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也有種日劇的感覺?包括複雜的心緒
砸向你的躲避球,連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不是故意。當堂問學生父母是否健在和什麼職業的老師實在 눈치 없 어“人心是似懂非懂,試着了解自己的内心很重要,也很有趣” 小女孩的自尊自卑交雜狀态太寫實了。她總擡頭仰望她,而後又怯生生微微低下去,連偶爾的故作氣勢也像一戳就破的氣球,而高貴的她似乎總是理直氣壯,頭顱永遠不會低下,直直盯住你的眼睛,仿佛看穿一切。但年幼的賢重不知道的是,在小公主商燕犀利直白的眼神後,是不願被看穿的脆弱惶恐。
商燕手裡被放上教鞭,握有了虛幻的權力,她不懂如何駕馭這權力而傷害了同學 少女心事在昏黃破舊的小巷凝成一滴滴琥珀般的蜜,為賢重鍛造一面濾鏡,重新發現自己住所的美。歸功于那個少年——便也是心動加深的瞬間 太美好的白月光,偏偏又來了一個各方面像他連名字都一樣的替身..(隻是孫明悟臉太虐了 還是白月光哥哥帥) “要提起我的人生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千商燕” 長大後的商燕 自帶哥哥說的那種“厭世感”。 “前輩,我好像太喜歡你了,喜歡到現在不能再喜歡你了”“如果時間很久後呢?我還一直等你呢?”那你就等着呗,等到那時候你不就知道了。
商燕就是仗着她知道,賢重不會不管自己。但凡賢重是個下狠手的精神小妹,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了。所以這個電視劇既然講的就是這兩個性格的女孩,那我們何必指摘,就去觀賞她們的人生糾葛不就好了?不喜歡她們的人設想給她們改這裡改那裡的,那也就不會有這部劇了。去敞開發現“啊,原來還有這樣的人呀”,去拓寬自己的理解度,你的内心或許依然不會接受,但是會更豐富,會有更大的空間給你去稀釋你“無法接受”的那些東西。
“宮崎駿座右銘是,無論多麼困難的事,總有過去的一天。”(超絕忍人)
導演趙英民還拍過《愛情的理解》,也是一部我很喜歡的擰巴型드라마 因為都超能get裡面的擰巴角色hhh
商燕是有自毀性的。她其實一直有非常後悔的地方,比如對哥哥有點兇,看了哥哥的日記,覺得自己間接害死了哥哥,這份自責太深重,她又太驕傲,無法像一些人一樣就那麼逆來順受地背負着負罪感窩囊地、忍氣吞聲地苟且活着,小時候她确實是公主呀,有好的家境,漂亮的房子,優秀的哥哥,當老師的媽媽,這些在外人看來都是足夠讓人羨慕的标簽,也确實給予過商燕童年時期的養分,但是再華美的袍裡面也有虱子。哥哥看上去帥氣但其實有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個秘密也讓哥哥自己很難受。爸爸的嘴臉初期有所顯露,後來完全崩壞且暴露了。所以商燕是一個,在蜜罐裡成長的小女孩,隻是後來罐子碎了。這一碎,讓她以前心裡的那些不堪、擰巴全都得到了滋養的空間。環境很重要,一個人就算心裡有惡念,但是如果環境好,這些惡念就沒有滋長的空間,就不會結果變成行為,但如果環境不好,那惡念可能就會被拔出來野蠻生長,變成行為,而念頭别人看不到,行為的發生,别人卻能看到甚至接受到,比如商燕的媽媽和賢重。
人本來就是自憐自戀共存的,商燕确實有可憐之處,這也是為什麼前輩和賢重媽媽看到商燕會心疼,其實賢重也是心疼她的。
商燕的自毀性,就是她一方面要體面,要自尊,不要被憐憫,一方面又帶着洩憤(發洩對别人也有對自己的憤恨)的心态,比如演員罷工,最後她突然出乎意料地一跪——但我其實不認為這是彈幕說的“為了讓前輩愧疚心疼”,跪下這個動作對商燕來說是她對這樣強撐的自己的一種自嘲。但是别忘了,允許嘲弄她的隻有她自己。所以别人做出的任何哪怕是為她好的行為,隻要商燕看來覺得是憐憫性質的,她就不要,她就會反感,然後去變成刺猬紮對方。同時問題也解決了。商燕某種程度上是“豁得出去”的。大家擰巴的點不一樣,别人無法做到的行為,商燕可以。
後來找賢重求和,又往地下一跪,結果賢重看到鄰居來了又走過去擋在商燕身後(怕她被鄰居看到下跪丢臉)其實賢重是懂她也最守護她自尊心的,還有就是賢重善良,太善良了,這種善良就是會心疼商燕。何況小時候的賢重又對商燕有着女神的濾鏡,所以小時候她們就互相彼此羨慕,賢重羨慕商燕的大房子、父母雙在還有個帥氣哥哥,商燕羨慕賢重溫馨的小家和“自己的親媽對她更好”的吃醋。所以童年時的印象太深了,幾乎具有塑造性,有持久長遠的影響。小時候想要沒得到的長大就會特别執着,擰巴又可憐、一邊自憐一邊又守着某些自傲的東西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可憐之處,并把這種擰巴的情緒轉化為刺向親密人(而且往往是善良溫和的親密人)的利刃。
“你怎麼會這麼想呢?”“這不是怎麼想的問題,是一旦一個孩子開始這樣想,對她來說世界就已經是這樣了。”
活着的意義就是和一切say hi,再和一切say bye
商燕撕心裂肺痛苦蜷縮嚎叫的時候賢重心疼又惶恐地抱住她,太讓人心酸了這兩個孩子 她們的羁絆已經完全超出家人了
“對我來說,沒有像你一樣的存在了。”所以 我想講的故事,是你,和其餘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