戏设定也好,哲学思想也罢,都是老爷子流传下来的。
可到了这一部,这个系列还剩下什么?
系列中最经典的裂颚器
本片中游戏的设置都显得格外残忍,除了死亡别无选择。
就拿开头的断舌来说,就算抛弃了舌头,掉落在铁轨上的警探也有可能会被车轮压死。
就算侥幸从车轮底下逃生,也有可能因大出血命丧黄泉。
就算真的能活下来,留下的只有无休止的痛苦阴影,而不是对生命的反省。
断舌游戏的设置,横竖都是一死,违背了竖锯老爷子设置生死游戏的初衷。
生死游戏的选择是要通过自我牺牲来完成自我救赎,从中领悟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而不是毫无人性的虐杀或是复仇,带有私人感情色彩的折磨。
让观众不满意的不是只老爷子本体的缺席,而是他思想的缺失,让作品显得很苍白。
可有一说一,制作公司也应当背锅。
看中了这个IP的市场,想要榨干它的价值。
说来也巧,这片的筹备还有个逸事。
男主洛克,自称是系列的铁杆粉丝,找上了狮门影业,说自己有个特牛掰的概念,想拍个续集。
于是洛克掏腰包做制片,公司赶忙立项,还邀请了妈惹法克侠友情助阵提升电影的芬芳程度。
但洛克啊洛克,你怕不是个假粉!借着这片来满足你自己的大男主光环闪耀好莱坞的愿望吧。
对了,据悉第十部已经在筹备之中,电视剧版也在商量制作了。
墨镜一戴,谁都不爱,主角光环,爷最牛掰
想当年温子仁靠着小成本的第一部一炮而红。
看中这块肥肉的狮门马不停蹄安排了第二部和第三部,质量还不错,影迷们也还算满意。
仅用两年时间,《电锯惊魂》一举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恐怖片大IP。
虽然竖锯老爷子在第三部中领了便当,但是之后推出的4-7部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票房冠军拿到手软,风光无两,连吉尼斯都认可,它是最成功的恐怖片。
很多人说《电锯惊魂》系列停在第七部就很好(2010年)。
但是狮门毕竟是商人,手握大IP怎么会放过捞钱的机会?
2017年的第八部。竖锯的现身固然惊喜,但看完成片还是不免发出失望的感叹。
尽管现在投资比当年翻了番,可是少了当初那种纯粹的味道。
再到如今的这部,更是被许多电锯迷们痛批是在浪费羽毛,消费情怀。
当一个经典系列的续作越走越偏,它还有继续拍下去的必要吗?
评分断崖式下跌
《电锯惊魂》之所以在全球迅速走红,靠的是它对恐怖片的重新定义。
一惊一乍早已不吃香,尺度玩的再开也不如在深度上做好文章。
就拿竖锯来说,一个备受折磨身患绝症之人,一个老来得子却意外丧子的悲惨之人,一个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知道活着有多重要的人。
他希望用“生死游戏”,对人进行“改造”,让更多的人理解生命的意义。
他嗜血,但不会滥杀,只要游戏玩家肯悔改、肯牺牲,就可以得到活路。
他残忍,但不带私怨,游戏玩家多是背负人命、用手段逃脱法律制裁的阴阳人。
他将自己塑造成了判官,来决定他人的生死,但其实生死都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竖锯是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在死亡面前的绝望和挣扎。
他的“离经叛道”虽不符合多数人对正义的向往,却也直中不少人在正义无处伸张时,对私刑的渴望。
最后表妹想和各位聊聊情怀。
情怀是把双刃剑。
它可以是财富、宝藏,激励创作者们不断创新,接下前人的重担,砥砺前进。
就像4-7部,虽然没有竖锯的出现,可仍然靠着对他“精神”的深挖,观众们还是较为满意的。
但情怀也是砒霜、桎梏,让创作者们陷入僵局,受困于系列所给予的压力。
本应有更好的发挥,但因为它是xxxx系列的续集,观众自然也会提高期待值。
很多观众冲着情怀走进影院,得到的却是部质量一言难尽的“狗尾续貂”。
例如最近在院线上映的某爆米花大片,就是个例子(题外话,这片系列也找过温子仁执导)。
竖锯老爷子在本片中的“客串”
从第一部的一鸣惊人,到第九部的失望至极,从8.7分到5.2分的断崖式冲击。
狮门应当重新考虑如何使用好《电锯惊魂》这个IP,而不是滥用。
情怀可以当卖点,但绝不是电影创作的唯一出口和万能解药。
至于“温子仁监制”这五个字,见仁见智吧。
不该再消费他对这个系列所做出的贡献了。
文/大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