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看,视角会更成熟。
叙事上,我认为这部作品画了一个很中式的“○”,除了依旧没有彻底被解答或者她就只应该是如此的汉娜,它让所有其他人物的存在和行为都给出了基于这个题材本身比较合适的一个解答。
题材上,它关于集中营,关于大屠杀,其实承载了太多难以表达的东西,电影只能选择某个视角去展开,把主体集中在一个人物汉娜以及她有关的人和事情上,却最终把她又作为一个客体去观察,所以故事不可避免的带有流水线式的叙事,而人物必须要非常强有力的被演员支撑起来,否则它就会变成一场泡沫,演员的发挥其实都非常不错,我觉得每个选角都做的很好,无论是少年时期男孩的青涩,憧憬,美好,与幻想,还是老年时期拉叔这个角色长期的受困于这段情感经历,无法从这份关系里经历的缺失和深刻记忆里摆脱。又或者立场上,其实就如同这部作品后面拉叔这个角色去见幸存者,她的解释和回答,其实作为受害者讨论这个经历就是无解,无法原谅。甚至男主角的家庭,以及承载最终和解和倾听者的女儿,其实每个角色都在这个叙事里成为整个电影故事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最终促成了一个流水线叙事的“○”。
回归到凯特温斯莱特,就如同前面我所提到,在这部电影里,凯特所扮演的角色是电影里的一个客体,她一直处于被观察的状态,这样的表演其实很有难度,因为表演的空间其实被约束在非常有限的情景里头,但是演员所要承担的功能却无比的艰巨。她这个人物,首先是一个没有知识的文盲,因为无知,所以在情绪世界里,她并不那么的“正常”,一个认知有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工作”和生存意识驯化,而没有基本的人性和道德观念的女性,她的精神世界无比的匮乏,这也是为什么当少年时期的男孩出现她的世界里,她充满渴望,却又无比的怀疑和抗拒,因为她几乎无法彻底的正视自己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她需要,但是她逃避。她没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常识,但是她又有充分的本能去遵从欲望和精神层面的体验(倾听阅读)。在法庭审判的那几场几乎凝聚了这个角色最复杂,但是最深刻的一些特质,也揭开了她作为文盲的自卑和对于维护自我尊严的羞辱感,所以她成为一个承载最多罪责的犯人。在几场法庭戏里头,其实最意味难明的是她接受一切后果后,往回忘的那个眼神,我其实很好奇剧本里是否有说明男主角一直在场,她是下意识的想要回望寻求帮助?又或者只是当自己成为一个最终被审判的罪犯,想要寻求一种可能存在的同情和理解?当然,更有可能是,她接受后进一步的茫然无措。凯特在这一部作品里,虽然整体的戏份非常的少,但是剧本给到的情景却非常利于发挥,只是给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需要更精确的呈现她作为客体所受到的观察,以及就所有情境给出的反应。这一点上,她身上具备了英国演员极好的修养,甚至像一个德国演员一样严谨,这也让她的表演具备很强的可信度。电影的最后,也是她开始识字和学会阅读的那个阶段,她从以往的封闭和坚韧,过度到脆弱,但是却没有彻底和脆弱和解,做出了结束生命的选择,其实这里做出了很多留白,她没有去具体交代一切,但是也给观众足够的想象,她或者只是在逃避,又或者觉得与那个少年时期的小男孩的再见为她的生命的最后以及完整性也画上了句号,因为从作品来看,她自始至终没有真正融入过这个世界,这是我在这个表演里,最欣赏凯特做到的部分,我觉得是到这个阶段,我才认为她真正吃透了角色!
这个表演,放到今天估计很难拿到奥斯卡,因为题材和人物太不正面,且有恋童等极其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符合这个时代在脱离强烈公关后,好莱坞对于表演和电影双重成功的取向。我其实也不了解当时这个表演是怎么公关的,因为我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凯特温斯莱特这个有一定明星成分的演员来演,这样的角色似乎很难推入奥斯卡入围名单,一如这些年所有欧洲女演员的遭遇,欧洲非英国系的女演员每一次入围几乎都要到高于当届拿奖水准一到两个层次才有可能入围的前提下,我觉得这个表演放到这个时代,入围应该都会很难,但是表演无关于道德,这是我希望好莱坞演员要理解的一个东西,即便我对她们理解这个东西毫无期待。
其实我也很多年没关注凯特温斯莱特了,她属于后续才开始真正发力的那种演员,而且身上越来越没有那种特殊的明星气质,这对她的表演帮助很大,演员不能成为一个明星,哪怕是电影明星具备更大的关注度和号召力,但是表演这个东西不需要一丁点的星光加持,绝大多数时候它们都会成为艺术的累赘,这是我为什么始终不太认可好莱坞黄金时代女演员的一个基础,并不是她们不好,而是有很多时候,我从她们身上分不清是角色还是明星特质,甚至很多时候明星特质会彻底覆盖人物特质,这不是一件好事。
凯特温斯莱特她这一代女演员里头,我觉得最好的演员基本上就是五个,玛丽昂歌迪亚,米歇尔威廉姆斯,凯特温斯莱特,金敏喜(最年轻),周迅。但是从表演来看,现在其实无法判定谁的未来会更好,如果金敏喜能接一些洪常秀之外其他导演的作品,来填补已经空缺很多年的其他类型创作和表演,也许金敏喜会走得最远,但目前反而是天分最高的周迅已经彻底在掉队边缘。
稍微谈下这五位女演员:玛丽昂歌迪亚在表演中情感处于一个更好的状态:饱满但不过度,所以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她都能极好的切入;凯特温斯莱特和大多数取巧的奥系演员不同,她的理解更扎实,细节处理几乎就是我们从英国演员身上能看到的那种人物特质,经过高度戏剧理解和解剖后融入到真实里的发挥;米歇尔威廉姆斯,我觉得她身上其实还有一些没有被彻底敲碎的美国女演员身上的毛病,但是她是一个能够更深刻进行表演的女演员,优点能够更多的覆盖缺点,就近期的一次表演来说《造梦之家》其实在那一届入围的女演员里头,表演显而易见比凯特布兰切特和杨紫琼更好,但是奥斯卡的拿奖规则(电影票房的失败)和她的人物的不道德恐怕是她赢得投票的最大障碍。周迅我曾经寄希望她应该成为这一代最好的演员,但是即便天分还没耗尽,但是认知已经完全跟不上她的年龄。金敏喜,在洪常秀的作品里,哪怕在一些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的作品里,我依旧能找到一场或者几场接近最好女演员标准的表演,我觉得她其实是亚洲女演员这一代里头,最接近伟大女演员标准的一个,她的能力,理解,修养,情绪,还有她真实的程度其实没有短板,可能真的要从洪常秀的作品里走出来,多去演一些其他类型的作品,她可能会成为这一代有更高潜力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