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懶的午後,無意中打開這部電影,本是抱着了解灣灣股市的初衷,看到中途卻發現暗藏許多寶藏。近些年的台灣電影(諸如大佛、陽光普照、孤味)诠釋了把電影拍好,自然能夠收獲喜歡它的觀衆青睐,同時收獲口碑;好的電影不需要去猜市場的喜好,不需要刻意去迎合某一類觀衆;因為在迎合讨好的過程中,會讓故事和表達失真,得到的結果并不盡人意。大家各有自己的觀影視角,我聊聊我從影片中看到的:

1.被時代裹挾的普羅大衆

片頭字幕介紹:指數在兩年時間内上漲了6倍。有參與股市的人能夠想象這将多瘋狂,股市上漲的資金自然會溢出到其他領域,引起價格上漲,包括房子、一般消費品,甚至是牛肉面。換而言之,萬物都在漲價,實則是貨币在貶值,這對沒有投資保值手段的普羅大衆是相當不友好的,正如男主的父親,唯一的手段就是再存三年的錢。

于是,樓下賣腳踏車的老闆會勸誡你買房子,上小學的兒子會建議你去買股票。大衆無法看清楚背後上漲的邏輯,能做的便是被上漲裹挾着加入。導演拍出了普通人因物價上漲被裹挾上車的境況,拍得相當真實,他沒有說教也沒有去解釋背後的原因,隻是演繹了普通人的反應和應對方法。20-21年的房價上漲,日本90年代的金融泡沫,何嘗不是如此。

股市常講:賣在人聲鼎沸時,買在無人問津處。真實的大多數卻與此相反,并非是愚昧無知,隻是被時代裹挾、被某些意志推着向前走。牛肉面老闆為了退休适閑和買房夢參與了龐氏騙局(導演也并未暗示它是龐氏騙局,它包裝得跟一切正常的投資一樣,直到騙局敗露後才得知),從希望轉向絕望自殺。好在導演沒有大肆渲染、沒有過多針砭時弊,拍得很克制,隻是将所見所聞真實地呈現,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

2.強者視角與不平等

股市中的強勢方會稱弱者為“韭菜”,片中的老狐狸也通過玻璃門、閉路電視俯瞰自己的員工。背後表達的是信息不對稱,正如老狐狸所說的“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通過這種不平等強化自己的強勢。

同樣,他通過制造不平等(豪車接他放學,告訴他同學母親私下的工作)讓男主向往不平等帶來的權威,并告誡小男孩要跟比自己強的人混在一起,才會更強,通過慕強心理培養下一個“老狐狸”。

在強者制定的規則下,導演将老狐狸拍攝成全知全能的神一般的形象。但劇情走向并非如此,強者也有無法打破的平等,例如情感,男主所收到的父母之愛不比别人的少(相信大部分的父親都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學号,但他的父親可以);反觀老狐狸,為鞏固強者地位,多生的不信任和孤獨,以及身邊人悉數與他遠去。

3.男孩的成長

起初男孩的夢想是買間房子開理發店,“去世的媽媽”是理發師,會在他放學後熱好包子在鍋中。開始時離夢想很近:隻要再存三年的錢。他可以把三年拆成天,數着過日子;得知叔叔贊助後,買房夢想近在咫尺;再到漂亮姐姐告知房子漲價了,又要繼續存三年,這時小男孩已經按捺不住,沒法像開始時一般數着日子等待,他開始迫不及待,開始央求老狐狸賣他爸爸房子,與此同時,他的執念變為“賣我爸爸房子”而不再是給媽媽開理發店;再到執意買兇宅。這條線索拍得很真實,很符合兒童的思維,它無法理解成年人的世故,起初的夢想也漸漸變為執念——像極了現在網上的段子,小時候因為電腦卡玩不好遊戲,年過三十配了很好的電腦卻隻剩茫然。

