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言

第一節 劇情簡介

第二節 總體評價

第三節 真實、混亂、困惑之美

第四節 高超的運鏡、完美的構圖、流暢的轉接

第五節 精湛的表現手法

第六節 ASA NISI MASA

第七節 費裡尼的電影風格

第八節 後來者對《八部半》的景仰

前言

“永遠都不應該談電影!”—費裡尼

“因為就其本質而言,一部電影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就像你不能奢望叙述一幅畫或逐字逐句地轉述一份樂譜一樣。”——費裡尼一針見血。所有語言或文字都無法完全涵蓋和精準表達一部電影作品的所有,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觀影去體味。不過,對于深有共鳴的優秀作品,哪怕記下自己一鱗半爪的感受,都有可能成為繼續深挖作品的“向導”,啟發對作品的進一步理解、更加接近作品的内核。

本文并非純粹的個人原創,而是參考相關資料結合個人理解整理而來,對于《八部半》這樣的藝術寶庫,我深信伴随不斷深入的了解,每次欣賞都會豐富個人的感受,甚至産生颠覆性的解讀,所以,本文隻是我對作品觀感的一次匆匆小結,未來仍有修正、充實與豐富的必要和可能。

...
歐洲藝術電影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費裡尼

第一節 劇情簡介

“如果你願意,接受這個殘缺的我吧!”——《八部半》

著名導演基多在溫泉酒店接受療養治療。他也正在緊張籌拍自己的下一部電影,構思劇本、物色演員、搭建發射台布景。。。。。。忙得不可開交。他将創作團隊搬到酒店,還暗地裡安排情人前來幽會。與此同時,好友及其女友、前來面試的演員、已選定的演員、經紀人、新聞記者、制片人等也都趕來,妻子在基多的邀請下也結伴來到了酒店。一時間:

疾病的折磨

靈感的缺失

編劇的吐槽

影片合作夥伴的不滿

制片人對影片進度的催促

演員急于知悉角色的纏繞

經紀人對劇本的索要

媒體不勝其煩的提問

朋友的中年危機

自己的情感困局

。。。。。。

諸般煩惱相互交織纏繞,令基多幾近崩潰。他能借助藥物治療、幻想慰藉、宗教信仰、神秘主義走出事業和情感困局、完成這部電影的拍攝嗎?

...
基多讓妻子失望至極

第二節 總體評價

“你的劇本沒有主題,沒有任何哲理上的内容,其實是一部毫無文學啟發性的電影”——《八部半》

1963年公映的《八部半》,其誕生有些曲折。《大路》(1954)獲獎後,電影大師費裡尼患上了抑郁,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并接觸心理分析學說。期後,《甜蜜的生活》(1960)給費裡尼帶來極大的聲譽和争議,他卻陷入了創作的危機:他不知道自己正在籌劃的下一部影片要拍什麼。雖然資金、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已到位,費裡尼依然沒有頭緒,甚至幾次叫停此片。直到某天,費裡尼靈光一閃:何不将計就計,将自己的困惑苦惱搬上銀幕?于是,他便以自己的創作危機為切入點,從現實和精神層面塑造了一個不知道自己要拍什麼的導演。最終,基多在遭遇工作煩惱、情感糾結、精神困惑的過程中頓悟:“生活就是一個慶典”。人生伴随着諸多困惑,我們都希望能擺脫它,甚至幻想可主宰一切,然而,現實往往是無能為力,那就放下執念,跟生活和解、與問題同在。

...
“生活就是一個慶典,讓我們一起來度過”

《八部半》包含了40多個不同場景,主要角色多大53人,影片中幾乎每個元素都在抵觸好萊塢的叙事手法。費裡尼藝高人膽大,将一大串松散無關的場景,組合成流暢的叙事,徹底打破觀衆對時空的概念。除了讓人驚歎的電影技巧和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八部半》還是電影史上首次将個人全部心理狀态呈現的作品。閃回、幻想和夢境多次交替出現,令觀衆虛實難分、真假難辨。意識的流動,思維在過去、記憶和幻想中自由跳躍的方式是史無前例的。好萊塢直到20多年後,才學會在電影中使用這種複雜的時空轉換。

費裡尼稱《八部半》為“自由電影”,侯孝賢認為了解費裡尼就不能錯過《八部半》,而更多的學者是贊譽這部傳世經典為現代電影的豐碑。

第三節 真實、混亂、困惑之美

一、真實之美

“你能創作出真實而又深刻的東西嗎?”——《八部半》

基多是直接将自己的個人生活搬上銀幕,費裡尼則做得更多:

