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可以/文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緊握的雙拳,呼之欲出的惡語,内心憤怒到震顫的同時裹挾着悲憤與不甘……
心理學上把這種試圖釋放攻擊的動力,叫做攻擊性。
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敢于提需求、敢于拒絕、敢于要求、敢于表達、敢于創造、敢于打破墨守成規、敢于特立獨行、敢于做自己。
這是人的一種本能。
攻擊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攻擊性就是生命力。一個能活出攻擊性的人,是有自信的、活力的、内心強大的。
一個人的攻擊性,如果不向外釋放的話,就會轉向攻擊自己,沒有第三個出口。
當攻擊性被認為是好的,被允許表達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學會如何合理地表達。例如溫和地拒絕别人、堅定地表達憤怒,合理地劃清邊界。
而當它被認為是一件不好的、不被允許的事情時,且無限地被壓抑時,可能會有兩個結果——抑郁,或者摧毀。
這種摧毀的力量,承載着一個人被壓抑的感受,說不準就在意想不到的某個時刻以更醜陋的方式回饋給我們,成為心裡的猛獸。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凡被壓抑的情緒,都會以更醜陋的方式卷土重來。”
今年上映的皮克斯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
女主角美美是一個生活在國外的華裔女生,性格單純,聽話,就是我們熟悉的乖女生形象。
即使她感到很憤怒,她外表看起來也很平靜。且很會自我安慰,“沒事的,我很好。”
可是到了青春期,她突然發現,自己隻要情緒激動,就會變身成一隻龐大的紅棕色熊貓。
《青春變形記》劇照
她越想壓制自己的情緒,發現就越是難以控制。于是,開始頻繁的變身。
作為乖乖女的她,成長過程中一直默默聽從父母的選擇,壓抑了太多感受。所以不難看出,美美心中的紅熊貓,就是她隐藏的另一部分自我。
《青春變形記》劇照
越慌張、越壓抑、越想克服,破壞的力量越大。
電影裡,美美的紅熊貓越來越強大,破壞力也越來越強。
不過,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
劇情發展的後期,美美才明白這種特質是家族遺傳的。
媽媽年輕時也遇到過同樣的困擾。當她解除禁制變身成紅熊貓時,比美美的紅熊貓更兇猛,強大。
紅熊貓的力量,原本不該是她們的羞恥。
而是她們世世代代的守護神。
美美曆代的女生在青春期時都經曆過,要想回到最初的生活,要在下一個紅月是舉行特殊的儀式,封印住紅熊貓,一切就會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在正準備封印紅熊貓時,美美突然反悔了,并與媽媽發生了争執。被激怒的媽媽打破了紅熊貓的封印,變身成一隻紅熊貓,去追美美。
在母女對峙中,美美擊敗了媽媽,也在虛幻的世界裡看到小時候的媽媽。
看到媽媽在成長和追求自我的過程中,也經曆了害怕、憤怒、愧疚、自責……
《青春變形記》劇照
當美美媽媽在竹林中的哭泣:我已經厭倦追求完美了,對她(媽媽的媽媽)來說我永遠不完美!
美美終于懂得媽媽嚴苛的外表僞裝下,包含着種種不可以、不能……的成長印記。
劇情的最後,在經曆一系列挫折與冒險之後,美美接納了自己的紅熊貓,她借助熊貓的優勢,自然得釋放了自己,不讨好,也不壓抑自己。
并最終拒絕了封印紅熊貓,從她這一代實現與其和諧共處。
預示着一個新的輪回開始。
這時候,她不僅沒有招緻尴尬與厭惡,反而成了大受歡迎的校園明星。
《青春變形記》劇照
回到自身,我們每個人心中,何嘗不是也有一隻猛獸在成長,一些本能和天性被打壓,沒有釋懷的不甘、敏感、糾結.....都壓抑在心底。
我們覺得,這些沖動都是不應該的。
社會在把我們馴化得越來越像“有規矩的人”。随着我們的成長,變得理智,成熟。
也開始懂得作為一個成年人一樣溫和有禮地和世界相處。
我也從美美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那個處在高壓家庭環境下的自己。
其實,我們家并沒有像美美媽媽那樣地壓制管控孩子,也有鼓勵孩子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可能家裡營造了很強的上進氛圍,加之我的性格偏好強,同時有些讨好型人格,所以我也是很多委屈打碎了往肚子裡咽。
正因如此,我才會在美美因為紅熊貓的出現而崩潰時,十分感同深受那種憋屈、難受與恐慌。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态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是他們根深蒂固地以為自己沒有人愛。
當他們看到了媽媽的愛與理解,他們就會接受媽媽的“拒絕”。
有一首歌裡唱“心要讓你聽見,愛要讓你看見”,别吝啬對孩子表達愛,他們有了愛的盔甲,才能重新變回柔軟可愛的模樣。
正如劇中的爸爸開導美美,學會與自己的多面性共存……
《青春變形記》劇照
在紅熊貓與可愛的小孩的任意切換,都是美美最好的模樣,是父母心裡獨一無二的女兒。
愛你,就是讓你做自己。
曾經看到過一段話,描述了攻擊性流動的場景:
你攻擊了我
而我帶着愛容忍了你的攻擊
還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
這意味着
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見和允許
并經由我愛的目光
轉化成了白色的生命力
允許、接納和理解
可以讓帶有破壞的攻擊性
變成積極的生命力
允許憤怒,看到孩子的攻擊性,接納、理解孩子,這就是涵容。成為愛的容器,讓情緒流動起來。
孩子從小就能被允許釋放自己。
我覺得這是父母給小孩最有活力的禮物。
若在這個輪回中,當他有幸覺察到一些不對勁,在往後的日子,他仍需要經曆漫長的挫折和學習,才能成為活出不好惹的自己。
攻擊性從來不是一個需要去學習的事,人本來就會。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馴獸師。
找到你心中那個獨一無二的猛獸,不是想着去打敗它、控制并克服它,而是與它好好相處,并駕馭它,很多内在沖突都會迎刃而解。
更何況,有時你還需要借助它的力量,挺身而出,為自己而戰。因為我們并不确定,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是否隐藏着某種惡意和危險。
人真正需要做的,去了解你的恐懼。恐懼被看見了,安撫了,人的攻擊性自然就回來了,生命力也就回來了。
所以當你憤怒的時候,抱抱自己,識别你此時此刻的恐懼。
你的憤怒與暴虐,在這一刻,也是新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