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我看了一下票房數據,很慶幸這部電影沒啥票房。也不奇怪,即使是迎合大衆反智情緒的捏腳電影,也要講究一點技術。就像《夏洛特煩惱》内容低級,但人家包袱抖的漂亮啊。

影片基本看上個十分鐘就能知道後面的情節了,其實你在宣傳片看到的内容就是本片的全部了。唯一的懸念就是看導演如何煽動觀衆對少年罪犯的仇恨,以及李長峰用什麼手段複仇。結果可想而知。國内的尺度本就不允許大尺度的暴力鏡頭,導演就反複的播放那段施暴的視頻,用視頻中女孩的叫聲反複撩撥觀衆的情緒。至于複仇戲我甚至不想評論,邏輯、表演、攝影、配樂全都不對,簡直是作為導演的反面教材。

以李長峰認屍那場戲為例,導演幾乎犯了導演這個行當能犯的所有錯誤!運鏡沒有張力,表演哭天喊地,配樂畫蛇添足。《甜蜜蜜》裡張曼玉認屍那場戲,同樣的停屍間,同樣屍體上有紋身,看看陳可辛是怎麼拍的!不會拍你還不會抄嗎?

電影的題材緊扣這幾年的社會熱點事件,從受害者父親的角度迎合大衆對于未成年人犯罪入刑的訴求。我想說這不是電影應該做的!作為大衆傳媒,電影在娛樂的同時本應該更為審慎的對待社會熱點問題,不說什麼反思,至少應該留有讨論的空間,退一萬步說也應該符合一般的普世價值。而這部電影的主創主動迎合大衆反智的仇恨情緒,鼓動未成年人犯罪入刑,甚至利用這些賺取票房!我不想評論他們的行為,因為那要用髒話來表達。

至于未成年人犯罪入刑我個人肯定是反對的。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你們是怎麼确定你的孩子一定是受害的小芊呢?萬一他是殘暴的王天笑呢?即使是羅智誠這樣的老實孩子,他隻是處于軟弱或隻是需要朋友,被别人裹挾到了犯罪行動中呢?你們還是堅持要以牙還牙嗎?

你們真的覺得嚴刑峻法,可以阻止血氣方剛的半大孩子做荒唐事嗎?他之所以是未成年人就是因為他們的心智還不能完全控制他們的欲望。回想我們年幼的時候,師長禁止我們做的事,有哪一次我們是聽話的。我們在那個年紀誰沒有做個幾件讓自己後悔的事?

也許你會說,有些孩子看起來已經無藥可救了,這是他的成長環境決定的!真的嗎?那麼我想問:無藥可救的标準是什麼?由誰來判斷?不好的環境當然出壞孩子的幾率會高很多,但就沒有反例嗎?艾佛森長在貧民窟,他有可能成為毒販,但他最終成為的籃球明星。我們的同事中有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他們的家鄉條件惡劣,教育水平底下,但是他就憑着自己的意志力戰勝了自己的欲望,埋頭苦學考上大學,成為城市中産。所以說一個人的成長至少有兩個決定因素,一是環境,二是個人意志。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作為擁有自由意志的人類,都有可能擺脫低級欲望的控制,作出理性的選擇。面對犯罪的未成年人,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這些成年人沒有創造出一個好的社會環境,讓所有孩子健康成長,在他接受相應的懲罰之後,應該給他一次從新選擇的機會,直至他成年。

至于想李長峰這樣的受害者家屬,他當然有權要求對等報複。但如影片中罪犯害死了幾個女孩,我們怎麼辦,槍斃他多少次呢?他侵犯了女孩,我們再找人侵犯他嗎?

面對受害者家屬,社會除了把罪犯繩之以法之外,難道就沒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嗎?有沒有機構對他們做經濟上的補償和心理上的關懷呢?而這些是一個文明社會最基本的功能配置!我們除了喊打喊殺之外,有誰為受害者家屬想過并做過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