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周,《風平浪靜》取得了4710萬的票房成績,這甚至超越了不少業内人士映前預測的總票房,但在第二周,《風平浪靜》的單日票房卻出現了連日下滑,最終票房停留在了8352.7萬。
從映前熱度、想看指數等來看,上映前該片的熱度在穩步提升。但上映後,該片從豆瓣開分7.6分,跌落到了6.5分。
對于《風平浪靜》的失利,很多資深影迷都是痛心的,因為它是一部有想法也有野心的影片,隻是劇本創作的青澀與不成熟,導緻它沒有交出令市場和觀衆交出滿意的答卷。
《風平浪靜》的失利,對電影行業而言是值得反思的。
映前:一切“都挺好”
從貓眼專業版用戶想看數據來看,2020年10月初到11月初這段時間,《風平浪靜》的想看人數一直處于穩定增長中,這也說明映前觀衆對該片的期待度是在一路拉升的。
此次《風平浪靜》選擇的檔期很有針對性,它避開了《金剛川》這種大體量主旋律影片熱映期的鋒芒,同檔期上映的僅一部小衆影片《光》,因此,《風平浪靜》在上映前三日都拿到了20%以上的排片占比,單日票房也都在千萬以上。
《風平浪靜》從定檔開始,打出“2020年首部華語犯罪片”。除了頻繁在宣傳中強調犯罪類型外,宣發還通過定檔預告、一系列海報等物料為影片的犯罪類型進行強包裝,向觀衆潛移默化傳達了影片本身的質感。其中伍佰《風平浪靜》MV讓更多人了解到罪案之外的人物命運和情感,也為影片提供了一定的情感勾連。
優秀的物料包裝,對一部影片而言隻會增分而不會減分,因為它能以圖片、色彩、聲畫來準确傳遞影片的中心思想,并成功讓觀衆在看到海報、預告片時對電影産生好感、好奇、疑問,促使他們進入電影院一探究竟。
此外,《風平浪靜》在上影節、平遙電影展不斷争取到曝光機會後,最終在豆瓣上開出了國産影片中相對有競争力的分數7.6分,拔高了觀衆期待。
該片映前口碑的長線控制還說得過去,如借助不少業内人士和資深影評人對該片的專業評價,将不少觀衆轉化為了觀影用戶。微博、豆瓣等平台上,有不少用戶在《風平浪靜》上映前便将其加入了11月必看電影清單中,并在線求定檔。
與此同時,該片除了“商業犯罪片”的定位,也将“章宇宋佳愛情線”作為了推廣重心之一。
如強調“宋佳是救贖章宇的曙光”、“宋佳是甜蜜擔當”等劇情點,同時以“最浪漫愛情”、“章宇宋佳現場甜蜜名場面”、“章宇宋佳愛情引男觀衆落淚”等來與年輕觀衆産生共鳴,愛情元素的凸顯,讓影片圈粉了不少新一代觀影群體。
此次,《風平浪靜》選擇了最佳的檔期,也在上映前充分挖掘了影片賣點與内容亮點,以此成功推高了影片的熱度和觀衆期待度。《風平浪靜》在首周末取得4710萬票房确實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判。
映後:從口碑到票房的連鎖反應
但上映後開分不久,《風平浪靜》的豆瓣評分便從7.6分下滑到了6.5分。
在電影市場進入口碑中心制以及影片評分成為觀衆購票重要風向标的當下,《風平浪靜》的票房走向開始悄然發生變化。口碑下跌後,《風平浪靜》的排片占比驟然降到了14.7%,同時它的單日票房也從千萬下跌到了三百萬左右。大衆口碑,扼住了《風平浪靜》市場命運的咽喉。
豆瓣6.5分,冤嗎?不冤!可惜嗎?可惜!作為一部“現實主義犯罪片”,它交出的成績隻能說是“及格”,而不是“完美”,但它原本可以更好。當一部電影正式面對觀衆後,其口碑就隻能靠影片自己了。
《風平浪靜》有一個好的故事底子。故事中,本該擁有璀璨人生的主角宋浩,因一出意外命案失去了遠大前程,隻能遠走他鄉成為一名靠體力賺錢的底層工作者,未曾得見母親最後一面,甚至在失去一部分人生後,宋浩依然未能避免卷入權貴鬥争的命運。他的人生陰暗又潮濕,就如最後被他撞翻的那攤鹹魚一樣悲慘。
如果将這個故事講透徹,那《風平浪靜》便能呈現出一個完美的悲劇内核,即“将有價值的東西毀滅”。
奈何影片的劇本創作拖了後腿,從宏觀上看,《風平浪靜》對問題的呈現過于表面,無論是保送名額被頂替、官商勾結,還是地産商強拆、裸官等社會熱點議題的呈現都浮于淺層次,未能挖掘出其背後的社會矛盾,因此影片也失去了應有的深度批判性。豆瓣上一條“一流演員,二流導演,三流編劇”的評價就超過了3000人以上的點贊也側面反映出觀衆普遍的看法。
