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IP”為英文短語“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即“知識産權”。近年來“IP”的概念十分興盛,許多在社會中産生巨大影響和讨論的文學、遊戲、漫畫、電影、符号、新聞、概念等等作品,皆被發掘出極大的商業價值,其被應用于服裝、工藝品、裝飾、影視、音樂等的開發。在影視行業,由“IP”改編的影視作品,俨然已經成為了十分火爆的常态。而文學又是其中最多的“IP”類型。近年來,随着大量文學作品的“影視化”,在産生巨量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之外,由于資本的大量湧入,整個行業也日趨浮躁,資本逐利的本質使得過量的“IP”被買入囤積,強行孵化;同時,隻要一種類型的“IP”改編劇有一定熱度,就會有大量制作十分粗糙的同質性“IP”改編劇出現,企圖進行一波收割,當下,整個“IP”改編劇市場呈現出過量繁榮甚至“泡沫”化趨勢。而在文學作品作為IP被影視化的領域中,其多數類型為甜寵戀愛、玄幻仙俠、曆史正劇或現實主義等等,其中即使有科幻元素,也不過是作為一種輔助叙事的手段,并不能稱之為科幻類型。真正的以科幻為主類型的作品,應當是利用天文、物理、數學、化學、生物等硬科學領域的科技發明和專業知識來左右情節發展,注重邏輯推理,以科學和探索精神為主要價值,涉及繁多的專業術語,且在欣賞後能讓讀者或觀衆對當下或未來有一定科學和社會性質思考的作品。近幾年文學IP的影視化改編雖然十分熱門,但是,以科幻為主類型的影視卻幾乎是一片空白。在科幻小說《三體》爆火後,其引發的科幻熱潮成為近年來一個較大的文化現象,許多人的目光開始轉向科幻文學,一大批優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被發掘出來。各種科幻文學IP的改編也被逐漸提上日程。
在2023年1月15日,打磨了七年的電視劇《三體》在CCTV8和騰訊視頻同時開播。兩周時間,《三體》的口碑和熱度同時爆棚,超15.7萬豆瓣用戶打出了八分以上的評分,黃金時段的收視率穩定在全國前三。電視劇《三體》算是填補了近年來大量文學IP改編中科幻類型的空白。同時,作為多年來的首個硬科幻電視劇,類型的開拓已然難得,其精良的制作和對原著精神的繼承,還使得不論是看過《三體》原著的“原著黨”,還是僅僅來欣賞電視劇的“路人黨”,皆有頗高評價。類型的開拓和高超的質量使得《三體》一度成為現象級的科幻改編劇。雖說在同一類型中,《流浪地球》系列同樣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和社會影響,同樣值得一提,其宏偉的視覺特效和獨創性的改編征服了大量的觀衆,對中國科幻電影乃至電影工業都起到了裡程碑式的推動作用,但其巨量的投資和大規模的原創性改編,使得其成功注定難以普遍性複制,對未來更多科幻文學IP的影視化改編難以産生更多策略和執行手段上的參考。而電視劇《三體》,則正如其導演楊磊所說:“我們隻是翻譯了這部偉大的作品。”,其對原著有絕大部分的保留,同時在制作上的成本也相對較低,低成本、高口碑,并且在内容上忠于原著,相比《流浪地球》,電視劇《三體》的改編模式顯然對未來更多同類型的科幻文學IP影視化改編具有更高的參考和學習價值。當前,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各種亂象嚴重泛濫,其他類型的作品已然有各種失敗案例,究其原因,出了資本市場的大量湧入,盲目跟風之外,其在創作上的思想淺薄,感情蒼白,缺乏生活真實,以及想當然的改編等等原因也難辭其咎。電視劇《三體》的出現,标志着科幻類型也即将進入當下各種文學IP改編的浪潮之中。
文學與電影本質上屬于不同門類,二者有較大差異。文學更多的是通過文字的形式,将故事帶給讀者。其中雖然也包含具體的故事情節甚至一些十分具象的内容,但免不了更多的抽象表達和思想概念。這些文字内容很輕易的便可以在讀者的頭腦中完成構建,但影視呈現則不然。影視是一種視聽的藝術,其表達的工具是視聽語言,這就要求其在所有的内容上都要更加具體和具象,即使是一些抽象的内容,也必須要以具象的視聽形式進行表達。這也就注定了在科幻類型影視中以視聽形式展現抽象内容和意識表達的極高難度。尤其對于科幻小說來講,其中大量的科學概念,有些甚至是當下十分前沿的領域,以及許多作者幻想出來的新設定,還有人物的思想狀态,推導過程等等,其影視化皆是不小的挑戰。那麼,如何讓書中的幻想落地,如何讓觀衆共情,如何優化故事節奏,如何改編豐滿人物形象,皆是科幻文學IP影視化在叙事層面上面臨的問題。本文将重點從創作的角度出發,以電視劇《三體》為例,對科幻文學IP影視化改編進行粗淺分析,以求為後來的科幻文學IP影視化改編提供一定參考。