...
小姨子點題姐夫基多的作品

1、按自己的特質塑造主角基多。(1)狀态上,都患有抑郁;(2)形象上,都戴上象征導演權力的黑帽子;(3)習慣上,都喜歡将大量的選角照片放置于工作室;(4)特長上,都善于作畫。費裡尼擅長畫漫畫,因此本片也有漫畫風格,他畫的漫畫《曼轉克》中,人物會發出“噼啪、滴答”聲,而基多就有這種習慣;(5)喜惡上,都反感影評人的批評;都不喜歡應酬式的聚會,對電影之外的東西不感興趣;(6)履曆上,以影片公映時間(1963年)計算,基多與費裡尼的年齡都是43歲,已婚,無小孩;(7)情感上,費裡尼和基多一樣擁有情人。費裡尼的婚姻相當美好,但确實擁有多個情人,飾演基多的馬斯特羅揚尼同樣風流倜傥,這在當時的意大利相當普遍。

...
費裡尼讓基多戴上象征導演權力的帽子

2、将自己的經曆投射到基多身上和電影裡。(1)将自己遭遇的拍片困惑搬到基多身上。現實中的費裡尼在開始拍攝《八部半》時,同樣遭遇創作危機,例如不知道女演員要演什麼、演多少。

...
演員和經紀人一直追問角色和劇本

(2)影評人對費裡尼的批評。費裡尼對影評人比較反感,他經常遭到影評人的批評(當然也有很多贊譽),他把自己預測本片将遭到的抨擊直接搬上了銀幕,以諷刺誇誇其談的影評人。

(3)制片人贈送手表确有其事。制片人因費裡尼拍攝的《甜蜜的生活》賺到錢,于是送了一塊手表給費裡尼。

...
獲贈手表:費裡尼的自嘲

(4)薩拉吉娜真有其人。費裡尼将自己送錢讓薩娜吉娜跳舞的童年經曆搬上熒幕,第二次見薩娜吉娜同樣是費裡尼自己的童年往事。

...
薩拉吉娜是基多的性啟蒙者

3、讓演員本色演出。費裡尼影片中的人物很真實,表演一流。他能在現實中找到人使之更真實,然後深入在電影中。他似乎能透視他人内心和靈魂,選角能力相當強,總能安排演員飾演最适合的角色。

(1)作家讓·胡謝飾演編導丹密爾,影片中,他經常談論理論問題,這其實就是真實生活中的讓。費裡尼安排真正的影評人在影片中批評自己影片的不足。

...
編導點評基多的作品,也是在點評《八部半》

(2)扮演妻子露易莎的演員阿努克·艾美現實中也戴眼鏡,但她的視力很差,讨厭戴眼鏡。

(3)演員克勞迪娅、瑪德琳飾演自己。

...
現實中的克勞迪娅身穿黑衣

...
瑪德琳一直急切想知道自己的角色

(4)《時代周刊》記者尤金·沃特、專欄作家吉爾達·道伯格在戲中飾演夫妻,他們的職業分别就是記者和專欄作家。

...
兩人不斷向基多提出問題

(5)飾演舞女的演員傑奎琳原職業就是舞女。

...
因為費裡尼的嚴苛,傑奎琳演出到傷心落淚

(6)在布景工地跳舞的工作人員馬裡納約(意為“海員”),确是搭建那個巨大布景的其中一名工作人員。他一直在發射台,平時總是跟在費裡尼身後,費裡尼有時也會找他聊天。

...
是基多,也是費裡尼讓馬裡納約夢想成真

4、真實的謊言。基多與一衆女性交流中夾雜很多謊言,尤其與妻子露易莎的交流,這是導緻露易莎痛苦焦慮的其中一個原因。

...
摸鼻子暗示謊言源自《木偶奇遇記》的匹諾曹

5、真實的布景。影片絕大部分場景為布景,唯一真實的場景是基多與克勞迪娅駕車前往的地方。費裡尼特意讓克勞迪亞在這裡說“(這地方)讓人感覺太不真實了”,有種諷刺的意味。

...
克勞迪娅這句話似乎也在隐喻:夢是唯一的真實

二、混亂之美

“生活總是充滿了混亂”—《八部半》

(一)戲中戲的複雜結構

《八部半》中,基多将自己的情感生活搬上了銀幕,而導演費裡尼則将自己投射到基多身上;基多計劃将自己的回憶或幻想寫入劇本,而費裡尼則直接将其在熒幕呈現:

1、基多構思将自己的童年經曆寫入劇本,但被編導質疑;費裡尼直接将這段回憶呈現。

...
薩拉吉娜邀請小基多跳舞

2、費裡尼呈現基多在溫泉廣場接受克勞迪娅水杯的幻想,而基多将這個幻想作為自己準備拍攝的電影構思向克勞迪娅複述。

...
基多跟幻想和現實的克勞迪娅交談

法國電影學者麥茲認為,《八部半》是一部套層結構的電影,主人公的創作困惑和情感困惑交替出現,與導演費裡尼本人(的人生經曆和心理狀态)關系密切。它不是簡單的戲中戲,而是有點像一個螺旋,圈與圈之間相互圍繞、難以分清彼此,造成一種藝術上的呼應與對照,産生類似交響樂的效果。

(二)夢、回憶和幻想交替出現、個别情節甚至難以區分是現實還是幻想

1、現實還是幻想?——(1)格洛裡亞向基多抛媚眼;(2)基多自殺——上述情節理解為現實或幻想都有其合理性,個人傾向于是幻想。因為:(1)基多本就容易産生幻想,他的精神狀态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徘徊,随着情節的推進,兩者變得越來越模糊;(2)格洛裡亞似乎沒有挑逗基多的動機;(3)基多鑽入台底前開始出現幻覺:妻子身穿婚紗出現在現場、助手跟基多說将某物(應是手槍)放進他的口袋,而這兩個情節都不可能是真實的,因為露易莎早已在試片現場憤然離去,而助手更不可能向基多提供槍支、鼓勵其自殺。

...
格洛裡亞挑逗基多

...
基多吞槍自殺

2、誰的幻想?——基多與克勞迪娅驅車前往一處地點停下,幻想情節出現:身穿白衣的克勞迪娅手提燭台從房間走出,來到廣場上的一張餐桌前徘徊。——這是克勞迪娅根據基多描繪劇情的幻想,還是基多的幻想?個人傾向于是克勞迪娅的,因為幻想前後連接的鏡頭都是沉思的克勞迪娅。

...
克勞迪娅幻想自己的角色

3、幻想與現實的交替出現,一時難分真假。基多與制片助理卡洛科薩争吵後回到卧室,陷入創作苦惱的他開始構思“純潔化身的主角”,于是,“博物館館長的女兒”克勞迪娅出現在房間,畫面開始交替出現真實的基多與構想的克勞迪娅,甚至真實與虛幻同框,一時難辨真假。

...
幻想的克勞迪娅照顧現實的基多

有觀點認為,《八部半》存在兩條線索:一條是這部懸而未決的影片遭受挫折的故事線索,另一條則是閃回和幻想構成的、旨在探索幼年動機或成年逃避現實的線索,兩者平行出現,構成了整部電影。《八部半》不僅僅是一部意識流的電影,它還關系到精神分析領域。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開啟了現代電影之門。費裡尼創造了一種新的電影形式,這種形式讓本片具有鮮明的現代性。

(三)幻想和夢境超越現實、天馬行空、毫無邏輯可言

公交車上的乘客隻見側身不見頭部、被困車廂極力掙脫、飛翔空中被拉下墜落。。。。。。在費裡尼的電影中,沒有邏輯的夢常常反映現實中人的焦慮。費裡尼電影最大的元素在于自由聯想,自由聯想是意識流中形成思想素材流向的依據。意識對思想的影響越小,自由聯想的程度就越大。

...
超現實的畫面暗示這是夢境

...
夢中下墜的感覺很多人都體會過

(四)情節設計上的“混亂”

1、基多走出酒店電梯後的短短3分20秒裡,被制片主任、西沙瑞洛、卡洛科薩、瑪德琳及其經紀人、編導、記者夫妻、助手2、備選演員等十幾人不斷的纏繞,令人眼花缭亂。類似的情節還有很多,例如桑拿室拜見主教前,一衆工作人員和制片人的唠叨。

...
制片主任多特爾讓基多看看試鏡演員

...
西沙瑞洛不停的向基多索要克勞迪娅的劇本

...
負責預算的卡洛科薩急于反映意見

...
瑪德琳和經紀人急着了解電影劇本和角色

2、基多幻想自己妻妾成群,一衆過去的、現在的、之前從未出現的女性次第登場、熱鬧非凡。與此同時,基多教訓衆人時,利用晃動的燈光制造混亂之感。

...
搖晃的燈(左)與象征權力的鞭子(右)

