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好看,劇情緊湊,元仲辛趙簡王寬小景韋衙内薛映各有各的特點,十分精彩,結果越到後面越爛,尤其是最後一個篇章

實在不吐不快,本來我好喜歡元伯鳍,感覺武力值高又機敏,但是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如此崩壞的角色。祁川寨大戰是元伯鳍的心頭刺,他回到大宋以後,唯一一個執念就是找到出賣大軍的人,于是他選擇了一個什麼方式呢,他竟然選擇給滅掉祁川寨大軍的米禽牧北當奸細!當耳目!就為了讓米禽牧北告訴他出賣宋軍的人是誰。我真的要服了這個編的情節了。這真的合理嗎啊?說到底米禽牧北才是殺掉祁川寨大軍的人,元伯鳍為了知道奸細是誰,自己當了米禽牧北的奸細。他成為了他最痛恨的那類人,他成為了一個夏國的奸細。天呐這個角色還能立得住嗎?簡直就是從内部崩壞好不好!他作為一個祁川寨大戰的将軍,處處受敵軍的擺布,此角色徹徹底底的崩壞。

看到元伯鳍在邠州和米禽牧北見面的戲,真的我要被氣死了。米禽牧北說,你殺周懸應該去祁川寨,因為在祁川寨殺周懸才能告慰将士們亡魂,元伯鳍他竟然同意了。。米禽牧北也陳述了一個對在那裡殺周懸對米禽牧北自己也有好處的理由,元伯鳍就信了。絲毫沒有懷疑。我說,你好歹也是祁川寨戰役的将軍,你的死敵讓你幹啥你就幹啥嗎?對面坐的是你的死敵哎,你作為一個将軍為什麼絲毫不思考對方這麼說背後有什麼陰謀,他這麼說了,你就按他說的去做了,我的天呢。元伯鳍身上處處吊着編劇給他綁的線,已經毫無邏輯了。

換一個情景帶入一下,一個我軍将領為了查出某次中日之間的大戰裡的奸細,而屢次聽從日本調遣,出賣我方情報,為的就是抓到日本人埋在我方的奸細。大家覺得這樣的情節他合理嗎?

然而,最後還出現了一個更加沒有底線的角色。那就是陸 觀 年。。。。這個角色實在是太氣人了,所有人都以為周懸是出賣了祁川寨将士的人,沒有想到是陸觀年。陸觀年自白的厥詞是這樣的: 當年宋夏争戰,夏雖然戰場上赢了,但是經濟下降不少,而大宋也不想打了,關鍵就是誰先開口認輸,他說我們大宋的将士已經拖不下去了,百姓也拖不下去了,但是官家還想打,所以不如用一場痛痛快快的失敗讓官家改變主意,(我:??????一口老血),斷指求生是最少的損失,所以我就把祁川寨的将士們賣了,用他們的命來換大宋的和平。(這是以什麼高傲的姿态在看待戰争啊我服了)

啊?????他這說的什麼玩意兒啊我的個天啊,而且這家夥出賣自家軍隊還用的周懸的官印,相當于不但出賣自己人還陷害自己人。這是什麼行為?這不是漢奸是什麼行為?換個情景來代入一下,中日大戰兩方都戰累了,日本人更厲害一點,但是我們中國雖然戰力不行,但是中方領導想繼續戰,但是某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覺得我們中國還不如痛痛快快敗一場,這樣就可以求和了,于是就把我們中國前線将士給出賣了,于是我軍大敗一場。所以這是什麼行為。

但是最後劇裡最後并沒有對陸觀年這一行為做一個賣國罪的定性,而是讓他作為一個英雄一樣戰死了,他死前編劇還在幫他渲染他的悲情,他說的最後一句台詞是:戰旗不倒軍魂不散。場面十分悲壯,以此賺取觀衆同情,轉移觀衆的注意力,趁機将此角色所犯下的罪,輕易帶過。我就想說作為一個出賣大宋将士的人,你配說戰旗不倒軍魂不散嗎?

所以我真的要被這最後幾集氣死了。編劇是真的沒什麼民族大義是嗎?因為編劇沒有,所以編劇編出來的角色也沒有,一個個都是什麼漢奸行為啊???大宋本來就是一個很屈辱的朝代,一個元伯鳍一個陸觀年愣是把民族氣節全都丢光了,就算在抗日戰争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我們國家也沒有說打累了,幹脆痛痛快快輸一場算了,而是甯死不屈,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編劇你懂不懂啊,中華民族應該是一個再怎麼貧弱都不丢掉民族氣節的民族,以前的楊門女将這類的都拍的不錯啊,這局塑造出來的角色怎麼這樣???

本來要看第二部,想想還是不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