1 叙事的重塑
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欣賞與創作的邏輯還是存在較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有時候甚至不需要多強的故事性,甚至混亂的意識流的叙事也依然存在較為廣泛和深刻的審美價值,科幻類型的文學作品更甚之。其重點更加在于科學幻想的描述,很多時候叙事甚至都隻是科幻作家用來呈現自己“點子”的工具。如劉慈欣的《地火》《吞食者》《贍養人類》,阿瑟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童年的終結》,小林泰三的《醉步男》《玩具修理者》等等科幻作品,其故事性都偏弱,戲劇沖突也更多的是集中到“點子”的出現所帶來的新變化上。而對于多數的影視劇來說,在叙事上都必須擁有較強的戲劇沖突和故事性,否則便很難吸引到觀衆的注意力。那麼對于科幻文學IP的影視化來講,如何把故事變得有更強的戲劇性的同時,還要保留原著的核心風格和精神,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三體》亦是如此。
《三體》的第一部中,更多的篇幅是用來介紹和解釋小說中的核心世界觀的:即三體文明的狀态、位置以及與地球的關系。在原著中,所有的故事皆是為這種世界觀的構建所服務的,故事的推進也是為了一點一點的揭示三體文明的形态和人類社會的變化,以及其想要傳達的核心價值觀念。雖然看過《三體》的“原著黨”對劇情中的諸多内容都能夠很容易的理解和帶入,但是作為影視劇,其面對的觀衆更多的是沒有閱讀過原著的普通人。如何讓他們更加容易的接受複雜的科幻設定以及捋順故事中的邏輯線,是影視化改編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電視劇《三體》中,把整個故事分成了十分清晰的四條主要的故事線,每條故事線輔以各種支線同時進行,在原著的基礎上對整個故事進行更多的補充,增加了許多的内容,整個故事更加豐富明晰,讓觀衆更容易理解,更進一步的增加沉浸感。
1.1汪淼-史強的調查推理
第一條故事線,是以汪淼-史強為主的不斷深入調查關于三體組織相關疑點為主要内容的故事線。主要内容是史強在汪淼的配合下,調查“科學邊界”組織和eto(“地球三體組織”的簡稱,後文皆使用此簡稱)的相關秘密,逐漸對這些内容深入了解并不斷思考對策的過程。在這中間,汪淼和史強的關系從最初汪淼對史強的不信任甚至排斥,到後面逐漸變成了互相信任的好朋友。他們共同經曆了科學家離奇死亡的調查,汪淼眼中倒計時至宇宙閃爍的絕望,以及後面一點一點調查eto,到後面申玉菲被殺,葉文潔被抓以及後面“古筝計劃”的實行等等事件,串聯起了汪淼和史強這條線的主要内容,這些也都是原著小說中已有的現成内容。
不過在這之外,還原創性的增加了不少支線情節。如常偉思主持的adc(“亞洲防禦理事會”的簡稱,後文皆使用此簡稱)的這條小支線,豐富了pdc(“行星防禦理事會”的簡稱,後文皆使用此簡稱)的内容。在這條小支線中,把原文中許多一筆帶過的小事件展開呈現,如科學家自殺本來是原著中的一個很簡單的背景事件,而在電視劇中,則成為了pdc對抗eto的一個不小的事件,pdc專門把科學家們集體保護起來,但依然無法阻止eto施加影響,進一步增加eto實力的詭異,同時增加一個小沖突也使得電視劇的前期節奏不至于太過平淡。
1.2 ETO内部矛盾的尖銳
第二條故事線,是在地球三體組織内部,以申玉菲為代表的“拯救派”和以伊文思、潘寒為代表的“降臨派”之間的争論和對抗為主要内容的故事線。這也是全劇對《三體》的影視化中原創性最高的一條線。首先便是對eto中拯救派陣營理念的修改,在原著小說中,拯救派對三體人有着較大的同情,其目标是想要拯救三體文明于水火之中,想要三體人來到地球和人類和平相處甚而改造人類社會,讓人類社會變得更光明更理想。
而在電視劇《三體》中,eto裡的拯救派被改為了想要通過地球的數學和物理的水平,構建三體運動模型,幫助三體人預測三體運動,從而讓他們留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阻止他們降臨地球。電視劇中eto降臨派的理念倒是貼合原著,基本沒有作過多修改,即人類不值得被拯救,人類的罪惡需要得到懲罰,想要讓三體人降臨地球,消滅人類。這樣的修改,能夠讓拯救派和降臨派之間的對抗更清晰明确。若是完全貼合原著,雖然在内容上和深度上有更多保留,但是在影視的叙事上,會讓觀衆難以抓住兩派的主要分歧點,或者說,若是要完全保留,那麼在叙事上就會面臨很大挑戰,稍有不慎就會使得二者的對抗在驅動力上的不足。