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叩開了隐藏在層層遮擋下兩位少年的朦胧依戀。

影片裡來無影去無蹤的“怪物”被巧妙的隐藏在了每個角色的背後,趁你不備的瞬間,張開嘴給予你刻骨銘心的痛苦。

單親“媽媽”在校長老師們的眼中是“怪物”,和女酒保談戀愛的“老師”在大衆眼裡是“怪物”,熟知各種花名的“星川依裡”在同學眼中是“怪物”……

...

辛辣的諷刺配上淡淡的憂傷是專屬于導演是枝裕和的風格。

所以,我不認同有些朋友認為《怪物》是東亞版的《親密》。後者是通過濃烈的情感沖突讓觀衆體會“人言可畏”,前者則是通過留白和點到為止的輕盈去傳遞不被認可的關系在僵化的父系社會中如何格格不入。

在這部電影裡用大火串聯起來的三幕,無論是哪一幕的視角,都在用力的擊打着觀衆們沉重的心情。

...

安藤櫻飾演的早織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單親媽媽。她不僅拼盡全力撫養着兒子麥野湊,還小心翼翼的呵護着他敏感的心靈。當她察覺到兒子的行為有可能是因為學校老師的體罰而出現了“異樣”時,她決定不顧一切的将兒子護在身後。

但無論她如何屢次三番的質問、控訴甚至是呵斥學校對自己兒子所遭受的苦難充耳不聞,并且還包庇縱容,都不足以改變現狀時,那種重拳打在棉花套上的無力感和破碎感,第一次刺痛了屏幕前的我。

...

被“造謠”體罰學生的保利老師同樣惹人憐惜。

作為一個懷揣着夢想辛勤付出的育人園丁,保利老師成為了學校在面對家長和社會洶湧民意下的“犧牲品”,被強行按上替罪羊的身份,替永遠正确的學校,擋下了緻命一刀。

尤其是,當鮮活的老師和機械化的“校長”共處一室時,那種強烈的反差感更加深了我對于保利老師的同情。

是枝裕和借由保利老師所影射的日本腐朽僵化的教育體制和管理方式,成為了他在本部電影裡火力全開抨擊現實的縮影。

...

隐藏在重重陰影下,麥野湊和星川依裡見不得光的感情則構成了影片最催人淚下的第三幕。

依裡因為和同齡人的格格不入,從而遭受了長時間八零,卻從不反抗。因此,湊對于依裡的感情從一開始的同情,一點一滴的轉化為了愛戀。

然而,哪怕是湊,也無法在陽光下流露對依裡的感情——因為那會讓湊也變得不合群。

...

所以,哪怕依裡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惡,卻仍然選擇了包容。

而依裡那個酗酒無度隻會家庭暴力的爸爸,才是埋下所有災禍的根源。

那場莫名其妙的大火,沒有成功吞噬掉這個怪物,反而讓他變得變本加厲,加深了依裡所遭受的痛苦。

于是,我被第三次刺痛了。

...

廢棄火車上的猜謎遊戲,成了照亮兩個少年的光。

當依裡試圖用“他會努力的拼盡全力然後放棄”去形容樹懶時,湊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是星川依裡嗎?”

那一瞬,依裡溫暖的會心一笑,而作為觀衆的我,迎來了最尖銳的一次疼痛。

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

暴風雨天的那個清晨,湊在浴缸裡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依裡。在拖拽的過程中,依裡背上若隐若現的淤青和早已結痂的傷口,身體上的傷已經如此觸目驚心,依裡心靈上的傷又是如何瞠目結舌呢?

至此,我已不敢再想。

...

那輛通往未來的列車不知道何時才會重現。

兩位少年,和他們的故事。卻會不間斷的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

但願世間再無苦楚,但願人間長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