另一條成長線是男孩見證了老狐狸的強勢,開始質疑自己父親的行為(包括勸誡他炒股、質疑關瓦斯的行為),希望自己變得跟老狐狸一樣,通過“幹我屁事”關閉同情;開始反擊欺負他的同學;開始向老狐狸炫耀他不知道的秘密;這一炫耀之舉卻導緻漂亮姐姐被打并遭解雇,此時的他并未開啟“幹我屁事”關閉同情,也同樣沒有承認自己的洩密行為,但即刻被兇宅吸引去了注意力,開始撮合父親向老狐狸購買兇宅(不得不說這一事件使男孩更為飽滿了,小孩子能分辨是非卻不一定有勇氣擔責,更容易被新事物吸引注意)。而在此時,小男孩再見老狐狸,面對對父親的質疑和批判,他已能開始反擊,并能表示“我不是你”。拾荒者被碎片紮傷、父親将尖銳物包裹起來,兩位“弱者”的惺惺相惜在此刻得到呼應。到最後,長背包同學的母親對男孩善意的答謝,男孩也與父親在公園中和解。

4.老狐狸

觀影時,會對老狐狸為何對小男孩心存好感,抱着解密的心态看下去。到後面知曉老狐狸是通過善待小男孩療愈自己的童年、也想培養一位接班人因其親生兒子疏遠他并且已去世,也因男孩的出生和母親的去世重合而結識了男孩。

老狐狸也因漂亮姐姐的生日跟自己兒子相同,将其認為幹女兒,把跑車給她使用,播到一隻鳥仔哮啾啾時跟她聊曾經窮困落魄的日子。但畢竟是幹的,得知她的背叛(是否真實背叛并不重要)後與其決裂。

其實在觀影過程中也療愈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得知父親将兇宅轉讓後發爛渣大喊“我讨厭你”,騎着單車沒有目的地暴走。小時候的自己也有相似的經曆,起因都已無法記清楚,或許是承諾未被兌現,或許是被冤枉而委屈,又或許是私人的秘密被侵犯。通過電影像安撫小男孩一樣去安撫内心受傷的童年,雖然世界冰冷也盡量像片中父親一樣給予孩子自己所能給予的全部溫暖。

片中幾處小男孩玩魔方的畫面,兒童的世界覺得自己幾十秒複原魔方很了不起,漸漸長大才知道這種事情who care。

有些評論提到老狐狸和小男孩的對話不真實,又或許不認可老狐狸的生存法則。但畢竟是一部電影,有些設定就像我們接受哈利波特可以騎着掃帚飛一樣,而角色對話後的反應和表現是真實的,傳遞的情緒是真實。

5.廖泰來

未翻演職員表之前,根本聯系不到他還演過《陽光普照》中陰鸷的菜頭。在影片中他貢獻了一位溫暖陽光的父親,通過言傳身教給予男孩全部的愛。廖泰來年輕的時候會數着與初戀重逢的日子,這一點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了小男孩。這類父親的形象跟内地影片中沉默的/消失的/威嚴的父親不同。其實父親的形象本就多元化,隻是被一些影片刻闆化和臉譜化了,但畢竟父親也不是這類影片的受衆,who care。

抛開父親的形象,不得不說長得帥又會吹薩克斯的男人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他可以在聖誕節收獲不同異性大包小包的禮物。他可以心安理得地收獲漂亮姐姐的示好,并自我欺騙是“小廖喜歡吃蛋黃酥,是漂亮姐姐特地買給小廖的”,但會被小廖及時且無情地戳破“明明是你喜歡吃蛋黃酥”;他的初戀會到他工作的餐館點一桌子的菜(影片也用這桌菜揭示了貧富消費的差距:一桌子茶點1350元,上她一次隻要300塊,兇宅與市場價差了200萬),隻是為了見見他,畢竟也是她的自由;他會拿着初戀沒吃的包子施舍門口的乞丐,轉頭送别激吻安撫被家暴的初戀,他也是單身誰又管得着呢;他還能收獲豆瓣評論區“想當他老婆”的期待。

影片對他着墨不多,他喜歡吹薩克斯風,喜歡聽黑膠(因為唱盤是初戀送的),他溫柔地善待周圍人,同樣也收獲了周圍女性的善意。給了很多橋段關于他和初戀,并未給予亡妻多少的戲份,反而亡妻更多存在于小男孩和老狐狸的視角,不太清楚導演想表達什麼。

以上,是我觀影中受啟發的一些觀點,僅看了一遍跟原片有所出入也請看官見諒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