但這樣的直接性修改必然會産生新的問題和瑕疵,比如原著中,申玉菲是和潘寒在理念不合的争論中,沖動之下發生火并,申玉菲與潘寒發生槍戰而死,那時申玉菲并不知道三體問題無解,同時,因為在原著拯救派的理念之下,即使三體問題無解,在三體人如何處置地球人的理念上和降臨派已然存在分歧,申玉菲無論如何必須要死,所以此時潘寒要殺人而不僅僅是阻止三體問題的求解。而《三體》電視劇中,申玉菲是知道三體問題無解之後,自殺而死的,此時安排潘寒過去讓申玉菲自殺,潘寒的這個行動必要性明顯不足,因為三體問題無解就已經注定三體人要降臨地球,也就宣告拯救派的完全失敗,此時申玉菲的死活已經不重要了,潘寒專門過去找她的情節也就顯得有些多餘,但為了後面eto成員大會中對潘寒的審判,潘寒就必須要有害死申玉菲的分裂罪名,為了故事的完整性,即使失去很強的動機,也必須要加上此情節。
1.3 三體遊戲的還原
第三條故事線,則是在“三體”遊戲的内部,以汪淼為主要視角,從周文王演繹《周易》、到墨子展示他的宇宙模型、哥白尼在伽利略和歐洲教皇面前闡述“三體運動”模型、再到秦始皇的人列計算機、以及後面三體艦隊的起航和“智子”的制造。汪淼一次又一次的見證三體文明一次又一次毀滅和重生,揭示三體世界的設定,不斷探索三體運動的規律,最終驗證無解,決定入侵地球的過程。汪淼的每一次進入遊戲都是一個新的時代,三體遊戲的大框架基本都是忠實原著進行還原,但是還有諸多小細節的改動和小情節的加入,使得影視更加生動,叙事更流暢,人物形象也更豐滿。在原著中,汪淼是通過偶然瞄見申玉菲電腦上的網址接觸到的三體遊戲,而劇中改為申玉菲主動把網址發給汪淼讓他去玩,這種改動強化人物行動,銳化人物關系。原著中汪淼每次登陸遊戲都是自己一個人,遊戲在汪淼那裡是一個相對個人的事情,他的很多思考感受都是獨自做出的。而電視劇《三體》中,三體遊戲變得更開放,也是史強推理破案的重要線索,不再是汪淼獨自玩遊戲,史強的助手徐冰冰也進入遊戲,她主要的作用就是在和汪淼的讨論中向觀衆解釋三體遊戲的諸多細節。史強自己也在第一次進入遊戲的時候和汪淼一起進入,然後迅速失敗退出遊戲,這很直觀的說明了三體遊戲的難度。沙瑞山也進入遊戲進行探索,這也為後面的讨論三體世界,即向觀衆解釋相關設定打下基礎。
1.4 葉文潔往事的取舍
第四條故事線,獨屬于葉文潔,也是原著《三體》小說第一部中的絕對主角。在他人的描述和葉文潔自己的回憶中,逐漸拼湊和構建起葉文潔前半生坎坷的經曆,也揭開了人類和三體人聯系的動機和紅岸的重重迷霧。從文革時期,青年葉文潔目睹父親葉哲泰被紅衛兵武鬥緻死,母親改嫁,自己被發配到大興安鄰的林場,被白沐霖背叛,再被關押迫害,心灰意冷之下被調往紅岸基地,在紅岸不斷工作掙紮,按下按鈕聯系到三體人,為了隐瞞此事,最終殺害自己的丈夫楊衛甯和政委雷志成;到文革結束後,她生下女兒楊冬,在齊家屯和當地老鄉相處,再到她被平反,離開紅岸回到北京任教,這期間認識伊文思并和他建立地球三體組織,成為eto統帥直至今天等等諸多往事。這些往事賦予葉文潔人物靈魂,描述了葉文潔從最初對人類失去信心,一點一點積累仇恨,直至在契機之下聯系到三體人,而後又釋然的的心理過程。
這一條線幾乎沒有太多改編,值得一提的是,刻意弱化了文革中的武鬥部分,這使得葉哲泰和葉文雪的故事呈現的比較隐晦。同時,在呈現的順序和形式上也和原著有一定的差異,更符合影視節奏和特點。葉文潔的這些往事,在書中是按照不同階段的大片段的插入到叙事主線中的,而在影視劇中則是把它拆成了很多相對小的片段,在不同的時機以插叙形式來講述,甚至是及細小的碎片,放在片頭或者片中一些需要塑造某些夢幻氛圍的地方。而且原著中相對客觀的描述視角基本上是去除了,代之以葉文潔的主觀視角描述,他人講述葉文潔的故事也改成了葉文潔自己的回憶。這樣雖然損失了一定的客觀性,但葉文潔自己講述的時候,可以很容易的把她當時的内心感受直接以台詞的形式說出來,省去了很多叙事成本和視聽技巧,這樣的形式或許不出彩,但一定最穩妥最不容易犯錯。
1.5 故事的整體推進
這四條故事線互有聯系但各自的叙事又清晰明确,相對獨立但同時又互相關聯,它們共同推進故事的前進和發展。《三體》電視劇前期從“懸疑”入手,環環相扣引導觀衆。從物理學家楊冬的自殺開始,她留下的“物理學不存在”的遺言,使得觀衆的注意力被緊扣在對這句話的諸多疑問上,從而一步步引出“科學邊界”組織,再到汪淼的“幽靈倒計時”,真實且細節豐富的“三體遊戲”等等,謎團一個接着一個,剛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又帶出了更多的疑問,就這樣帶着觀衆一點一點的往下走,直到揭開謎底:三體人要入侵地球,它們設置的諸多障礙,懸念重重。
2 人物的豐富
