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了武漢放映的字幕,然後在武漢的china premiere上第二次看了《是的》。開頭進行一個song battle,一邊是快節拍的be my lover,另一邊是慢節拍的love me tender love me true,都是關于love的音樂,卻很有攻擊性。第一部分就在這個song battle的節奏中進行,有些适當的改變,比如客廳的那場戲,關系個人和關系集體的意識,一會是憤怒地跳舞,一會是聆聽沉默。就像加沙的炮火同時存在于身體内部和周圍的環境之中。還有Y在街頭看全民服兵役的以色列公民街頭健身,而他坐在長椅上擡頭透過樹葉看太陽。然後他去健身房看Yasmin跳舞,自己躲在房間彈鋼琴。拉皮德生猛的影像風格用在了合适的地方,攝影機可以水平旋轉,可以豎直翻轉,瘋狂可以随時插入悲傷,悲傷也可以随時插入瘋狂。第一次看的時候,被那些慢下來進行叙述的段落塞滿了情緒,第二次看又是在每次發瘋、狂躁的地方想落淚,因為每一次發瘋都在反刍那些靜默的部分,簡直要精神分裂。
第二部分“尋找答案”的動線比較明确以後,這個節奏就被放緩了。Y說“勇敢的是說出Yes而不是No”的時候語氣是比較确定的,不過這個二元的、Yes和No的懷疑還是貫穿了始終。開頭的song battle選擇讓參謀長赢就是一次确認,以及Y問剛出生的兒子怎麼選,問打印店的店員Yes還是No(答案竟然是amen),經過哨站的士兵,都得到了不同的答案。這些地方問得比較抽象,而和Avinoam在遊艇上、和Leah在車上的提問則更加具體,抽象和具體的“問”是互相穿插的。隻要一開始行走影片就在對抗撕裂,比如獻出舌頭的動作,給權力舔腳是yes,激吻是no。可以看到一個絕望的搖擺,好像支持戰争的哪一方都在支持恐怖,Yes和No變成了同義詞。
2025年10月
武漢柏林電影周
筆記:同義詞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筆記:陌生的三宅唱,陌生的電影
《惠子,凝視》是我2023年最喜歡的電影,而2024年《黎明的一切》又讓我覺得這種“小而美”的路線已經走到了盡頭。沒想到《旅途中的日子》又找到了很多有趣的事物。三宅唱拍攝《惠子,凝視》的惠子,拍攝《你的鳥兒會唱歌》的佐知子,鏡頭與角 ...
為cinema流淚
(首發于公衆号“陀螺電影”)想想《魅影縫匠》:影片末尾的幾個場景,角色的情感經曆了從“愛”到“恨”的極端異化,旋即又被拉至絕對的“愛”。在這個情感辯證法的精湛演示中,我們不禁懷疑:什麼是情感?無法穩定的,在權力與依賴中不斷轉變、甚至 ...
Berlinale2025首映場:生活是詩還是電影?
(首發于「陀螺電影」)大自然對我們說了什麼?東華在寺廟談論我們如何用身體感受世界,起身離開,攝影機呈現了一個向上擡起的動作,我們看着讓東華在後文想起埋葬嶽父的母親的那棵樹,畫面在這停下若幹秒,樹葉之間透過陽光。洪常秀好像在對我們發出 ...
Berlinale2025:伊姆貝克的又一部《半熟少年》
(首發于「陀螺電影」)開頭的固定鏡頭給出城市空中的線纜與地下的軌道,我們馬上想起伊姆貝克的首作《半熟少年》。相似的開頭,空蕩的場景,卻沒有任何Drama的情節發生。《奧爾莫》的情節更複雜、場景更豐富,常常有不速之客進入這個生活。而這 ...
Berlinale2025首映場
(首發于「陀螺電影」)愛在三部曲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的新作《藍月亮》和《新浪潮》一定是今年的影迷必看。近年嘗試了動畫片《阿波羅10½号:太空時代的童年》和類型片殺手喜劇《職業殺手》後,林克萊特又分别以音樂與電影的曆史,再次讓我們得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