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很喜歡女主去世的那場戲,她原本已經準備和男主去日本了,但是在火車軌道旁聽到了孩子們基督的禱告,追趕男主的帽子然後就直接倒地了,她的一生也像是在追尋男主的路上,她走了帽子又自己跑到男主身邊,就像是她的心一樣,被分給了這兩樣東西。
同樣還很喜歡的是女主火車站被要飯小男孩吸引下車後給那些孩子扔橘子的那場戲,在那時候,女主不就是那個孩子的基督嗎,從天而降的橘子就像是對天空像基督禱告後的回音一樣,女主的笑容配上降落的橘子真的太美了。
剛開始感覺像是瑪麗蘇劇情,男主一見鐘情,女主家貧不得不去青樓,但是後半段男主回來一直堅貞不渝的對女主還是增添一些浪漫色彩,一直擔心男主不回去了或者變心了不願意給女主治病,但男主從頭到尾一直很堅持的對女主,還有些反常,加上前半段我一直不了解基督對于女主到底意味着什麼,為什麼一直再說并且為什麼不願意走非說日本沒有基督,綜合年代背景我覺得就是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他們在吃不飽飯的日子裡,是基督給他們發粥發糧食。在衣服帽子掉到河裡的時候,是像基督禱告就可以馬上讓衣服幹的魔法。同樣男主的帽子也是貫穿始終的物件,從兩個人剛開始結婚時女主非要自己劃船把帽子掉進湖裡,男主害怕她出事責怪她但還是把帽子給她帶着,到後面女主生病兩個人去做日本船時男主怕她冷給女主帶的,還是說女主去世前一定要追逐的帽子,貫穿在男女主戀愛的始終。
整個的時代背景給這出戲增添了很多的厚重感,把洋人誤作為基督也體現了那個年代女主這種人物的無奈和無知,但是還好,貫穿始終的是情,算是我很喜歡的劇情片。女主實在太漂亮了,笑起來不笑都很美,劇裡的所有造型都充滿風情,雖然像孩子的臉龐,但是又有骨子裡透出的妩媚,太适合這個角色了。梁家輝一如既往的儒雅氣質也适合日本作家,包括他的原配夫人也是很美,整個電影的畫面運鏡都是很美很美,終于懂得了這個評分的來源,畫面劇情都不掉鍊子
不止瑪麗蘇,基督為光情未負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