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難想象一個變态食人魔能被演出優雅的感覺,可以說是影史唯一了。

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演技不需多言,這裡主要談談電影本身的高明之處——為什麼觀衆會站在食人魔的立場呢?(其實《紅龍》也有類似的方法,一并讨論了)

第一,第一印象是禮貌有教養。幾乎是立定姿勢的“good morning”,跟前面三個牢房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更别說還有“甩手箭”的攻擊,一副溫文爾雅的學者形象,一開始就給了觀衆很好的第一印象。除了人物形象,環境的對比也是很明顯的,前面三位是陰暗的牢籠(也是大多數觀衆對“監獄”的固有印象),漢尼拔是亮堂的玻璃(且大部分鏡頭也看不到玻璃),這種氛圍也在潛意識中影響觀衆的好惡。

...

第二,弱化漢尼拔犯下的慘案。前期漢尼拔隻有兩件具體的“惡行”,一為咬護士,這裡用的是院長口述,而這個院長本身就是讓觀衆讨厭的角色,這個情節很自然就輕描淡寫過去了;二為“嘴炮”隔壁的麥斯導緻他吞舌自殺,與其說是令人覺得變态,不如說是讓觀衆覺得“厲害”,再結合那記“甩手箭”,其實讓觀衆覺得“解恨”、“該死”更多。

...

第三,強化對漢尼拔的戒備森嚴。全身鎖死自不用說,鐵面罩确實是見所未見,看到這裡忍不住心道“至于嗎”、“這還是人嗎”?雖然後面的劇情會回應你:“非常至于”、“這還真就不是人”,但是看到這裡為止,應該未免會覺得博士受到的對待太不人道,從而生出一些同情心的。

...

第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而與食人魔變态的行為相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博士無比睿智的頭腦,甚至有種諸葛亮“不出茅廬知天下三分”的觀感(當然實際上是遠遠不如的)。像前文所說,越獄前,他的惡行被弱化,而他的智謀卻那麼耀眼;哪怕是越獄本身,除了變态殘虐的殺人手法以外(這裡其實也寥寥數筆讓觀衆對獄警有了讨厭的印象),令人稱道的更有心思缜密、出人意料的構思。

...

第五,殺人的美感。漢尼拔殺人過程中的儀式感,會讓那種殘虐有了一圈宗教或者什麼别的東西的聖潔光環,雖然說不清道不明,但肯定一定的美化作用,再加之高雅的音樂,更強化了這種美感(彈幕護體)。

...

最後,愛情。關于漢尼拔和史達琳之間的情愫分析很多,不論怎麼說,肯定是有愛情的,而愛情這種人世間最美好、最讓人會嘴角揚起的感覺,當然會淡化整個觀影途中的負面情緒,這一點毋庸多言。

...

簡而言之,就是美好的事情被放大、被渲染,可怕的事情被虛化、被包裝,大量的對比,讓最終呈現在鏡頭前的食人魔漢尼拔魅力非凡——有學識和有教養的優雅被突出,而視人命如草芥的殘忍和變态被淡化。

對于一個商業電影無疑是成功的——畢竟,美國即使沒有廣電,也不是啥都能拍能放,即便能拍能放,觀衆也不見得能承受能喜歡嘛;但對于觀影者來說,還是要有正确的是非對錯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