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共富」這個話題,美國人已經折騰了百年了,現在大概是什麼樣呢?《白蓮花度假村》這部戲真的是很好的诠釋了。這部戲表面上是演了個兇殺案,但它一點不懸疑也一點不血腥,其實是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類似于「無人生還」那樣的封閉空間的人性故事。

...

這部戲有很明顯的政治隐喻,因為故事裡面的人階層都不一樣,還幾乎包括了美國社會各個階層。

而它經典的地方在于,這些涵蓋了不同階層的人,最後都真實地呈現這個階層的處境,以及這些階層是如何彼此撕裂的。

01

巨富們

這部戲裡面的遊客都是統治階層。

1、新婚夫婦代表了美國社會的old money。

媽寶男(新婚丈夫)的母親做慈善、做交際,說明他們已經早都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主要就是靠圈子和聲望維護自己的财富和社會地位。他們身上早都去掉了「奮鬥」味,媽寶男從始至終沒有讨論過工作,而且他們家人嫌棄工作,對還想要工作的新娘Rachel的想法不能說是不支持,而是完全不能理解。

...

最關鍵的是,全程媽寶男對新婚妻子的訴求免疫,注意力全在跟酒店經理維權上。這份捍衛權力的執着真是讓人「敬佩」!

2、女高管一家則是美國的new money

女高管一家則是美國的new money,看着很像是在映射facebook的桑德伯格。她說着蹩腳的中文(美國人認為這幫互聯網大佬和中國合作是可恥的),不停地在屋子裡推倒重建(象征互聯網的颠覆性),對自己的奮鬥史充滿了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她責怪Rachel不理解她的奮鬥是能力,譴責丈夫不支持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

他們家是奮鬥起家,對社會底層還有一些口頭上的理解。保險櫃被偷了,他們也沒四處嚷嚷(對比媽寶男本來事不關己卻主動去投訴),女高管還一直在忙着工作(她是整部戲唯一一個還在酒店工作了的人——Rachel最後放棄了那份工作)。

但是這種口頭上的理解最後還是被真實想法給擊穿了。家裡的爸爸說:難道我們就因為有人受了苦難就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嗎?你願意把錢都捐出來做慈善嗎?他認為人性使然,沒有人願意放棄特權。可能是因為還是互聯網新貴,他們對慈善這事還不太感冒。得到了媽寶男一家那個階段,他們才會知道美國那些大慈善家是怎麼用慈善來維護自己階層的。

3、瘋女人和她那個做官的老男友,這是美國食利者階層的化身

瘋女人從來不愁錢,你看她瘋瘋癫癫的,百無一能,但她既不關心政治,也從來不關心錢,因為她有不知道多少錢,反正是永遠也花不完的錢。這種人對社會已經喪失了最後的關心,他們隻關心個人的feeling,emotion。她隻記得原生家庭如何迫害它,多少個男人受不了她……

...

現在德國社會這樣的人特别多。他們坐擁着幾百年都花不完的錢,從來不參與政治,從來不抛頭露面講奮鬥,幾個電話就可以在全球移動資産,收割着全世界的财富。而他們自己就像好萊塢英雄片裡很多主角一樣,失落、迷茫、找不到人生意義……

當然,這個故事對這兩個人還是有個清晰的主題的:死亡。不管你有多少錢,最後也難逃一死。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

這就是美國高高在上的統治階層,在他們周圍是正在繼承财富和權力,希望通過各種方式(繼承、婚姻、奮鬥)擠進這些階層的人。

02

「富二代們」

1、新娘Rachel

...

是個想要通過婚姻混進豪門的兼職記者,她有美貌,還有些口頭上的事業心。但她最終發現自己并不屬于這個圈層,她不想做個花瓶,一直在糾結自己要不要離開這個家庭。但最後她沒有離開,還是和丈夫和解了,做花瓶又何妨?畢竟還是統治階級。在黑技師不再給她建議的那個夜晚,她終于「覺悟」了。

2、女高管的女兒

...

女高管的女兒:她想要自由,渴望情感和伴侶。但是她跨不出自己的階層。她和閨蜜不一樣,閨蜜是有白左信仰的,她沒有信仰,她隻有叛逆,反對自己的父母,其他的并沒有什麼。她象征着美國社會的白左,嬉皮士,就像阿甘的女友那樣,其實沒什麼真正的信仰,隻是叛逆啊叛逆,最後弄得渾身是傷,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的階層。

女高管一句話就戳穿了她們這些人的虛僞:你能對陌生人都那麼友善,為什麼就不能對家人好一點?是呀,這就是白左的虛僞之處,乍一看好像是關心社會底層,強調團結和諧,但實際上這套思想全是捍衛自己階層利益用的。高管一家從沒去過黑人技師那裡,對跟底層人都不怎麼接觸,隻要是活生生人他們都不感興趣,滿腦子就是自己high和那些抽象的道理。

3、小閨蜜

...