3、基多被迫出席新聞發布會,被各路記者追問千奇百怪的問題、被制片等人逼着要發表講話,鏡頭不斷在衆人之間切換,現場亂成一鍋粥。

...
基多内外交困、背腹受敵

4、影片出現多種語言。法語、美式英語、不同口音的意大利語在影片中出現。其中童年基多洗澡情節,奶奶說的意大利方言很多意大利人都聽不懂。

5、60年代穿着30年代的服裝,令影片有種時空錯亂的超現實感。費裡尼表示,這設計是想将自己迷戀的兒時記憶投射到現在。

《八部半》中的“混亂”是表面的,其内核實是錯綜複雜而條理清晰的結構體系。

三、困惑之美

“一生的困惑其實就是我的寫照”——《八部半》

影片原名《美麗的困惑》,費裡尼正是通過一連串無法解決、一系列無法回答的問題來透徹描繪和強化這種精神狀态。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本片的其中一個感悟:痛苦迷惘,但接受和享受這種痛苦與迷惘,看似矛盾,卻飽含人生哲理。

(一)疾病纏身

抑郁導緻基多精神狀态不穩,産生各種各樣的夢與幻想,而這些天馬行空的夢與幻覺成了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感受到基多的痛苦與焦慮。

...
電話鈴聲都令基多倍感煩惱

(二)工作危機

創作靈感的缺失讓基多不斷逃避,在各方多重壓力下最終不得不放棄拍攝,而這個停拍影片的故事成就了《八部半》這部影片。

...
基多放棄拍攝,離開發射台布景

(三)精神困擾

1、道德與欲望的碰撞。基多既希望維持與情人的交往,又希望能得到妻子的理解,甚至幻想兩人和諧相處。這遵循個體欲望、有違大衆道德的人性幻想,它形成的思想沖擊是相當折磨人心的。對于基多來說,最終的現實結局是妻子的憤然離去。

...
露易莎感覺被出賣,決意離開基多

2、宗教帶來的性欲原罪感。童年接觸妓女薩拉吉娜被教士懲罰的經曆,導緻基多對性有種負罪感。

...
宗教教育基多:性是肮髒的

3、完美女神的幻滅。基多以克勞迪娅為載體,幻想有一位完美女神來安撫自己,她有卡拉的豐滿身材、保姆的溫柔體貼、妻子的忠誠賢淑。當現實中的克勞迪娅出現,兩人在車廂貌合神離的錯位對話,導緻基多幻想破滅、越發失望與失落。

第四節 高超的運鏡、完美的構圖、流暢的轉接

你怎樣将這些有益于後人的生命碎片連貫起來呢?—《八部半》

(一)高超的運鏡

1、搖擺的鏡頭。在基多的房間,三位醫護人員依次進入鏡頭逐一亮相,一下子把房間内的人物交代清楚。

...

2、漂亮橫移的鏡頭。(1)影片開段展現的溫泉廣場衆生相,以步行的視覺讓各色人物走進鏡頭、次第登場,有評論說這是攝影機在跳舞。

...

(2)火車站接情人卡拉的橫移鏡頭。鏡頭由标識并不不明顯的小空地逐步左移而顯現正在進站的火車,令人眼前一亮。

...

3、運動的鏡頭。基多在酒店大堂被各色人物糾纏,自然流暢的運鏡一氣呵成,渲染出一種讓人煩惱的混亂場面。

(二)完美的構圖

1、火車站接卡拉情節,象征道德和家庭的教士和母子,與象征欲望的情人分别在在火車兩測下車但又同時入鏡,隐喻道德、家庭與欲望糾纏不清的困惑。

...

2、基多接上卡拉離開的鏡頭是從鐵欄杆後拍攝的。鐵欄杆象征道德束縛,走出鐵欄杆暗示基多此刻擺脫道德束縛。

...

3、酒店大堂,瑪德琳跟基多交談,基多被瑪德琳的經紀人遮擋。一來容易引導觀衆産生錯覺,将那個巨大而嚴肅的背影誤以為是基多;二來基多在畫面的缺失,暗示基多對瑪德琳的糾纏不耐煩,并無用心聽她的唠叨。另一方面,此畫面也很有縱深層次感,前面是經紀人巨大的背影、中間是瑪德琳、最後是馬裡奧和未婚妻。影片中類似的多層次背影畫面還有很多。

...

