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成為蕭亞軒,而《吐槽大會4》“拆解”了蕭亞軒。
在廣大網友“血書”求蕭亞軒開戀愛培訓班的時候,《吐槽大會4》真的請到了蕭亞軒作為最後一期的主咖,傳授戀愛秘籍:
雖然在節目裡蕭亞軒自嘲隻不過是個“平平無奇的戀愛小天才”,但《吐槽大會4》卻讓觀衆重新認識了一個真實、完整的蕭亞軒:
“蕭亞軒唱那歌叫《愛的主打歌》。愛的朱大哥,但據我了解,她愛的都是小老弟。”
“蕭亞軒走基層送溫暖,從海甯皮革城,跳到了樣闆間,華麗轉身成為了喊場女王。”
“蕭亞軒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樣,不出門的時候不洗頭。所以我非常感謝《吐槽大會》請她來,她終于肯洗頭了。”
金曲天後、商演歌手、鮮肉收割機……《吐槽大會4》從事業、情感、經曆多角度出發,展示了一個立體的蕭亞軒。而最後,她也以最真實的狀态回應了所有争議和評價。
抓住所謂的“槽點”,拆解話題事件,在幽默、犀利的吐槽中重構事件、還原人物。層層拆解又重構真相,就是《吐槽大會4》的“拆物”邏輯。
拆解槽點,還原真實人物
很多綜藝造星,而《吐槽大會4》“拆”星。
就像王建國吐槽蕭亞軒“金曲天後”的“金”,是退休金的“金”,《吐槽大會4》“拆”星的“拆”,是“人艱不拆”的“拆”。
蕭亞軒事業受挫,頻繁接商演活動。在樓盤開業現場和觀衆互動遭遇冷場;馬蘇走紅毯,或撿垃圾或走得太慢“超時”被趕,發微博為朋友澄清绯聞,結果被當事人“打臉”……許多在外界看來是“黑點”,甚至影響明星公衆形象的風波,《吐槽大會4》都敢提,并且反複吐槽,深入分析。
“蕭亞軒特别喜歡跟觀衆互動。我說嘿,你說嘿嘿。最後真的沒有一個人跟她嘿嘿。大家在心中呵呵。”
“馬蘇啥也不知道,就敢出去給别人作證。全互聯網第一莽夫。”
“20米的紅毯,足足走了6分鐘。後來保安都來轟她了,說:你别走了。馬蘇還橫:憑啥不讓我走?我是闖紅燈了還是酒駕了?保安說:你逆行了。”
經《吐槽大會4》拆解後,明星的種種“槽點”反而讓他們更接地氣,更能被觀衆理解:蕭亞軒作為唱跳歌手,在每一個舞台上都要做好自己,即使尴尬也要投入表演;馬蘇紅毯“逆行”,就是想讓攝影師多拍照片,“打卡”戛納紅毯。
對于焦點事件,《吐槽大會4》毫不避諱,吐槽有深度,也有銳度。從王校長被限制消費到笑果文化的自家人風波,《吐槽大會4》百無禁忌。
不避談“黑點”,全面聽取外界對公衆人物的評價,是《吐槽大會4》的真實;放下包袱登上《吐槽大會4》的舞台,主動發聲、直面争議,是嘉賓們的真實。
人孰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是最好的态度。19歲的李庚希抽煙,亂扔煙頭被拍,引起輿論攻擊。參加《吐槽大會4》,李庚希接受了嘉賓的吐槽,承認亂扔煙頭不對。而賈冰直言“現在小孩也不知道咋的了,這麼大年齡開始抽煙,像我,我這麼大的時候……我抽得比她還多。”吐槽幽默中帶諷刺,實際上也對“女明星不能抽煙”的刻闆印象表示了反對。
用吐槽的方式重提争議,打破禁忌,拉近了明星與普通觀衆的距離。解讀槽點,還原了事情真相,讓明星親自回應,直面争議、勇于認錯的态度反而能憑真性情“圈粉”。
拆解幽默,重構語言體系
不造星,但造梗。
2017年,《吐槽大會》在語言類賽道脫穎而出,讓吐槽成為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助推小衆的脫口秀文化走向主流舞台。如今邁入第四季,《吐槽大會4》延續了幽默尖銳的風格,推出了更多風格鮮明的脫口秀演員,以獨特的語言體系牢牢鎖定觀衆。
如果要盤點《吐槽大會4》最後一期的“高光”段子,呼蘭的“斐波那契數列”一定榜上有名。
“蕭亞軒的男朋友在網上是有個表格的,裡面列着姓名、職業、年齡差。從下往上看,小2歲的,小3歲的,小5歲的,小8歲的,小13歲的……有人說她集郵,她集的是斐波那契數列。”成功逗笑現場觀衆之後,呼蘭又“甩”出一個爆笑的諧音梗:“你們還算聽懂了,我給建國講這個段子的時候,他的反應是:納妾,誰納妾?現在還敢納妾?”