她應該是拉美裔,按說應該屬于被統治階層,但她有很高的學曆,很強大的人脈圈,研究殖民主義。她象征着美國社會的知識分子基層(教師、律師、醫生……)。美國的知識分子恐懼權力,信仰白左,反對種族歧視、殖民主義和一切壓迫,很多人确實也在為此而戰鬥。但是最後呢?她輸出的是理想,買單的是小土著,他們就像一切沒有槍杆子的煽動者那樣,軟弱、妥協,把别人送去做了炮灰。知識分子注定隻是權力階層的附庸,當他們倒向民衆的時候發現槍不在手,倒向權力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窮二白,又擔心權力階層掠奪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這種搖擺的身份,軟弱性和妥協性自古如此,今後也不會改變。

4、女高管的丈夫

這是個在家裡不太有存在感的男人,滿腦子茶黨思想,看不起窮人,瞧不起LGBT,認為現在的就是最合理的,白人有不表達自己态度的權利(就是隻要我沒公開說我種族歧視,我就不算種族歧視)。他象征的是美國南部的保守主義勢力。

...

别看他們和白左鬥得不可開交,但在關鍵時刻他們都能抱成一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傲骨》裡面的Diane、Kurt夫婦,看起來觀點相左,但在特權利益大是大非面前,最後還是能抱成一團。他們這個階層是衛道士,雖然沒有老錢,也被互聯網的新時代抛棄了,但是人家始終是統治階層,在關鍵時刻總能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來。

5、小男孩

...

他是個環保主義者,也是美國下一代白人的象征。他們迷茫了,找不到方向。就像女高管媽媽說的那樣:他這個年齡的白人男孩在社會裡是孤立無緣的。現在統治階層都找到了自己位置,隻有他不知道該去往何方。

他被LGBT姐姐排擠,被互聯網新貴控制(輿論對白人的炮轟),他隻能沉溺遊戲,在海灘上睡覺。後來他手機被海水沖走了(象征離開網絡),他終于看到了世界的美好,找到了和土著融合的道路(加入船隊)。或許這也是主創團隊對美國下一代的一種寄托吧:日子還要過下去的,實在不行,就融合吧。畢竟駕着船征服世界,這是美國祖先們建國立業的基礎啊。

整部戲酒店裡的員工,全都是美國社會的被統治階層。

03

被統治者

整部戲一條大主線就是身為主子的客人們帶着各種焦慮、情感問題、糾結和恐懼,都得到了酒店員工的幫助,但是最後受傷的全是酒店員工。

...

1、經理

高級打工仔,以為自己擁有特權,但其實他分分鐘就會被富豪們碾壓至死。他是真的LGBT+瘾君子,而不是那些口頭上仁愛的白左。并沒有人真的去同情他,跟他産生過認同。他能改變命運的方法無非就是偷點客人的東西,使點壞,搗搗亂。但凡有一點使用特權的機會,他都不放過。偷小閨蜜包裡的東西,給媽寶男使個壞……

...

他的這些小伎倆最後都難逃權力的壓制,最後把命搭上了,也隻是換來媽寶男在候機廳裡冷冷的一瞥。更搞笑的是,他對比自己低一等級的人毫無同情心,他承認剝削自己的下屬小男孩,小土著被抓他無動于衷,他對在他辦公室生孩子的胖女孩充滿厭惡,唯一能傾訴情感的黑技師,他其實也隻是利用而已。讓我們對他完全同情不起來。

...

打工仔階層的悲哀,全寫在他的種種作為之上了。

2、黑技師

...

象征着美國社會廣大「黑命貴」階層。他們有手藝,樸實單純,渴望改變。她全程都是服務者,拿出了真心和誠意。但是最後瘋女人的話太精辟了:我不希望我們的關心因為金錢而變得不純粹。

瘋女人一句不想不純粹,把黑技師所有的希望砸碎了。她終于明白:階層之間隔着一層厚厚的壁壘,在瘋女人心目中,她永遠也隻是個服務者而已。需要你的時候,給你希望,說要投資;不需要你的時候,「我不喜歡我們的關系不純粹」。

...

我想那些葬身南北戰争、兩次大戰、「黑命貴」的參與者們最後大概都體會過這種辛酸。

3、小土著

這是美國社會最底層的底層:原住民。他們地被白人搶了,人還得被迫給白人打工,出賣自己的時間和情感服務于這些「搶奪者」。

...

他以為自己得到了真愛,以為小閨蜜是真心在幫他(他們以為拉美裔的應該跟他們是同一階層),但其實他們是孤軍奮戰,人家隻是說說而已,最後小閨蜜躲得一幹二淨,跟高管家庭和解了,而你呢?

4、生孩子的胖女孩

...

這是美國底層白人窮人的縮影。讓我們想起《緻命女人II》裡面的胖女孩。她們沒學曆,一切都平平無奇,懷了孕都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沒有人同情他們,因為他們是白人。也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因為他們被視為不知道努力,不知道上進的窮人。

現在福利社會的歐洲這樣的人更多,畢竟美國還是信奉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在歐洲,這些白人領着可以餓不死的福利,每天吃薯片看電影做愛,懷了孕男的提上褲子就跑,留下女的自己把孩子生下來,然後還在在窮苦中長大,成為犯罪分子……

...

這部戲告訴我們一個最殘酷的現實:美國社會已經完全碎裂,各玩各的,根本沒辦法融合在一起了。

統治階級治愈了各種無病呻吟的痛苦、焦慮絕望,最終大團圓了;而被統治階級則被抓的被抓,被殺的被殺,被抛棄和被嫌棄。

...

階層之間隻剩下赤裸裸的事不關己,從彼此的世界匆匆路過,留下滿地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