4、基多與妻子通完電話轉身離開,左側雕塑上有一個小醜(魔鬼)面具。隐喻基多剛才有如謊言連篇的小醜。

...
小醜面具仿佛在嘲笑基多

5、基多與卡洛科薩(制片預算)争吵後,留在狹長的走廊,遠處的鏡子強化了景深,令場景顯得更加壓抑。

...
與卡洛科薩的争吵令基多倍感煩惱

6、童年基多被教士抓回學校經過走廊時,展示牆上的幾幅畫像後,鏡頭移到另一教士的特寫。這是對僵化守舊的教士漫畫式的諷刺。

...
教士目無表情

7、忏悔室有如地獄般的場景設置凸顯神秘和陰森。

...
忏悔室的設計有點天外異物UFO的感覺

8、基多與克勞迪娅在車廂交談,兩人同框時一明一暗,暗示兩人的交談“不同頻道”、貌合神離。

...
費裡尼讓燈光也在說話

(三)流暢的轉接

1、現實場景的連接轉換。編導在溫泉廣場遞了一張紙條給基多,下一個轉入火車站場景時,基多正在看編導的那張紙條:費裡尼用編導的這張紙條連接兩個不同的場景。

...
基多内心對影評人的批評還是在意的

2、由夢境轉入現實。第一個夢,基多從高空下墜時伴随一聲驚呼蘇醒,這聲驚呼讓鏡頭由夢境過渡到現實。

...
高舉的手努力想抓住物件避免夢中的下墜

3、由現實過渡夢境。基多與卡拉溫存後夢見母親,畫面先是同時顯示現實中的一對情人和夢境中的母親。下一個鏡頭就自然的過渡到隻有母親擦拭玻璃的夢境。畫面實現“現實—現實與夢境同框—夢境”的逐步過渡。

...
現實與夢境融為一體

4、由現實轉入回憶。基多在溫泉廣場拜見主教時,扭頭見到樹林裡一位婦人走下山坡,她挽起裙子露出大腿,而這大腿(性)引發了基多對性啟蒙對象薩拉吉娜的童年回憶。在這裡“性”實現了現實與回憶的連接。

...
婦人的體型也與薩拉吉娜有幾分相似

5、由回憶返回現實。對薩拉吉娜的童年回憶結束後,鏡頭回到現實中的餐廳,編導對基多這段回憶的吐槽,将回憶與現實連接起來。

...
編導的點評對理解影片很有幫助

6、由幻想延伸到另一個幻想。在露天茶座,露易莎因為見到卡拉而大發雷霆,陷入尴尬的基多用謊言來搪塞、用幻想來逃避,他幻想露易莎與偶遇的卡拉和睦相處的情景,緊接着進一步幻想自己妻妾成群,一衆女人對他千依百順。前一個幻想一露易莎與卡拉共舞結束,下一個幻想以露易莎提熱水開始,兩個幻想通過露易莎實現連接。

...
基多幻想妻子與情人和諧相處

...
露易莎提示大家迎接基多

第五節 精湛的表現手法

“要是你真的沒有創造力了怎麼辦?”—《八部半》

(一)呼應

1、擦玻璃。在兩個夢中出現擦玻璃的情節:(1)在片頭,基多夢見自己在車内用抹布擦玻璃;(2)與卡拉溫存過後,夢見母親在擦玻璃。

...
基多擦汽車擋風玻璃

...
母親擦基多父親墓室的玻璃

2、車流。在片頭第一個夢中,基多被困于車流當中;在片末,基多被架去太空船發射台參加新聞發布會,同樣出現滾滾車流。“被困”、“無法擺脫”的焦慮被形象的渲染出來。

...
夢境中的車流

...
現實中的車流

3、獨特的舞蹈。制片主任多爾特在制作辦公室跳舞逗基多不久,發射台布景地的“海員”馬裡納約也先後兩次展示同一舞步。這獨特的舞蹈也成了影片其中一條線索。

...
多特爾一直設法逗基多開心

...
馬裡納約跳舞吸引基多

4、走動的人群。溫泉酒店,人群沿階梯走進桑拿室的場景,與片末發射台人群順樓梯走下相呼應。前者步入地下猶如走入地獄受困,後者從天而降就像從夢與幻想回歸現實,走向解脫。

...
人群如被管教的囚徒

...
輕松愉悅的人群如參加舞會

5、使用麥克風。溫泉酒店,工作人員用麥克風指揮大家;基多妻妾成群的幻想中,納丁拿着麥克風宣布對傑奎琳的祝福。潛意識的投射一直伴随基多。

...

...

