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被很多人研究過,精心打磨的細節和鏡頭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很多人已經關注了挂燈籠,打腳,樓頂小屋等符号和背後的隐喻。然而我想說點不一樣的東西。

這個故事最令人震撼的是,所有的人的表情,都表現的冷漠,冰冷,仿佛一兩個下人和姨太的死,和他們毫無關系,全片最有人性和憐憫的,隻有那個伺候頌蓮的老媽子。初來的頌蓮,曾經的戲子三姨太,她們曾經表現過一點點人性,然後也都殘忍的逼迫自己改變以“适應社會”。本來以為頌蓮和大少爺會發生一點點什麼故事,然而沒有,幸而沒有,否則樓頂的小屋就是頌蓮的歸宿。

這個表面明堂鮮亮的陳府,何嘗不是中國社會的巨大隐喻?一切有序進行,嚴絲合縫,等級分明,高度競争(四姨太瘋了,五姨太頂上),但太缺乏溫情和人性。掌握權柄者肆意享受(掌握點燈的特權),利益鍊條上的人機械執行(點燈籠,滅燈籠)。隻有底層的人互相憐憫,然而僅能憐憫而已。想到這裡,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