科幻文學相比傳統的經典文學,其最大特點之一便是常常忽略對人物的刻畫。人物在科幻文學中總是都淪為推進情節的工具,對其本身的靈魂和内心的挖掘大多不如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尤其是《三體》原著小說中的人物,其工具性過強而人物本身的挖掘不足已經成為這塊美玉總被诟病的瑕疵,但其實這些均是科幻文學的通病。而對于影視劇來說,其能否打動觀衆,除了故事的精彩程度,往往還要取決于觀衆能否和人物共情,換句話說,便是人物是否真實可信,形象是否立體,觀衆能否理解他走進他等等。在《三體》影視化改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創作團隊能否給予書中相對扁平的人物更多填充,豐滿其性格層次,讓觀衆理解并走進人物,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2.1 豐富主要人物
劇版《三體》的人物塑造總體來看還是相對成功的,給予了人物很多生活上的細節和設定,幾個主角都設計了比較成功的人物弧光,也能夠讓觀衆理解和共情。
本文決定選擇汪淼作為主要人物塑造案例進行解析,在《三體》影視劇的幾個主要人物中,汪淼無疑是貫穿全劇的主線,影視劇中雖然給汪淼做了較多原創性的補充,但依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著中汪淼的感覺,并沒有讓觀衆覺得有所疏離。同時,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家設定的人物形象都比較普遍,分析汪淼的案例也能提供更具現實意義的參考價值。
2.1.1 成長弧光的豐富
汪淼的形象在原著中并不清晰,基本完完全全可以算作用來叙事的工具,沒有更多的性格表現,也沒有内心世界的剖析,原著的重點隻在于以汪淼為工具來表達的作者腦中科學幻想和宇宙設定,汪淼一度被戲稱為“移動攝像頭”,而汪淼作為《三體》第一部的主角,其影視化後必須要成為有血有肉的真實可信的人物,改編難度可見一斑。在《三體》影視劇中,汪淼的形象被創作團隊通過各種形式塑造的十分成功。
第五集是汪淼人物内心轉變、成長的至關重要的一集,是他從恐懼慌張到堅定,和史強從排斥到信任的轉變的一集。這種成長也安排的十分符合他的人物性格,對他原本的特性是一種加強,而不是十分生硬的強行轉折。在科學家的一面上,他學會了思考更加開闊和缜密,在生活的一面上,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比如他看到了女兒為代表的下一代的未來希望,讓他不再恐懼還不知道何處的敵人的威脅,下定決心抵抗到底;比如他推理得出了敵人想要毀滅人類的科學,使他不再停下納米研究,精神也從崩潰邊緣回歸。
到第八集汪淼再次和史強在一起的時候,完成成長的他目光堅定,談話間眼神不再飄忽,遇到的任何事情都願意和史強分享,整個人的姿态變得十分放松泰然,也會把後背大膽暴露給史強,這些動作能夠明顯看出他和史強已經完全建立了信任,二人搭檔的故事線也就正式開始了。
這之後,汪淼變得越來越自然越來越放松,甚至和史強談話時會坐到桌子上,這可不是一般人面前能做出行為,而這一切會讓觀衆感到合理的同時,又會繼續加深汪淼生活化的一面,更加拉近和觀衆的距離。汪淼由此就開始正式擔任觀衆的眼睛和腦子,和史強一起進行調查推斷,解釋設定的任務了。
在塑造好汪淼的這些性格轉變後,觀衆逐漸接受汪淼的普通人設定,此時再展示他科學家的一面,觀衆就沒有那麼難以帶入了,反而會越來越因為看到他厲害的一面更加喜歡上他。這種設計讓汪淼的形象更加立體和高級。
這之後的幾乎每一集我們都能看到汪淼的成長。在遊戲中,汪淼從一開始面對周文王的随從都稍顯膽怯,到後面可以直面教皇,大膽說出自己對三體宇宙模型的理解和思考,即使要被燒死也毫不畏懼,再到後面遊戲通關,遊戲的進度和汪淼的成長幾乎是同步的。到後面面對申玉菲之死的時候,汪淼并沒有感到恐懼,隻是還表達了自己的難以接受,那時候,史強告訴他沒有時間可以悲傷,要跟更加振作起來和敵人鬥争。再後來三體人集會,史強帶人沖進現場和eto對峙的時候,他沒有表現的多麼緊張和恐懼,隻是擔心史強的安全,史強的受傷再次刺激到汪淼,讓他又一次的成長。最後到了二十八集,汪淼甚至可以非常自然和專注的讨論和計算血腥殘忍的“古筝計劃”的可行性了,全程沒有任何不适和不忍,乃至後面親眼目睹行動實施現場的時候,基本上内心已經可以完全接受了。
最後的最後,在得知三體對地球的科技封鎖的時候,汪淼在經曆最後一次情緒激動後,站在蟲群中的汪淼從崩潰中清醒,又一次堅定了繼續戰鬥的信念。至此,一個最初的普通科學家,在經曆了最後一個磨難後,成為了抵抗三體侵略的第一批鬥士,他将在日後,持續開發鍊接人類和太空的太空電梯,為抗擊三體戰鬥終身,也因他的貢獻,人類走向太空的路途更加順暢了幾分。
2.1.2 生活細節的勾勒
