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說,我去看《八角籠中》的目的之一是想看看王寶強從過去風口浪尖的生活疼痛裡走出來了沒有,想看看王寶強的内心是不是如該片宣傳語寫的:“六年了,破籠而出”。他的六年是衆人皆知的生活比創作瓶頸可能更大的六年。而作為導演,作品一旦呈現,相當于剖開了自己的内心,他的個人體驗會不自覺得埋伏其中。

我知道很多人其實出發點可能跟我一樣隻是不好意思說罷了。寫這篇稿子之前我一直思索切入的角度,我不會用上帝視角來頤指氣使,也不想過分理性剖析電影制作,更不想不痛不癢恰個爛飯。畢竟王寶強帶着這部作品歸來頗有意味,人人都有被生活挫敗的時刻,我想探索像王寶強導演這樣事業很成功的曾經草根突然中了生活的圈套之後的作品表達。

...

...

從第一次拿冠軍的年紀之後的20年他仍然在中招,不過每次他都學會了一點技能,東家長西家短來者不拒,他一直在跟着電影裡的配角老闆們學習如何下套,想要學會規避圈套,直到發現自己間接讓格鬥孤兒蘇木傷殘,他意識到自己辦的事兒和當年自己恨的人一樣糟,原來自己無意間變成了最恨的人,原來自己一直在這生活之籠裡渴望陽光,自己還是那個不自信而被生活挫敗的人,所以他利用媒體制造了由他主導的圈套,為格鬥孤兒蘇木護航,将他護送到冠軍領獎台,而對于馬虎、蘇木來說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一課更多的是這位教練帶着設置生活的圈套,讓他們明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僅僅依靠能力,更要主動制造機會、制造善意的圈套。

這個結局寫得、拍得都相當得好,渴望光明變成走進黑暗。事業一帆風順的曾經草根王寶強導演用歸來之作告訴我們主動出擊的意義,生活的勝利不是單一能力的問題而是規避生活的圈套,必要手段甚至是設置圈套,可謂“兵不厭詐”,小鎮做題家和鄉村武狀元不成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所以中了生活圈套的中年男人也是可以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