從人設上來看,諸如潘曉霜、李唐、萬小甯等人都淪為了推動劇情發展的工具人:李唐年幼時搶走了屬于主角的保送名額,成年後成為官商勾結中的一員,被金錢腐蝕;潘曉霜隻為救贖章宇扮演的宋浩而存在,觀衆卻不知她這一往情深從何而起,何況宋浩在娶妻生子後抛妻棄子自殺更有悖于大衆價值觀;萬小甯的出場,似乎隻是為構成誣陷男主的證據。這些角色的臉譜化,讓影片在部分程度上失去了張力。
從宣發在愛情線上的宣傳點到為止也能看出,《風平浪靜》中愛情線在影片整體罪案主線下是有偏離的。單論愛情戲确實出挑,倘若整體以愛情片來賣,一是當年愛情片已經“收割”了一批觀衆,二是以劇情支線來做整體引導會出現觀衆更大範圍的誤導,口碑崩塌将更為嚴重。
在邏輯細節上,《風平浪靜》的多數橋段也經不起深究。故事開篇,宋浩冒着暴雨尋找好友李唐時,看到一扇開着的大門後便長驅直入,最終陰差陽錯下意外殺人,宋浩父親趕到後,面對依然有救的受害者,卻毫不猶豫進行了“補刀”。作為全片的“片眼”,這出命案發生得過于牽強,缺乏說服力。
确實,任何犯罪片裡都會出現這種“命運無常”的情節設定,但“人為”的痕迹過于嚴重,則會很難令人信服,如高級别墅區的住宅為何大門敞開?為何男主人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一口咬定宋浩是小偷,并欲置其于死地?過多的巧合拼湊在一起,不是順理成章的劇情,而是明顯失焦的故事。
《風平浪靜》劇本的生硬,是章宇、宋佳、王硯輝等一衆實力派再動人的演技也難以全然彌補的。因為影片最想表達的“命運脫軌後精神磨滅”這一主題,已經在擰巴的劇本裡被磨滅了。
從創作構思上來講,《風平浪靜》确實是一個有野心的作品,可惜它的劇本過于“風平浪靜”,沒有支撐起構思的“浪潮洶湧”,最終導緻了市場票房的失利。
反思:青年編劇同樣需要扶持
《風平浪靜》本有望在沒有強勁競争對手,且宣發成功的前提下獲得億級票房,但最終票房停留在了八千多萬。
《風平浪靜》的遺憾失利,再次向市場證明了“宣發隻能錦上添花”的鐵律,因為一部電影最終的票房成績,本質上是由内容硬實力決定的。同時,《風平浪靜》此次也将青年導演在創作上的問題再一次暴露在了市場面前。
據豆瓣信息顯示,《風平浪靜》的編劇為餘欣,他目前被豆瓣記錄的所有編劇作品僅《風平浪靜》一部。從南方周末的報道來看,導演李霄峰和編劇餘欣共同參與了《風平浪靜》的劇本創作,兩個新人交出的劇本基本是及格的,但明顯欠缺火候和功力,這是一個值得行業深思的問題。
近幾年,電影行業為了扶持新人導演投入了大量精力,如今市面上針對青年導演的各類培養計劃高達30個左右,投入資本近20億。在2019年的一次業内論壇上,知名電影人王紅衛指出,在青年導演的扶持上,市場已經進入了需要提高質量的節點。
此次《風平浪靜》的市場表現,或許正好論證了王紅衛這一觀點。
在資源、資金方面的助力都已經充分後,行業或許更應思考,如何讓李霄峰這樣的潛力股新人導演得到專業化的創作幫助,系統化的提升他們的創作功力,包括編劇環節在内。畢竟一部電影的導演雖然可以将編劇工作交給專業人士,但自己一定要懂編劇,也要會編劇,不然這也會導緻影像和文本的割裂。
同時,新人導演的作品要提質,僅靠扶持導演是不夠的,身為電影創作的關鍵環節之一,編劇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不缺導演,不缺演員,不缺制片人,缺失的是好的編劇。編劇才是一個電影真正的靈魂,真正的基礎。這可能跟我們行業内對編劇,不管是尊重還是酬勞,還是各個方面都不夠。大家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吃力不讨好的職業,所以做的人比較少。”不僅是趙薇感慨電影行業編劇人才的稀缺,2019年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張藝謀也曾用“千軍易得,一将難求”形成電影市場上“好劇本難求”的現狀。
扶持青年導演是功在千秋的,也是為中國電影市場下一個十年奠基的行動,這是值得認可和尊重的。不過,面對行業亟需的編劇人才,市場也需要予以足夠的重視,若電影市場的編劇人才儲備長期處于滞後,對整個産業的長期發展來說是不利的。
《風平浪靜》的遺憾失利令人痛心,但如果能通過這部影片讓電影行業對“編劇培養”的重視程度再度提升,那這或許也是整個産業的一次“螺旋上升式”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