汪淼的身份是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是國家級納米研究項目的總工程師,明顯是一位高級科學家,是普通人平時難以接觸到的人物,這樣的身份觀衆是很難走進的,而且很多的影視劇都會把這種形象設計的高冷無比,不近人情。但汪淼自始至終從未讓觀衆感覺到難以接近,神秘莫測。在劇中除了主線外,汪淼更多的是他的家庭生活和自己的愛好等等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情節,塑造出來一個活生生的,貼近普通人的頂級科學家,他生活化的一面更容易讓觀衆帶入。
汪淼在劇中的第一次出場并沒有像很多科幻電影那樣,直接安排他在實驗室做高深的實驗,向觀衆表明他的科學家身份,而是在自己家裡洗照片,攝影的小愛好明顯讓觀衆更易理解,更體現他生活的一面,瞬間就拉近了和觀衆的距離,同時暗房的布置和黑白照片的照片,體現出他高雅的品味,這又使他不同于特别底層的人。他和史強最初見面的形象是有些木讷但又不失睿智的,比如他開門是有些戒備的,但又能很快明白他們講述的很多内容,而面對史強的激将法又很快上鈎,但又能立刻想明白。通過汪淼和史強、家人、常偉思的互動,一開頭就把一個單純、聰明、内斂、有品位和原則的汪淼形象展示在觀衆面前。
接下來的三、四集,展現出一個瀕臨崩潰的汪淼,這裡崩潰的情況是必要的,但是汪淼的人物形象如何表現崩潰卻要考驗創作團隊的能力。劇中,汪淼突然遭遇幽靈倒計時,其表現出的崩潰和恐慌的狀态不是一種聲嘶力竭,而是試圖自己去探索原因,即使自己無法解決無法理解,在最脆弱的時候半夜開車在路上瘋跑,也沒有向史強敞開心扉,他唯一告知人的隻有自己最信任的妻子。這樣處理和安排就十分符合汪淼缜密内斂的性格。
至此,一個本應高高在上生人勿近的科學家形象,就這樣十分流暢的以普通人身份走入了觀衆的視野。但他科學家的一面又沒有被抹除,在生活之外,觀衆仍能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感受到他作為科學家的冷、靜睿智和嚴謹,感受到他身上那獨特的使命感。
而很多其他影視劇中的科學家形象,除了開場的高高在上之外,其轉變往往是各種十分生硬的情節,如友誼的出現,家人的事故等等。而《三體》電視劇設計的汪淼的形象和轉變都十分自然和高級,給未來科幻文學IP影視化改編提供了一個十分優秀的案例。我們能感受到汪淼由内而外的巨大成長,但是又沒有那種特别明顯和刻意的轉折,這種于無聲處的轉變明顯更加流暢和自然。
《三體》電視劇中的這幾個主要角色,創作團隊基本上都對人物進行了或多或少的填充和改編,還給他們增加了很多小細節,呈現出更加豐滿立體,且有一定成長過程的人物形象,盡可能的去除其純粹叙事工具的特性,讓觀衆能夠認可該形象并與之共情,使故事更精彩。比如給史強增加了較多戲份,包括他和常偉思的互動,他和汪淼女兒的互動,他自己的很多思考等等,也因他的輕松和稍顯诙諧的形象,使得他總能作為電視劇中緩和嚴肅緊張氛圍的角色出現,調節叙事節奏;汪淼在參加eto的舊工廠集會前,還增加了史強對汪淼的叮囑情節,以及軍事行動前史強的各種準備工作,使得感情更真實,内容更詳實;增加了申玉菲在火車上被降臨派暗殺的情節,此處申玉菲的恐懼反應和葉文潔的貼身保镖陳雪淩厲的身手,豐滿了申玉菲的形象,也升級了降臨派和拯救派的矛盾。不僅僅是細節的設計,劇中對小說的諸多真實情感的展現也令人感動,比如白沐霖與葉文潔之間的暧昧之情、楊衛甯對葉文潔默默的愛護、汪淼對楊冬的複雜情感等等, 尤其是老年、青年葉文潔豐富而有層次的内心情感世界耐人尋味。以上種種電視劇裡新增的原創内容不僅符合原著的人設,在緩和叙事節奏之外,還極大的豐富了這些主要人物的真實感。
2.2 豐富次要人物
電視劇《三體》中的各個非主要人物也各具風格,許多小情節的設計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有原創配角幕星,還有書中本來隻是幾筆帶過,但電視劇中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情節和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2.2.1 全新角色的創造
劇版《三體》中的記者慕星,在小說《三體》中是沒有的,屬于電視劇原創的新人物。幕星在劇中主要是獨自進行各種調查取證,也給她增加了很多設定,如攜帶兩個錄音機,喜歡喝苦咖啡之類……她的作用也是帶着觀衆對eto進行揭秘。她的去世也極有價值,除了給史強提供葉文潔的相關線索外,也以此對eto的形象進行了重新塑造。幕星是被陳雪殺死的,而在此之前,陳雪在火車上已經殺死過一個要殺申玉菲的兇手,但這并不能引起觀衆的同情。但幕星之死卻能讓觀衆産生憐惜,畢竟她不屬于eto也沒想害人,同時前面給予她的諸多戲份也讓幕星和觀衆建立起了情感聯系,此時觀衆會增加對陳雪,甚至是對eto的反感。