讓李誕“深惡痛絕”的諧音梗,卻總能戳中觀衆的笑點,因為懂得“拆解”幽默的《吐槽大會4》每次能把諧音梗玩出花樣。例如,程璐也會使用諧音梗:“我是一個山東人。阿嬌剛出道的時候,我們那邊不叫她阿嬌,我們叫她阿膠。”
梗好笑,也好“賣”。《吐槽大會4》往往能把硬廣巧妙地融入段子裡。當容祖兒聊起戀愛觀的時候,她說:“小鮮肉不一定是我的菜。不過,好在菜這個東西,隻要配上海天黃豆醬,蒸焖蘸炒拌,怎麼吃都好吃。”嘉賓猝不及防的打廣告成為了一大笑點。而正因為植入自然、不突兀,《吐槽大會4》的廣告才深入人心。
拆解幽默,《吐槽大會4》形成了一套新的語言體系。無論是阿嬌說“不要再說我老公吃軟飯了,這個不是事實,但可能是他的願望吧”,還是徐峥模仿卡姆“這個不好笑嗎?這是一個小幽默好嗎”,都是《吐槽大會4》語言體系下誕生的“專屬黑話”,像“ZQSG”等飯圈用語、“老鐵666”等直播用語一樣,“吐槽用語”也在破壁流行。
阿嬌為老公澄清绯聞并“洗白”、主咖徐峥用卡姆全部的喜劇技巧把卡姆“一頓暴吐”,讓觀衆瞬間覺得,“有内味兒”了,這是純正的《吐槽大會4》的“味兒”。
不管是吐槽金句還是花式口播,《吐槽大會4》幽默的段子和獨特的語言體系深受觀衆喜愛,在娛樂的同時傳遞出一種“笑對人生”的正能量,讓看節目的觀衆在笑聲中忘記煩惱,真正抒懷大笑,就像卡姆說的:“總有節目要假笑,但我們從來不假笑。”
拆解現象,傳遞現實意義
這一季,其實有很多人說《吐槽大會4》“内味兒”變了。
犀利和幽默沒變,觀衆口中“變了”的是節目的“溫度”:《吐槽大會4》變“暖” 了,不止“損”人,還會誇人了,節目體現出了更多的人文關懷和現實關照。
2019年,電競被正式列入了體育競賽項目,許多大學都開設了電競專業。《吐槽大會4》請來了國内電競行業的頭部主播PDD。在犀利的吐槽中也向觀衆解讀了PDD的多重身份:前電競選手、遊戲主播、俱樂部老闆、捐贈小學的熱心公益人士。
雖然節目吐槽了PDD身為國内電競行業的領軍人物卻鬧出“反向抽煙”的笑話,但最引人深思的是這段話:“很多人在PDD身上看到的是‘哇原來打遊戲可以這麼賺錢’,不是的,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一個人即使在電競這種非傳統行業,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活得風生水起。”糾正了一些人的理解誤區,以主流價值觀引領年輕人的思想,《吐槽大會4》的這番話是對電競行業從業者的肯定,也是給年輕人的擇業、創業啟示。
PDD專場是《吐槽大會4》給男生的禮物,而直播帶貨崛起的背景下,《吐槽大會4》也從電商平台“淘”來了所有女生的“魔鬼”李佳琦。
“成龍大哥不用威壓”、“日防夜防,佳琦難防”等吐槽金句“炒”熱了節目氣氛,而最後主持人張紹剛的總結又增添了一絲溫情:“我相信像李佳琦這樣的,很專業、很努力、很敬業,同時也很真實的,即便他不是口紅一哥,也會是BB霜一哥、睫毛膏一哥。”
打破圈層壁壘的《吐槽大會4》,邀請了各個領域的嘉賓,也關注到更廣泛的社會現象。針對年輕人最關心的戀愛問題,《吐槽大會4》開設了夫妻專場,也邀請“鮮肉收割機”蕭亞軒作為收官之夜的主咖。
在女強男弱、姐弟戀等關系的探讨上,《吐槽大會4》表現出了先鋒的态度:“好的婚姻,物質不重要,年齡不重要,誰強誰弱也不重要。大家在一起,開心才最重要。”
拆解槽點時,《吐槽大會4》觀點犀利,言語間能擦出火花,而解讀現象時,節目則以深度和溫情引發共鳴。态度不變、銳度不減,是正向價值輸出增強了。
“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人類笃信自然造物,崇尚造物法則,覺得“造物”邏輯值得探究,有時卻忽略了“拆物”也是一門藝術。《吐槽大會4》拆解槽點、拆解幽默、拆解現象的同時,讓嘉賓直面争議,用吐槽的方式來消解負面情緒,實際上也為現代人在高速運轉的社會中無數的壓力提供了新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