6、老者的影子。奶奶督促小孩睡覺後離開房間是的“巫婆”影子;主教在桑拿室與基多對話時的“甘地式”投影。這就像是熒幕投影,寓意這是一部關于電影的故事。

...
身影有如童話裡的巫婆

...
影像猶如電影銀幕中的投影

7、被人架着。成年基多被架着去記者招待會與童年基多被教士抓回學校的情景相呼應,隐喻參加記者招待會如同被“審判”。

...
特意加速的畫面處理增加诙諧幽默感

...
這一幕讓我們看到童年經曆對基多的影像很深

8、演員望向鏡頭。在溫泉廣場的橫移鏡頭中一些人望向鏡頭;在妻妾成群的幻想中、路易莎望向鏡頭,這樣的處理實現影片中的演員告訴觀衆我們是在拍電影,深化了“戲中戲”的套層結構。

...

...

9、與舊作《甜蜜的生活》的呼應。在《甜蜜的生活》開篇,耶稣像在羅馬上空飛翔;在《八部半》開篇,基多在夢中飛翔。

...
耶稣飛越羅馬城

...
基多像風筝一樣飛翔

(二)象征、暗示和諷刺

1、火車站接情婦情節,教士、母子象征宗教和家庭的道德,情人象征欲望,鐵欄杆象征道德束縛。

2、克勞迪娅的黑白衣形象。白衣形象是基多幻想的完美女神,是虛假的;黑衣形象是現實的克勞迪娅,是真實的。

...

3、莎拉吉娜、卡拉是性的象征。為《八部半》寫拍片記錄的迪納·寶葉認為,卡拉就是莎拉吉娜來到了基多的成年期;幻想中的克勞迪娅是完美女人的象征。

4、主教象征了制造基多性欲原罪的天主教機制。

...
意大利語“vergogna”意為“羞恥、丢人的”

5、溫泉廣場兩堵并排的高牆猶如兩扇大門,之間有一個口子形成一個通道。基多通過這道“門”幻想完美女神的出現、閃回童年經曆:這是幻想之門、回憶之門。

...
通道暗示現實與夢想、幻想和回憶可以相通

6、祖母觀賞房間的門,此門象征電影院的門。

...
門一關上預示故事開始

7、編導對基多劇本和構思的評價是費裡尼有意而為之的。他預計到本片将會遭到批評,于是幹脆通過編劇,以影評人的口吻先批評自己的這部影片,以諷刺影評人。

(三)精神層面的反映

1、潛意識投射

在前面“呼應”章節裡,“車流”、“麥克風”等都是基多現實經曆在夢境與幻想中的潛意識反應,再舉幾例:

(1)事物投射。第一個夢中出現的霧氣,應是源于蒸汽治療的現實霧氣。基多将現實中桑拿治療的霧氣也投影到焦慮的夢中了。

(2)動作投射。基多幽會情人時夢見父母有掩面動作,這掩面動作源自童年時因接觸薩拉吉娜受罰後掩面而逃的經曆有關。

...

...

(3)樣貌投射。年基多走出忏悔室向聖母下跪,聖母的樣子就是之前在酒店樓梯遇見的無名女子。

...

...

(4)人物投射。第一個夢中,兩位将基多從空中拉下來的人,在後來觀看試鏡時再次一同出現在基多身前。(也是呼應)

...

...