2.2.2 人物前史的豐富
同時,陳雪的身世也做了原創性的改編,在小說《三體》中,葉文潔身邊的冷血殺手無名無姓無身世,但電視劇卻給予了她一個十分戲劇性的身份和經曆:葉文潔妹妹葉文雪的女兒,和原作中葉文雪因文革中的武鬥而喪命不同,劇版《三體》中,葉文雪則是出賣了女兒陳雪的清華大學保送資格,逃往國外。而葉文潔刻意把侄女培養成殺手,時刻帶在身邊。一方面表現出葉文潔的冷血,另一方面表現出她的膽怯和對三體組織的不自信。劇版《三體》以獨創的慕星和陳雪這兩個人物,表達了他們對eto持批判态度。
2.2.3 次要人物的立體
劇版《三體》對紅岸基地裡的人物也有很多獨創性的設計,首先就是豐富了雷志成和楊衛甯的人物形象,使其行動目标更清晰。比如雷志成一心想要一些政治目标,并且台詞更接近一個政委,比較正,也十分的曉之以情。而楊衛甯則一直擔心葉文潔出不去,所以一直阻止葉文潔和紅岸嵌入更深。在紅岸增加了不少葉文潔的偷聽環節,以此形式來說明雷志成和楊衛甯的心理想法,而這些内容在原著中是用文字客觀闡述的。在紅岸的幾個主要人物之外,還給紅岸增加了很多生活化的小劇情,比如檢修機器的時候,葉文潔幫一個偷懶的同事檢修,監視她的警衛員說還用方言替葉文潔表達不滿;在升任葉文潔時,增加了一個同事老劉,工作故意纰漏被開除的劇情等等,讓觀衆能夠感覺到紅岸基地裡真實的“人”的存在,以此來呈現出一個活生生的基地。除此之外,劇版《三體》還給魏成增加了很多經曆和思想,包括方言的設計,給潘寒增加了更多情節來闡述環境惡化的問題,給沙瑞山增加了一些面對宇宙閃爍之後的略瘋魔的反應的小情節等等,這些看起來并不重要的小角色各有特點,都令人印象深刻。盡管王傳君把科學家丁儀演成了落魄的長發文藝青年引發了不少觀衆的質疑,但總體而言電視劇的選角和人物塑造在觀衆眼裡還是十分不錯的。
3 世界觀的展現
科幻文學IP和其他類型IP的最大區别就在于“科幻”二字。其必然存在諸多新的幻想和設定,而這些幻想和設定皆是在已有的科學成果或是一些科學假說的基礎之上建立的,這就注定了其光是向觀衆解釋清楚這些幻想就有相當的困難。它不像魔幻或是玄幻這些類型的設定,隻需要一兩句話就可以直接介紹清楚,因為觀衆能夠理解這不是現實世界,即使不進行任何解釋,其發生的不合常理的現象,人物擁有的不可思議的能力,觀衆也都能很快接受。而科幻類型的故事,其本質還是在現實世界發生,那麼對于觀衆難以理解或者反常的現象,就必須給予合理的科學的解釋,而這些解釋常常會出現過于複雜,難以理解的情況,若是直接灌出各種專業名詞和定理進行解釋,觀衆一時間是很難接受和理解的,如何把這些解釋簡化,以何種形式去表現這些幻想,也是一層不小的考驗。在《三體》中,更是有數不勝數的科幻名詞,諸如納米材料、宇宙閃爍、三體運動模型、太陽輻射、智子多維展開等等,每一個名詞的解釋都涉及高深的前沿科學,而電視劇《三體》則也是設計了很多不同形式來應對。
3.1 對話闡釋科學設定
對于一些比較複雜,需要大量語言解釋的概念,電視劇《三體》中,大多是采用對話形式來進行解釋。一般是安排科學家來進行主要的科學的解釋,以增強真實可信性,同時再安排一個認知很普通的角色,代替觀衆進行提問,同時進行簡化的比喻總結等等,給複雜的概念“降維”,讓觀衆能理解。即科學家進行科學性的背書,給予科幻概念科學的根基,普通認知的人物對概念進行“翻譯”,拉近和普通觀衆的距離。在劇中,大多時候都是史強作為那個認知普通的角色,代替觀衆去提問,并及時“翻譯”比如解釋宇宙閃爍時,在汪淼和沙瑞山說了很久一通後,通過史強的一大通提問和歸納後,觀衆大概收到的對宇宙閃爍的認識就是“宇宙在沖你眨巴眼”和“一塊超大屏幕蓋住地球的半邊”;在解釋大型粒子對撞機進行實驗的結果總被提前預知時,在史強的詢問下,汪淼使用他放在桌上的一盒香煙為例,抛到地上,以此來解釋粒子對撞結果的不确定性和提前預知的恐怖;在三體遊戲中,還增加了汪淼在歐洲中世紀的時代,面見教皇的橋段,在此段中,汪淼論證了三體世界的宇宙模型,也完善了小說的世界觀(即三體運動不可測,且飛星的瞬間變大變小是因為光的偏振現象)。這種形式最考驗創作團隊的就是,要能猜準觀衆心理,史強的提問和相關比喻一定要簡單易懂,要知道觀衆在想什麼;同時科學解釋也必須嚴謹,要頂住一些相關領域觀衆嚴格的目光,以此來維護真實的世界觀。同時,在此部分還需要再多提出的一點是,《三體》整體還有懸疑風格,也就是史強為代表的警方不斷調查eto和三體的過程,其中的各種判斷和推理也不可忽視,《三體》電視劇中的諸多推理過程也都是通過史強和徐冰冰、汪淼的很多此對話完成的。
3.2 特效呈現視覺奇觀
