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公衆号“視覺志”
作者:霹靂藍
轉載請注明出處
“我欲成仙,快樂齊天”
這8個字的歌聲響起,腦子裡一派金光閃閃。
一個揮舞着金箍棒的鬥戰勝佛瞬間成像。
一晃。
距離第一次聽到這首片頭曲已經21年了。
2000年2月15日,《西遊記後傳》首播。
當年,挂着西遊記前綴的作品,幾乎是“默認精彩”。
拿現在的話說,自帶流量(這批流量基本都是當時處在童年期的8090們)。
在互聯網沒發達起來的時期,電視收視率就是“火不火”的标準。
當時,《西遊記後傳》一經播出,就成了收視亞軍。
但是,當那批隻會看個熱鬧的小孩們長大一點後,再回看突然覺得“小時候啥欣賞水平”:
鬼畜式剪輯……
360度醉酒式運鏡……
面癱式表演……
“是不是明裡暗裡都在蹂躏着我的智商?”
再加上2005年豆瓣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出口。
于是,3.9分的認證,就這麼把《西遊記後傳》釘在了「爛片」的恥辱柱上。
直到近幾年,大家再嘗過各種口味的“經典翻拍”之後。
越來越意識到,《西遊記後傳》雖然依舊是神神魔魔那些事。
但是,卻是對“西遊”解構中最颠覆,邏輯最順滑自洽,價值觀最普世的“神劇”。
偶然翻了翻豆瓣,評分也悄無聲息地漲到了7.9分。
很顯然,這麼多年過去,大家都成熟了。
“三流剪輯,二流演技,一流劇情”,也成了大家認可度比較高的評價。
尤其是在劇情方面,有人毫不吝惜贊美之情,肯定它是“神一樣的劇情”。
甚至有網友評價它為“國産翻拍劇的巅峰”。
有沒有達到“神劇”的标準,我們暫且不論。
但是可以感受到的是,過了這麼多年。
《西遊記後傳》更像是一瓶陳年老酒,瓶身樸實無華甚至還沾帶些舊土,但是内裡越品越“到位”。
故事發生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後的三百年,三界最大反派“無天”出現。
佛祖圓寂,整個天庭被一鍋端……
主要人物基礎配置上,延續了西遊記的取經四人組。
但真正的劇情幾乎是另起一行,展開了一個新的叙事。
就像吃東西,反複咀嚼類似口感的食物,難免食之無味。
包裝可以從簡,但是原料必須重新挑選組合。
有新鮮感,有嚼勁,有餘味。
因此,這就需要創作者産出大量原創情節,而人物和情節、故事是不能有割裂感的。
所以,不管1986年那版《西遊記》再經典,大家腦海裡的固有印象再深刻,後傳裡的悟空還是跳出了抓耳撓腮的猴相。
完整了大家對“鬥戰勝佛”的所有想象:
“深謀遠慮,冷靜克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這版的悟空,也是首次讓大家忘掉了更多“猴”的感覺,而反複被用人類視角中的“帥”字來形容。
《後傳》導演兼悟空主演曹榮也說了:“之前的孫悟空是七分猴三分人,我演的孫悟空是三分猴七分人。”
當佛有了“人的特質”,就産生了一種“神性”。
這也是後來被大家稱之為高明的地方。
而手無縛雞之力,慈悲到“善惡不分”的唐僧,在後傳裡也升級成有勇有謀的真正求道者。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和悟空師徒二人,真正意義上地“合作”了一把大的。
另外兩個靈魂人物,本來是正邪的兩個極端:
佛祖和無天。
然而在後傳的設定裡,至高無上,無欲無妄的佛祖。
轉世成喬靈兒卻深陷男女情欲的糾葛。
三界最大反派無天,原本卻是奉命傳教度化衆生的佛門弟子。
因對妓女産生憐憫之心,而被佛界驅逐,走向黑化…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人性的兩面、善惡因果的矛盾交織,被盡數攤在明面上。
也正是這種大刀闊斧的魄力造就了,《後傳》颠覆式解構的核心,這也是它經得起"品"的原因。
有這樣一群人物基礎,後續被網友稱為"神一樣",有着超前和普世價值的劇情的打開就更加絲滑了。
>>>>打破二元對立
一直以來,國劇喜歡呈現明亮、溫暖、善惡分明的基調。
壞人壞到底,好人不能有二心。
我們很少看到複雜的人性。
《後傳》裡的無天恰恰是善惡的混沌體,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情有可原的惡人”。
無心原本是佛門弟子,領導給他安排了一個任務——
渡化本地三毒:小偷、混混和妓女。
他秉着佛教“衆生平等”的理念,盡心盡力渡化三人完成任務後,領導卻因為他憐憫妓女,以“六根不盡”的名義将他驅逐出界。
導緻他一直以來對佛界的信仰出現坍塌,也認識到了“統治階層”的虛僞。
于是徹底黑化,成了魔羅無天。
但是事實上,無天内心深處一直有一個向善的白無天。
這也是為什麼他和悟空、唐僧,雖然站在對立面。
但是,他卻願意對三藏吐露關于妓女阿羞,這個藏在心底的秘密,并觸動自己的善念“發作”,白衣無天現身。
而且毫不掩飾對三藏的欣賞,稱贊他是“少有的心誠之人”。
對悟空甚至有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覺,非常欣賞悟空的能力和智慧,說他是“介乎邪正之間的人”。
想想确實啊,悟空當年大鬧天宮時,不也被當成“妖猴”嗎?