這種不斷出現的潛意識影像,說明基多越來越模糊了現實跟夢境和幻想的邊界。這是費裡尼”夢是惟一的現實”在《八部半》中的體現。

2、小動作反映人物内心和精神狀态

(1)摸鼻子。基多在好幾個情節摸鼻子,這暗示他準備或正在說謊或不耐煩。

...
基多對電影以外的話題不感興趣

(2)搖腳尖。影片在多處可見基多搖腳尖,以表達基多對唠叨的不耐煩。

...
基多對編導的批評很不耐煩

...
制片人的唠叨不亞于編導

(3)咬手指。基多和妻子都出現過,暗示他們焦慮。

...
基多擔心通靈師讀出卡拉所想

...
露易莎看出試鏡演員以自己為原型設計

(4)下移眼鏡,幻想出現。基多在溫泉廣場兩次下移眼鏡看幻像。

...
下移眼鏡,音樂停下,幻想開始

(5)拒絕參與讀心遊戲。格洛裡亞和制片人的情婦勞拉都擔心自己某些私密的想法被曝光,拒絕讓魔術師讀心,這是心虛的表現。

...
漸漸靠近的魔術師讓勞拉坐立不安

(6)基多與情婦在旅館調情,指導情婦扮演妓女,反映基多現實與電影的界限模糊、人戲不分。

...
指導演戲已成了基多生活的一部分

(四)吹毛求疵:穿幫

觀看試鏡情節,制片進場時情婦并沒有同行,下一個鏡頭,情婦坐在制片旁邊。

...
前一個鏡頭:情婦不在

...
下一個鏡頭:情婦在吃冰淇淋

第六節 ASA NISI MASA

“你記得咒語嗎?ASA NISI MASA,ASA NISI MASA!”——《八部半》

溫泉夜宴,通靈師雅瑪讀出了基多所思:ASA NISI MASA。

...
迷一樣的咒語

随之,我們進入了基多的童年回憶。夜深,孩子們就寝,一位小女孩對童年基多說:“基多,醒醒。(指着畫像)畫像在眨眼睛,你不害怕對嗎?别出聲,阿克斯叔叔會看向有寶藏的那一角!别害怕,基多,我們會發财的。你記得咒語嗎?(邊說邊做手舞動作)ASA NISI MASA,ASA NISI MASA!”

...
基多靜靜的看着小女孩

在基多幻想妻妾成群的場景,他在泡浴時向長大了的女孩做當年的交叉手動作以示回應。

...
基多不曾忘記當年小女孩的動作

從表面情節看,ASA NISI MASA是基多童年時小女孩說的一個咒語,是基多與女孩之間的秘密。評論界對此則有多種深層次的解讀:

(1)費裡尼和朋友在學校用孩子話交談,修飾這些話語,使之顯得天真簡單,簡化後變為“阿尼瑪”,意思是靈魂。

(2)“阿尼瑪”意大利語為“什麼也沒有”,表示空空如也之意。

(3)這是意大利語“阿尼瑪”的變形,意為“心靈、精神、意識”。

(4)“阿尼瑪”的意思也許可以查出費裡尼對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興趣。榮格認為“阿尼瑪”一詞有女性化的一面,男人幻想一位女人稱為“阿尼瑪投影”。阿爾伯特·本德森對《八部半》的評論中指出,榮格曾提到一個病人名為瑪雅,和片中通靈師的名字一樣,映射了此幕。

(5)邦達内拉認為ASA NISI MASA的縮寫就是(榮格的)阿尼瑪(anima)。阿尼瑪是集體潛意識中的一種重要原型,指男人的女性心理成分,深刻影響男性的欲望和情感。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阿尼瑪的發育相應經曆不同階段:純粹的性本能階段,建立在性本能基礎上的情愛階段,具有獻身精神的情愛階段,以及聖潔智慧階段。與基多關系密切的女性恰好吻合阿尼瑪的四個階段特征。薩拉吉娜和基多童年時的保姆、卡拉、露易莎和母親、幻想中的克勞迪亞分别是阿尼瑪四個階段的投射對象。

第七節 費裡尼的電影風格

“我喜歡用錯綜複雜的混合形式來表達真摯、虛構、驚奇、忏悔、解脫、無恥的享樂欲望、關懷、說教、預言、見證、小醜。。。。。。讓人笑也讓人感動。”——費裡尼

這自述高度概括了費裡尼的電影風格,我感受比較深的是,他的作品裡總有一些不可或缺的獨特元素:

一、性——對豐乳肥臀的偏愛

二、宗教——對信仰給予心靈慰藉的質疑

三、馬戲團——對小醜、樂隊和魔術師的鐘情

四、漫畫風格——幽默、誇張和超現實表現手法

五、分析心理學——對榮格心理學說的迷戀與崇拜

...
宗教的說教猶如虛幻的煙霧

...
魔術師與通靈師

第八節 《八部半》對後來者的影響

“我之所以去拍電影,是因為我不會幹别的”——費裡尼

費裡尼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廣泛的導演之一,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對費裡尼都推崇備至。楊德昌、朱塞佩·托納多雷、昆汀·塔倫蒂諾、埃米爾·庫斯圖裡卡等在其作品中都有借鑒、學習《八部半》:

1、《恐怖分子》(1986)

影片穿插了老顧開槍殺人、繼而自殺的情節,這是楊德昌根據戲中的小說“虛構”出來的一幕,真實情況是老顧在朋友家自殺,并沒有殺其他人。——《恐怖分子》戲中戲的劇情設計以及主角吞槍自殺的情節與《八部半》中戲中戲、基多自殺情節極為相似。

...
《恐怖分子》中,老顧最終開槍自殺

2、《一一》(2000)