對于相對具象化的過程或者狀态,在電視劇《三體》中,大多制作一些視覺特效,再輔以相關人物的科學解釋來呈現。這樣的展示更直觀,也更符合影視的視聽語言的形式,觀衆理解和接受起來也更容易,同時,這種視覺奇觀的形式,在更具觀賞性的同時,也符合科幻類型的視聽特色。在劇中,這種呈現也是常用的形式。比如魏成回憶自己在思想裡構建三體模型時,就使用了三維動畫的特效,展示魏成的思想過程,再輔之以魏成回憶的台詞,觀感十分流暢;科學邊界讨論火雞-農場主假說和射手假說的時候,也為此專門做了演示動畫,在更清楚直觀的同時,相關的懸疑肅穆的氛圍也得以恰到好處的塑造;在三體遊戲中的許多奇觀性的場景也大多使用了特效演示,如人列計算機、墨子的宇宙模型、三體世界不斷被三個太陽吞噬,最終隻剩下三體星一顆行星的過程、智子的二維展開之類,這些場景都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還有整部劇中最為高潮的“古筝計劃”等等。這種展現形式雖然最為直觀和精彩,但也是最困難最考驗創作團隊的科學功底和美術創造力的,許多内容都是在一定理論基礎上的幻想,很難在現實中找到相關參考,都必須對這些科學幻想的相關理論完全的消化吸收,再輔之以極高的美術功底,使其呈現出來既符合相關科學理論,又具有較高審美價值,使觀衆能夠接受和喜愛。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古筝計劃”中對于納米材料“切船”這一段的視覺效果的呈現,制作組甚至制作了一個船的模型,把模型切開來模拟切割的物理效果,給特效的設計提供參考。
4 改編中的不足
即使其改編十分認真,在整體上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甚至是優秀,但作為多年來首次科幻文學IP改編的嘗試,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本部分便對其在叙事層面的不足之處做一大緻梳理。
4.1 叙事節奏過于緩慢
第一個問題便是叙事節奏整體上過于緩慢。三體電視劇一共30集,《三體》小說的第一部約20萬字,平均下來算,每集隻有6600字的原著内容可供改編,按照一般的普通劇本标準,每分鐘大約需要300字左右,大緻能估算出每集大約隻有22分鐘的正片是屬于原著的,體量上不到每集時常的一半,這也就注定了主創團隊需要加入更多原創性的内容來對剩下的一多半時間進行填充。在填充的内容中,當多數原創性的情節都達到了不錯的效果,但依然無法把時常充滿時,便出現了一些其他“水時間”的方式。比如充斥着大量意義不明顯的閃回,這在劇中的前面幾集尤其多,諸如老年葉文潔坐在闆凳上,看向陽台的全景;楊冬站在窗前,面無表情的看向窗外的臉部特寫;楊冬被裝進裹屍袋,拉上拉鍊的那一幕;以及年輕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的諸多特寫鏡頭等等,這些鏡頭初看是非常精緻和極具美感的,但其頻繁出現,難免審美疲勞。閃回的大量使用,嚴重割裂觀衆的審美體驗。而臨時增加的原創角色慕星,能看出導演是想通過這個人物的逐步調查,讓原著後期的才出場的重要人物潘寒提早出場,增強前期的戲劇沖突。但很可惜,幕星的故事對主線劇情幾乎沒有産生任何有機影響,反而對故事節奏進一步拖垮。
4.2 缺乏影視邏輯的原創
第二個問題在于,大多數的場景和台詞對原著過于還原,缺乏符合影視邏輯的原創。《三體》電視劇對原著有着大量還的原和保留,甚至許多觀衆稱之為是對原著的“摳書式”還原,原著中的許多經典台詞和場景,諸如“不要回答”“整個宇宙将為你閃爍”“射手與農場主假說”等等,在電視劇中基本上都有呈現,被一緻好評。然而有不少的诟病也正是因為其“摳書式”的影視化改編。電視劇一開頭,從全球科學家自殺的事件開始,完全是按照小說的叙事進行展開。其中,常偉思和汪淼關于“偶然”的相關文明概念的對話,還有丁儀給汪淼解釋粒子對撞實驗時用的台球比喻,以及汪淼進入三體遊戲中的絕大多數關卡,從台詞到特效場景,幾乎全部都是對原著一字不差的“照搬”,基本沒有任何創新。
而《三體》原著小說,其公認的問題就在于,雖然叙事上已經非常優秀了,但其邏輯性和這麼多天馬行空的想象還是不夠匹配。為了滿足許多新奇的“點子”,對叙事的合理性,和人物的塑造進行了一定犧牲。以汪淼為例,eto為何要拉攏汪淼而不是像對其他科學家一樣制造“意外”殺死他,而在汪淼選擇進入eto後,幾乎對他沒有什麼考核和懷疑,十分順利的就成為了核心成員,且接觸了三體遊戲,這些要合理化其實并不困難,隻需要再增加一些小情節就可以順暢很多。然而這些原著中的諸多矛盾和缺陷,電視劇《三體》基本上也是“摳書式”還原,原封不動的把它們還原到了影視中。也正因此,《紐約時報》在2月3日的一篇劇評中寫道,中國版《三體》電視劇除了讓角色重複書中的話,很遺憾沒有找到更有趣的戲劇呈現方式。認為中國版《三體》,是一部“忠于原著的平庸之作”。
