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F1:狂飙飞车》出品方之一,苹果在电影上映前就开始炒作自家产品参与了电影摄制,也有不少媒体竞相报道。

...
...

比如有比较详细的报道称,苹果工程团队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摄像头系统,满足电影的技术和制作要求,系统模块采用iPhone 15 Pro的48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搭配苹果A17 Pro芯片,能够录制ProRes Log格式视频。从视频素材来看,这个设备安装在了车辆顶部,像一只短短的翅膀。

结果,传来传去,变成了:《F1:狂飙飞车》用iPhone技术拍摄。更有夸张的自媒体,直接变成了“用苹果手机拍摄”。

这怎么可能!

但凡稍微对电影拍摄有一丁点儿了解,都会觉得这种说法很荒谬。下面开始说重点。

...

1、大制作电影,都是多种方案协同拍摄

成熟的大导演拍大制作电影,基本不会只用一种设备、一种拍摄方式完成电影。

用脚架拍固定镜头、用轨道拍移动或旋转镜头、用斯坦尼康或稳定器拍有呼吸感的晃动镜头,摄影师选择的方案,从来都是根据导演的需求而定,比如斯皮尔伯格拍《西区故事》跳舞场景,用大摇臂拍自由度更大的移动镜头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

《F1:狂飙飞车》更是如此,看过电影就会发现,赛车场的机位要比常规电影的机位多得多,车上就有怼赛车手脸拍的固定机位,有车前侧可以自由旋转的机位,有模拟赛车手视角的机位,以及安装在车身正前方拍摄和前车追逐、擦碰的机位等等。

...

此外还有赛车外面的客观视角,有航拍、有拍摄车抓追逐和刮擦的特写、有赛场外围看赛车飞驰而过,以及其他场景的文戏拍摄,这部分就和其他电影一样,脚架、轨道、摇臂和斯坦尼康等常规应用了。

别告诉我,你还相信这些都是“用iPhone技术”拍摄。

其实官方发布的剧照和幕后花絮就已经给出答案。

...

威尼斯尽管身形小巧,但战机驾驶舱的空间也捉襟见肘,之所以能放进去,是因为威尼斯可以将拍摄单元和记录单元一分为二,从剧照能够看出,分体后仅将拍摄单元放进了驾驶舱,得以完成拍摄。

但这个方案在《F1:狂飙飞车》里无法实施。赛车空间同样局促,而且由于都是实拍,这么大的机子放进去会影响驾驶安全。

...

这个为赛车部分提供主要素材的摄影机,是厂家配合摄影指导“造”出来的没有命名的产品。它里面用了索尼FX6电影摄影机的传感器(相当于传统胶片摄影机的底片),因为FX6的体积比较大,所以外面套了个索尼FR7的壳。这样就把机身体积压缩至比数码微单还要小巧。

...

这个问题我也仔细思考了一下,技术指标上,FX6和FR7相当,都是全画幅、都支持4K/120P,可以采集XAVC-I 4:2:2 10bit影像,连支持的高速卡都相同,不会给DIT带来不便,也都是E卡口。

...

由此可知,这25台摄影机,完成了绝大部分赛车素材的拍摄,不但摄影机和苹果没关系,整套系统也和苹果没关系。可旋转的底座用的是Panavision,遥控变焦和无线图传都已经是行业内非常成熟的应用,实现起来很简单。

所以苹果到底参与了什么呢?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么一点,在车顶装了个不能旋转变换机位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电影里到底有没有用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看来,苹果的加入更像是一种商业植入,给你个边角料的小任务,哄你玩玩,毕竟出品方要给面子。

最后,感谢摄影师郑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