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3年剛過半不久,我還是想預先将《陌生人》列為我心中的最佳年度韓劇。它從一衆複仇、刑偵、超能力等題材中跳脫出來,将視線轉向新領域——母女關系。

看劇過程中我一直開着彈幕,時常看到有評論在批評劇中的媽媽(女主1),認為她自私、不夠負責、做事不合常理。這些評價之所以直至今日仍不絕于耳,我想正是因為社會對“母親”這一身份有着一系列看似隐形(因為将它自然化、象征化)實則強制性的要求。

女主1的行為打破了這種“母親”形象。她沒有因為女兒放棄外貌、“戀愛”(愛别人的能力),也沒有因為女兒年齡小犯了錯(把她的口紅當畫筆)而全盤接受、默默忍耐,而是直接把她趕出了門????

然而,再多外界的诟病和指責,在女主1獨自把孩子撫養長大的事實面前,都将全然轟塌。撫養孩子的艱難,僅僅通過劇中女主1背着夜夜啼哭的幼兒而精疲力竭這一個小場景已展現得淋漓盡緻。

同時,劇中各種配角的處理也富有深意。育兒過程中,始終在女主1身邊支持她的是女性朋友,早在一開始就懦弱隐身(即便他當年就知道女兒的存在,以他當時的處境,也無法抵抗家庭的命令)的是父親,而女主1的曆任男友則将女兒當作工具、累贅。這樣看來,讓女兒(女主2)産生“害怕自己成為金魚屎(累贅)”的根本來源,是那些男性以及那些有着厭女症的女性對她的看法,而非母親的所作所為。

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場景,其一是女主1對男主1(即女主2的父親,男主1)、自己和女兒關系的劃分。在男主1和女主2知道彼此的血緣關系後,編劇沒有跟随“破碎的家庭重新完整”的邏輯,讓三人破鏡重圓,而是借女主的口,說出:“這是我生出來且獨自撫養長大的女兒,和你沒有關系。如果你和我交往,那就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

女主1并沒有因為所謂的血緣關系,而賦予男主“父親”身份。這是多麼令人驚歎的處理,它重新強調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結,同時切斷了長久以來男性通過父權制人為建構出的父子間的聯結關系!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在女主2的男性同事得知她媽媽未婚早孕的單身媽媽時的發言。看到同事眼中躲閃、别扭的、欲言又止的表情,女主以為這是她熟悉的、從小受到的鄙夷的眼神,卻不想在自己的故意揶揄下得到對方的回答:“我覺得你的媽媽很偉大。”

借一個男性同事之口,發出這樣的感歎,放眼當前的現實環境,很難否認,這隻是編劇的一種美好願景。但即便是願景,也足以讓人感動,因為它展現出一種轉變,更因為我們都懷着同樣的願景:希望女性可以由自己定義;希望女性的付出和無償勞動得到重視和重估;希望女性擁有可以選擇的自由,并作為獨立的“個人”(而不是男性潛意識中的所有物)得到尊重!

還剩最後兩集,不管結局如何,這部劇帶給我的驚喜已然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