總結與展望
電視劇《三體》吸收了原著開闊的時空大格局、恢宏的宇宙觀架設、深邃的現實批判主旨, 保留了硬科幻的主體情節和設計,但同時也注意到了故事性的強化和人物性格的塑造等藝術改編。相比小說,電視劇《三體》在内容上抽離了繁雜的支線,集中于汪淼和史強的行動線作為全劇的主要線索,強化了外部戲劇沖突,增加了偵探、犯罪、懸疑等元素來吸引觀衆,讓故事線更清晰集中;同時人物性格的細節更加飽滿,突出了人際交流的幽默感。劇中的人物汪淼、史強、 申玉菲、徐冰冰、慕星等,個個棱角分明、個性突出。最耐人尋味的是,電視劇《三體》更加凸 顯人物的情感世界。任何技術終将為人服務,人才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人的際遇變遷、人的情感 變化,才是科幻文藝作品區别于科幻類工藝品最本質的地方,也是劇版《三體》改編最出彩之處。
科幻題材一直是中國影視創作的短闆。迄今為止,國産科幻的精品力作依然屈指可數。科幻IP的影視化,不僅僅是技術上有諸多困難,更難的是将科幻作品獨有的世界觀和觀衆能夠接受的叙事模式的有機融合。
《三體》第一次以真人實拍的的形式改編硬科幻IP,是科幻類型劇集的一次勇敢開拓,也用他們的行為诠釋了科幻的“探索”“開拓”“勇敢”等精神。《三體》電視劇的成功,無疑對中國科幻類型IP的影視化産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先驅者的形象将永遠被銘記在科幻影視的曆史中。當下,中國科幻已經逐漸破圈,中國的科幻劇集也被更多人關注。這裡用劉慈欣短篇小說《朝聞道》中的原文來表達筆者心情:“亂發披肩的原始人,第一次擡頭凝望星空,黑暗瞳仁,第一次印出銀色光斑。外星人警報大作,認為這個文明已達阈值。”《三體》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即使它還有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它預示了中國影視仰望星空的開始。科幻不能隻靠劉慈欣,更不能隻靠《三體》,而科幻影視化的“落地”就更為不易。中國科幻的長路依然漫漫,《三體》隻是一個略顯孤獨的先行者。
2020 年國家電影局發布《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科幻十條”。三體宇宙透露,續集《三體2:黑暗森林》以及番外《三體:大史》也處于籌備中。接下來各大平台還有十部以上的科幻IP改編劇即将上線,包括不限于劉洋的長篇《火星孤兒》,七月的長篇《群星》,劉慈欣的長篇《球狀閃電》,劉慈欣的短篇《超新星紀元》《全頻帶阻塞幹擾》等等。
中國科幻下一階段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期待。
參考文獻:
[1] [美]西摩·查特曼. 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叙事結構 [M]. 徐強,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97
[2] [美]喬伊斯·卡羅爾·奧茨. 從文學作品到電視屏幕[J]. 張讴,譯. 電影研究,1983(10):122-125.
[3] 宋彬 邱琳. 從《人世間》看嚴肅文學 IP 影視化改編[J]. 電影文學2022(20):140-143
[4] 張思毅. 劇版《三體》能否開啟科幻影視改編新篇章?[N].南方日報,2023(A12).
[5] 金姬.七年一劍國産劇《三體》為何口碑兩極化[J].新民周刊,2023(06):42-45.
[6] 菲尼克斯.《三體》IP開發為什麼這麼難?[J].新民周刊,2023(06):50-53.
[7] 衛中. 大IP翻拍,《三體》做對了什麼?[N].文彙報,2023-01-29(004)
[8] 吳月玲. 電視劇《三體》:充滿中國哲學、美學、人情意味的科幻劇[N].中國藝術報,2023-03-03(006).
[9] 王素芳. 電視劇《三體》:讓科幻的浪漫照進現實[N].海南日報,2023-02-13(B16).
[10] 張潔. 電視劇《三體》展現中國式硬科幻的影像魅力[N].天津日報,2023-03-07(010).
[11] 謝江林.互聯網助推下的文學生産與影視改編[J]. 視聽界,2015(06):42-45.
[12] 陳清華.科幻是一種閑情逸緻的文學——科幻電視劇《三體》中的哲學隐喻[J].南腔北調,2023,No.394(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