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口罩的原因,已經很久沒進影院了,挑了個觀影人數比較少的時段,去看了一場《無名》。

去看之前,不敢看太多的影評,因為不想被别人的思緒所左右。但從一些片花來看,個人比較認同某位網友的觀點:這并不是一部适合放在“春節”這個阖家歡樂的時候來欣賞的作品。它的色調太灰暗,情節太壓抑,……

雖然整部電影看下來,周圍并沒有以往那些打電話、吃東西等不文明的幹擾,但還是遲遲沒法進入情境中去。看着人物的講述,總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開始以為是自己的思緒太亂,又或者是因為梁先生的固有印象影響的,後來才明白,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導演的不走尋常路。

...

但即便如此,影片中的兩隻動物仍然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隻在廢墟中被驅趕,最終因為一小塊食物而丢掉性命的小狗;還有那隻在水泥廠外徘徊觀望的小羊,它們仿佛就是當時掙紮在生死邊緣的普通民衆,于水深火熱中無家可歸,彷徨無助的任人宰割。

如果要給這個影片一個标簽,我會選擇“燒腦”。這個詞所指的不是情節内容的神秘莫測,也不是人物關系的複雜難解,而是因為導演的不走尋常路。他把一個原本簡單的故事拆解開來,讓觀衆像拼拼圖一樣去自行查找其中的來龍去脈。

很多觀衆在看過影片後表示要去再看一次,不是這個故事本身有多麼的晦澀難懂,而是觀衆想要看明白導演講述的故事,可能得要具備像葉先生那樣“過目不忘”的本領,才能把前面雜亂的片段準确的插入到後面的故事中去。如果記不清楚,又想弄個明白,就隻能去再去二刷甚至三刷。

...

比如我現在,依稀記得有個人物的某段話,可以做為影片的點睛之筆,但就是怎麼也想不起來,是誰,在什麼時候講過的了。但我暫時不想馬上去重溫,就把它當成一個懸念吧。畢竟像葉先生這樣從事特殊戰線工作的,他們生前身後那些未解之謎,本就是他們傳奇中的一大特色。

說完故事,講下演員。導演在這一點上也延續了他的不走尋常路。一個是以文藝片出名的金牌影帝,一個則是幹淨猶如白紙的後起之秀,他們兩個的搭檔,本就頗具話題,況且還是設定了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并賦予了他們這樣的一個特殊身份。于是在一靜一動之間,書寫了無名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