悄無聲色的引入婷婷的一個夢,夢中婷婷與奶奶相見,夢境與現實的無縫連接。——這與《八部半》呈現夢境相似。

...
《一一》中,婷婷夢見奶奶醒過來

3、《天堂電影院》(1988)

朱塞佩·托納多雷拍攝這部傳世經典時曾向偶像費裡尼請教(記憶中有文章說過),他更邀請費裡尼客串片末那位一瞥而過的放映師,費裡尼回信婉拒:“我覺得在如此重要的電影中放上我這張大臉,可能會轉觀衆的注意。”托納多雷後來是接受建議自己客串了那個角色。

...
托納多雷回憶費勒尼(費裡尼)

影片多處緻敬《八部半》:主角都是導演,都有豐乳肥臀的妓女,都涉及宗教元素(如聖母像、忏悔室),其中人們到教堂觸摸耶稣受難像一幕,與《八部半》中展現耶稣像的情景極為相似;多多拔線中斷電話的情節也與《八部半》中基多對電話鈴聲的厭惡異曲同工。

...
《天堂電影院》裡的耶稣像

...
《八部半》裡的耶稣像

此外,多多母親為其保留的房間,牆上挂了多幅電影劇照,其中右下角是費裡尼的《白酋長》(1952)劇照;天堂電影院還播放了《浪蕩兒》(1953)中幾個浪蕩兒開車嘲弄築路工人的情節。

...
右下角為《白酋長》劇照

...
《浪蕩兒》此幕在天堂電影院重現

4、《低俗小說》(1994)

文森與老大馬沙的妻子跳舞段,緻敬《八部半》溫泉廣場馬裡奧與未婚妻的情節。

...
兩組舞步極為相似

5、《黑超特警組》(1997)

有觀點認為影片中試室座椅的設計靈感源自《八部半》。個人覺得有些牽強。

...
《黑超特警組》的座椅

...
《八部半》的座椅

6、《地下》(1995)

南斯拉夫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在這部作品中多處借鑒《八部半》,體現了他對費裡尼的深度崇拜與迷戀。(1)不斷出現的樂隊。尤其馬高或小黑帶領樂隊的兩個場景,都是對《八部半》片末基多指揮樂隊行走的模仿。

...
《地下》中,馬高引領樂隊

...
《八部半》中,基多指揮樂隊

(2)馬高嫖妓用鏡子調情。這與《八部半》中基多與情人調情時出現鏡子有相似之處。

(3)馬高弟弟伊凡上吊緻敬《八部半》中基多幻想吊死唠唠叨叨編導的場景。

...
伊凡多次上吊自殺是《地下》其中一條線索

...
《八部半》中,基多幻想吊死編導

(4)戲中戲的設計。《地下》是在影片中套入拍攝馬高回憶錄的電影;《八部半》是在是在影片中拍攝一個導演在籌拍一部電影。

...
《地下》展現拍攝影片的場景

(5)伊凡對着鏡頭向觀衆說話,《八部半》中,基多妻子露伊莎在基多妻妾成群的幻想中就是對着鏡頭跟熒幕前的觀衆交流。

...
伊凡對觀衆說的這段話是影片結語

(6)片末的大團圓結局。《地下》中,此前出鏡的所有人物在夢幻小島歡聚,《八部半》中所有人物手牽手歡聚。

...
放下曆史包袱繼續前行的狂歡

...
放下執念與生活和解的歡聚

微信公衆号“CINEMAWORLD”文章《向費裡尼緻敬的八又二分之一電影》羅列了一系列電影人向費裡尼緻敬的作品,摘錄在此以供參考:

1、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地下》

2、伍迪·艾倫《星塵往事》、《歲月流聲》、《愛在羅馬》

3、鮑勃·福斯《爵士春秋》

4、朱塞佩·托納多雷《新天堂星探》緻敬《大路》

5、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緻敬《阿瑪柯德》

6、大衛·林奇《藍絲絨》

7、莫裡·耶斯敦《九》

8、彼得·格林納威《八又二分之一女人》

9、馬丁·斯科塞斯《不僅是你,默瑞》、《我的意大利之旅》《愛爾蘭人》

參考資料:

1、費裡尼回憶錄《拍電影》

2、《八部半》DVD解說

3、文先軍《小醜的狂歡與孤寂—費裡尼導演作品研究》

4、微信公衆号“CINEMAWORLD”的“翹”《向費裡尼緻敬的八又二分之一電影》

5、朱塞佩·托納多雷關于《天堂電影院》的受訪實錄