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沒關注過,偶然看到就點進去了。男主母親和要鹽運使夫人那場戲就表現出導演編劇手法之高明,很生活化的細節,一下子就帶出了很多事和當時背景。
主角團是幾個留日軍事生,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清朝宗室青年(男主)接受革命思潮後改變保皇改良的想法奮身加入革命黨、一個女主從不谙世事的二小姐出來經曆風雨後也加入革命黨,最後一同助力辛亥革命并獲得愛情的故事。
但看着看着發現似乎完全不是。這部劇居然是個現實主義作品!
我從哪裡開始慢慢察覺的呢,就是這部劇沒有一句口号,但是它的劇情和鏡頭很明确地在表達一種觀點,而這種觀點集中體現在女主身上。
有一組鏡頭,是女主認識的一個有才華和知識但是瘋癫自負大男子主義的革命黨人吳(因為一些原因女主被迫和他流亡日本)正在和其他革命黨人高談闊論,而女主在倒騰怎麼燒柴。
起初吳是有些積蓄的,女主起初找工作是為了自己養活自己而不是看吳的臉色生活,但由于他不工作隻搞革命,後來基本上都是女主供他吃喝生活,分開後吳甚至還跑去找女主要錢。
女主雖然對他态度很敷衍而且總是嗆他但是一直在照顧他,保護他。他竟然還反對女主去工作說怕女主被騙了,說答應了女主家人要保護好她,女主哄他說
“你快吃飯吧已經兩天沒吃飯了,你吃飽了才有力氣保護我呀?”
這個地方真的諷刺意味拉滿。
女主偶遇男主,男主說自己來日本學習軍事隻為挽救國家,女主說:“哎喲我天哪,你們男的是不是都這樣?你們是不是特别想當這個國家的父親?依我看,這國家誰挽救誰還真不一定。”
編劇想表達的,後來也借角色的口表達了,便是土地和人的“生生不息”。
最近劇情寫到,男主角團們要從軍事學校畢業回國了,男主先前一直暗戀女主,現在又要回國了可能再也見不到,碰巧男主的教官要上戰場了(日俄戰争),他請男主去紅燈區爽一番,男主說可是你不是已經向芳子小姐求婚了嗎,教官說這是兩回事。男主又請教他的兩個兄弟,兄弟說那個女孩肯定也喜歡你,我是過來人早看出來了,男主說可那女孩很驕傲,女孩喜歡你才對你驕傲,以及要趁太陽好及時曬稻草之類的。畢業典禮結束後,男主多喝了幾瓶酒壯膽,來到女主家。
我以為他要告白,沒想到……男主強奸了女主…………
是啊,然後我仔細一想,前面全都是鋪墊,男主因為女主隻認為自己是一個少年而生氣,男主苦惱于自己的兄弟都有男女經曆了就自己沒有,關鍵是他強奸完了不是說惡狠狠的,而是露出了滿足和征服的笑容,第二天還充滿自信地來找女主,被女主撕心裂肺地大喊畜生轟走後還很困惑。
這一筆寫得太令我震撼了……
我之前也不由得由演員們的般配模樣而産生幻想,還想着男女主什麼時候能在一起。其實鋪墊雖然沒有劇本中那麼明顯但也很多了,而且此行為符合該角色的行為邏輯。始于幻想,終于質量,我有很多其他娛樂的選擇,深刻和沉重我不會天天接觸,忙碌的工作中休息時我喜歡輕松和愉悅,但一旦接觸到了這類作品,它直面人性,在震驚、痛苦之後,便能給人的心帶來更寬厚的穩定,這就是現實主義帶給我的感受。現在這樣的作品不多,是一定要鼓勵和支持的。
這個劇不喊口号而是把想說的都用劇情和人物的行為來表達的國産劇。它沒有标榜自己是什麼大女主劇,它沒有明說自己是從女主視角來寫故事,一大半筆墨是在1900年後各方人馬的思潮碰撞。它沒有說“我們女人也能當家作主”“我們女人就一定要靠男人嗎?”“推翻封建,女人也能挽救國家”,喊着這些口号的同時女主卻處處被男主救,是男主劇情的附庸。或者特地迎合觀衆制造虛幻的、女性成功的樣子。
它寫的是女主被迫流亡日本後大哭後悔想家人,别人來問怎麼了有什麼可以幫到你嗎,她抽泣着說那你可以告訴我這裡哪裡能買到米、面、菜嗎?
從這裡開始初見端倪的落實在地上的那種生命力,後面更是愈發珍貴和閃耀。這種落地的生命力是家國的基礎,是無聲的、實際上卻支撐着一切的力量。是女性,是土地,是生生不息。
出乎意料的現實主義國産曆史劇。落在實地的生命力,是支撐一切的力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