悟空自己也說,如果不是因為他是魔羅,也許他們可以成為朋友。
電視劇中大部分的反派,都是殘忍暴虐,濫殺無辜,一條道走到黑。
而無天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殺戮,隻是試圖改變「統治階級的虛僞」,為自己讨回公道。
所以,他占領三界之後,也隻是把仙、衆神、佛、菩薩等的元神困住,安置在另外一個地方,并沒有傷害他們。
對待自己的下屬也是賞罰分明,黑蓮聖使和悟空交手多次均失敗,沒有完成任務。
一般來說,不殺即罰。
但無天并未施以懲治,反而多次給黑蓮聖使療傷。
而另一位手下犀牛精,在未得到無天授意的情況下,把某鎮百姓殺害,無天得知後懲罰了犀牛精,用還魂珠救活了全鎮的人。
劇中無天那句金句,用來總結他自己恰到好處:
哪有什麼善惡,一切都是境遇所緻。
正是中國這部20年前的片子裡,讓“傳統惡人”不再臉譜化,也在“非善即惡”這種二元價值觀之外,讓觀衆了解到人性是複雜的。
“立體豐富客觀”的人物形象和劇情,也是這部片子散發魅力,經得起考驗的原因。
>>>>影射社會現實
《後傳》雖然已經是20年前的劇,但是一些劇情的設計,直到現在還有現實意義。
比如泾河龍王冤案。
武德星君和泾河龍王有私人恩怨,于是便想招勾結了渭水龍王和閻羅王,陷害泾河龍王。
最終,泾河龍王含冤被斬首。
小白龍想為慘死的叔叔泾河龍王翻案,對師兄悟空說出了叔叔被斬殺的真相。
剛烈正直的孫悟空是不可能看着“正義失守”的,于是,請求如來出面主持公道,上前道明事情前因後果之後。
衆佛聽後,面面相觑:
“不敢相信天庭竟有如此失德之事。”
如來雖明知泾河龍王是冤死,但因為關乎玉皇大帝的名聲而面露難色。
孫悟空求真心切,據理力争,此時兩個陰陽怪氣的護法質問悟空:
“就憑你螢蟲之光,能照得清世間所有不平之事嗎?”
悟空被激怒,當面怒怼如來佛“佛界不作為”。
這般勇氣和尺度,恐怕後無來者。
如來盛怒之下,要剝掉悟空剛受封的佛籍,将其幽禁,後來在一衆菩薩的求情下才作罷。
不過孫悟空并沒放棄,多番努力下,最終讓玉帝看到了真相,替龍王洗刷了冤屈。
有網友說這一段劇情的設計,是對官官相護,腐敗昏匮官場的抨擊。
這種涉及敏感信息的,我們不再這做過多讨論。
但是,這個20年前的劇情,卻莫名地和某些現在的事契合上了。
誰能相信“這裡”竟有如此失德之事?
而台詞裡那句:“就憑你螢蟲之光,能照得清世間所有不平之事嗎?”
又如此讓人無力和絕望。
無論如何,每一個時代都有"鬥戰勝佛們"的出現,對于正義和公平,我們應該抱有堅定的信念。
>>>>最後
一般的影視作品僅僅講好一個故事,已經需要花費大力氣。
但是優秀的作品,不僅能講好故事,還會試圖傳達價值觀。
圖源網絡 幕後劇照
原《西遊記》中,三界五行、四大部洲、儒釋道三教、神族人族妖族,這些龐大雄奇的架構被延續了下來。
而《西遊記後傳》中,佛祖圓寂、黑暗力量降世、三界遭逢滅頂之災。
這是一個嶄新的洪荒宇宙,屬于重新創作的部分。
這個宇宙也是人物變化的想象力基石,所以,可以做到整體颠覆很大,但不突兀。
天然地就遊于“正常”和“主流”之外。
還有一些關于這部劇的彩蛋。
《西遊記後傳》的導演曹榮,不僅做導演,還是孫悟空的主演,同時還是動作指導。
而他和西遊記的緣分,從1998年楊潔導演那版《西遊記》中就開始了。
當時,曹榮擔任動作導演并飾演”摩昂太子“。
當年,很多人對帥氣的摩昂太子和他漂亮的打戲印象很深;
《西遊記後傳》的編劇錢雁秋,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被盛贊的劇情幾乎都是出自他手(他也是後來《神探狄仁傑》系列的編劇)。
錢雁秋的父親錢雨潤與錢锺書是同宗同支的親戚,母親則是當時人藝演員團的團長,這樣的背景為他的創作打下了頗具文化性的紮實底子;
演員中,飾演陳五真這個美豔角色的于月仙,同時也是鄉村愛情中謝大腳(于月仙女士于2021年8月9日車禍去世????)。
世事無常,熒幕上永遠留下了她鮮活的形象。
最後。
豆瓣上兩個相鄰的短評,時間上相差了整整7年:
無需多做評價,也許正如劇中歌詞所言:
“天降我在天地之間,總有故事讓後人看。”
文/霹靂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